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2 15: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8 21:52
曹操,被称之为奸雄,持这个观点最大的推手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但是,罗贯中也不是自己瞎编的,他也是有所依据的,依据便是孙盛的《异同杂语》,原文如下:
(曹操)尝问许子将(许劭):“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原文出自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原文肯定不是“太祖”,应该是“操”。
罗贯中采录这条记载,于是乎,曹操的“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名号流传开来,只要是三国故事爱好者,都应该知道这个。
实际上,在南朝宋人范晔编写《后汉书·许劭传》时,则是另外一套说法: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许)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看看,在这里曹操成了“清平奸贼,乱世英雄”,“褒贬”颠倒了过来。范晔的这条记载流传度不高,很少有人知道,完全让《演义》盖过去了。
至于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笔者从史*载看:曹操在平世担任雒阳北部尉、济南相时,就打击权贵、豪强,整顿地方风气,与“治世能臣”非常贴切;
所以,“治世能臣,乱世奸雄”这个评语对曹操应该是最真实的。
曹操的形象转变我写三国故事,经常会提到一个观点:人是会逐渐改变的。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如此,笔者在这里以刘备为例。刘备早年一心以“仁德”为宣传口号,虽然得到大部分人的倾心托付,但是刘备年近半百时,仍然没有可以建立功业的地盘。
刘表死后,诸葛亮还劝刘备趁机夺了襄阳,对抗曹操,刘备还是拒绝了,说自己不忍心。
后来,刘备为了入蜀,开始“黑化”,最有特色的记载是《九州春秋》里说,在入蜀前,刘备和庞统的一番对话,刘备开始坚持以仁德为名,不肯夺刘璋的地盘,但是在四分之一炷香之后,刘备被庞统说服了……
道理也很简单,刘备的年龄太大了,经不起时间的等待,自己四海为家,征战大半个中国,不改变自己,如何能建功立业,实现儿时的梦想呢?“仁德”算什么?当上皇帝,自然会有人夸你是“仁德之君”的。
曹操的问题也是如此,他早年可不是奸雄形象。
在中平六年末(189年),曹操拒绝权臣董卓的拉拢,从雒阳朝廷弃官回家,倾尽家财,呼朋引伴,招兵买马,带队伍起来造反。这种胆色和魄力,已不同于常人了。在离京时,他丢弃小妾(卞氏)和家仆,在途中,又杀害吕伯奢家人,行事干练果断,也不同于常人。
在东郡立足之后,陈宫劝他入兖州,以建立王霸之业;他与荀彧结交之后,也以平定乱世为己任;在兖州溃败时,程昱劝他不能放弃,宁为鸡口不为牛后。诸如此类,曹操在乱世中,更多的是为了自立,活下去,建功立业,他的生存方式是刘备是一样的。
但是他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又和刘备不同,曹操杀了很多无辜的人和与自己不和的人,如兖州陈留名士边让,徐州各地百姓;等到曹操将汉献帝迎至许都后,架空朝廷,*异己……曹操的种种劣迹换来的是后世对他的恶评,“奸雄”这个词,曹操便坐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