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2 14:58
共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1-15 12:14
1、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2、《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3、《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4、《涑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21:32
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晚,正值天命之年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于宫中溘然去世。不久,其弟赵光义即宋太宗承其大业。
而关于赵匡胤是因何而死的,在正史上仅仅是一句“癸丑夕, 帝崩于万岁殿, 年五十,殡于殿西阶”带过,并未过多详解。这便使得后世对于赵匡胤之死与赵光义接替帝位之间的联系产生了疑问和争论。这种争论无非两点:
第一,赵匡胤之死与赵光义无关,乃奉太后和太祖本人遗命,属于兄终弟及的合法继位。
第二,基于赵光义在即位之后的种种举措表明赵匡胤非正常死亡,乃是因赵光义觊觎帝位而谋杀其兄赵匡胤(即著名的斧声烛影事件)
倘若我们仅从史料中原原本本地记载来看,赵匡胤之死的确与赵光义无关。毕竟史书总是活人所写,身居帝位的赵光义未默认,史官也没有这个胆量去揣测。
但是,如若我们对现有史料进行梳理分析,其实不难发现关于赵匡胤正常死亡赵光义合法继位的结论存在着诸多漏洞。
首先来看看正史《续资治通鉴长篇》中关于公元961年太后榻前遗命之说的记载:
后问上曰:“汝可知所以得天下乎?”上曰:“此皆祖考及太后余庆也。”后曰:“不然。政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群心不附故耳。若周有长君,汝安得至此?汝与光义皆我所生,汝狗当传位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普(赵普)即就榻前为誓书,于纸尾署曰:“臣普记”。上藏其书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赵普画像)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杜太后保赵氏江山,避免重滔后周陈桥兵变覆辙,令其子即宋太祖赵匡胤立赵光义为皇位继承人,而赵匡胤则顾全大局以社稷为重,爽快地答应了太后的要求。可以说是一幅*三人共筑社稷、可歌可泣的理想局面。
那么,事实真是描绘的如此吗?显然不是!
根据史料上所记载,杜太后去世之时,赵匡胤才35岁,赵光义年仅23岁,一个正值壮年,一个正值青年,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与赵德芳分别为11岁和3岁,从年龄上来看赵光义的确更符合太后所说的“长君”标准。
但是,这当中忽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现实问题:难道宋太祖赵匡胤现在就会大行而去吗?谁也不能确定年仅35岁的赵匡胤到底能活到什么时候,一向健康,没有疾病的他再活个一二十年应该问题不大,而届时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到了二三十岁,完全符合“长君”的要求。
显然,在正值壮年的赵匡胤面前谈立储之事,而且是立赵光义,这无疑会使此二人产生间隙甚至矛盾,有害赵宋江山社稷。杜太后并非糊涂之辈,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不会提出如此荒唐的要求。
▲(赵匡胤画像)
再者,更为重要的一个细节是,所谓“金匮之盟”赵匡胤答应立赵光义为储君这一政坛重大事件并未记录在《太祖实录》中,只是在赵光义即位之后才将此记录史书《宋史》当中,并且在赵光义即位五年之后才公布于世,这显然不合常理。、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所谓“金匮之盟”无非是宋太宗为证明其继位的合法性而制造的一起**。
再来看看宋太祖遗命传位赵光义之说
根据记载宋太祖生前的史料《建隆遗事》中所写,宋太祖赵匡胤在驾崩前一天曾召见宰相赵普及卢多逊等人,以“朕患此疾,必然不起”为由,向他们安排了需要办理的政务。赵、卢等人言表涕零、一一答应,并向赵匡胤问及储君人选,赵匡胤则回答:“朕倘有不讳,可立晋王(赵光义)”。
而赵、卢二人提出异议:“陛下自有圣子可立为储君,岂可立昆弟为嗣君。”赵匡胤则表示:“朕意已决,卿等善为朕辅佐晋王,不可再说立储之事”。次日,赵匡胤驾崩,晋王赵光义即位,之后赵、卢二人也因劝谏赵匡胤立储之事被太宗赵光义贬职。
然而,这段记载太祖皇帝遗事的史料也是漏洞百出,与其它正史相矛盾:
首先,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六年(公元973年),赵普曾因庇护贪官污吏而被赵匡胤罢黜相位,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不在京都之内,并且在赵匡胤驾崩之时他也未在朝中,何来劝谏立储之说?
而所谓“朕患此疾”是何疾病,堂堂一国之君,如若身体确为不适,必然有大臣问安和御医问诊,至于因何病而死,史书上更加会有记载。但是,很遗憾,我翻遍《正史》《实录》等史料,并未有关于赵匡胤驾崩之日前后的详细记载,所见只有《宋史》中“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的粗略记载。
这样看来,关于赵匡胤遗命传位赵光义之说也很难成立,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赵光义在继位之后对记载赵匡胤生前之事的《实录》做了手脚,以掩盖其弑兄夺位的罪行。
除去以上两点之外,当我们翻开有关宋太宗赵光义的生平记载时,也能够发现赵匡胤之死与他有着莫大的关联:
《宋史》中记载,赵光义曾任晋王之职时,私养力士、结交武臣,广纳亡命之徒。这些行为在历朝历代来讲都算得上是大逆不道、有谋反之嫌。
同时,在他继位之后的种种举动也能寻端倪:如迅速更改年号。一般来讲,先帝去世后,新君应继续沿用旧年号直至第二年才能更用新年号,而赵光义在继位之后便立即先帝所用的“天宝九年”年号改为“太平兴国元年”。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证明,提高自身统治的影响力。
再者,继位之后,他的两个本有可能登临帝位的侄子一个被*自尽,一个暴毙而亡皆属于英年早逝且非正常死亡,这也是赵光义被认定非法夺位的最重要因素。
▲(赵光义画像)
总而言之,史书虽然对于赵匡胤之死没有明确记载,所谓“斧声烛影”也成了一桩疑案。但是,当我们翻开史书仔细观量,在“皇权”的巨大吸引之下,“兄终弟及”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赵匡胤之死必然是皇权斗争之下的牺牲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21:32
是因为当上皇帝以后非常的劳累,最终造成心梗突然死亡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21:33
正史中只有九个字“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另外有一些野史猜测他是被毒死或者是死于脑溢血。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21:33
宋太祖的死因在史书没有具体记载,只记载了宋太祖一夜猝死,不过后来历史学家们猜测,宋太祖应该是被谋杀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21:34
赵匡胤因为身体病重卧床不起,然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就害死了他,留下了烛影斧声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