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的介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2 17:2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6 22:24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情感婚姻
杨振宁和翁帆(19张)杨振宁的结发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2003年10月因病过世。2004年底至2005年初,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
主要成就
1980年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Rumford),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 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方程”。 宇称不守恒理论:他与李政道提出基础粒子间的弱核力并没有镜像对称的特性,违反了当时物理家的认知。该理论后得吴健雄的实验验证。 杨—米尔斯理论:他与罗拔·米尔斯(Robert Mills)提出的理论,是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基础理论。 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6 23:58
人物简介
杨振宁
杨振宁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又自1986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5年应聘担任国立华侨大学名誉教授;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1999年自石溪分校荣休,同年出任清华大学教授,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并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台湾*研究院、教廷宗座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现任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院长。 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回到国内后曾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1934年,专门为杨振宁请老师讲习《孟子》。
编辑本段个人经历
1942 年前
杨振宁与翁帆婚纱照
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国护照上误写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满周岁,父亲杨武之考取公费留美而出国了。4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字,1年多的时间教了他3千个字。杨振宁读小学时,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很好。中学还没有毕业,就考入了西南联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岁。1942年,20岁的杨振宁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
1942年后
1942年毕业于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此后他于1945年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始同李政道合作。当时的院长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李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1966年以后,他长期执教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创立并主持该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 杨振宁与翁帆
杨振宁于1971年夏回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对促进中美建交、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他先後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授予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后二人因排名先后的问题交恶。1962年因为《纽约客》的一篇文章,两人正式决裂。杨振宁七岁的儿子杨光诺曾说,“我要一人得诺贝尔奖。”1989年他写给已故中研院长吴大猷的信,向老师报告两人合作情形。吴大猷复信中说:“整件事是一极不幸的事,我想实情是不能永远掩盖著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不再在世人前争,而让实情慢慢的展现出来。” 1977年他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杨振宁现居于北京清华大学,同时身兼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
编辑本段情感婚姻
杨振宁和翁帆(19张)杨振宁的结发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2003年10月因病过世。2004年底至2005年初,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 2011年6月底,杨振宁接受采访,自曝求婚秘闻。
编辑本段子女介绍
杨振宁风采(19张)1951年长子杨光诺出生,现为电脑工程师, 1958年次子杨光宇出生,现为化学家, 1961年女儿杨又礼出生,为医生 。 2000年,两个子女全部定居美国。
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1980年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Rumford),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 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R.L.Mills)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方程”。 宇称不守恒理论:他与李政道提出基础粒子间的弱核力并没有镜像对称的特性,违反了当时物理家的认知。该理论后得吴健雄的实验验证。 杨—米尔斯理论:他与罗拔·米尔斯(Robert Mills)提出的理论,是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基础理论。 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粒子物理学方面
杨振宁与诺贝尔奖(3张) 1954年与R.L.密耳斯共同提出杨-密耳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理论(包括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理论、大统一理论、引力场的规范理论、……)打下了基础。杨-密耳斯场方程最近被数学家S.唐纳森引用,获得了拓扑学上的重大突破。 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即后来所谓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如果弱衰变过程宇称守恒,则它们必定是两种宇称状态不同的K介子。但从质量和寿命来看,它们又应是同一种介子。——杨振宁和李政道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们仔细检查了过去的所有实验,确认这些实验并未证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并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一项科学工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诺贝尔奖,这是第一次。
伟人杨振宁(17张) 其他贡献包括:费米-杨模型(1949),与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中微子理论(1957),与李政道和R.奥赫梅合作的关于C(电荷共轭变换)和T(时间反演变换)不守恒的分析(1957),与李政道合作的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1959)和关于W粒子的研究(1960~1962)。与吴大峻合作的CP(宇称)不守恒分析(1964),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1974),与吴大峻合作的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75),与邹祖德合作的高能碰撞理论(1967~1985)等。
统计力学方面
二维伊辛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1952),与李政道合作的关于相变的理论(1952),与杨振平合作的关于数种模型的严格解(1966~1985)等。
凝聚态物理方面
与N.拜尔斯合作的对磁通量量子人的解释(1961),非对角长程序观念(1962)等。
编辑本段个人著作
杨振宁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和《邓稼先》。 《邓稼先》是杨振宁为《英雄大爱》中邓稼先和许鹿希的旷世爱情作的序,《邓稼先》选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和江苏中职语文第一册(江苏教育出版社)。 亚运会歌确定《重逢》 英文由杨振宁、翁帆翻译。《重逢》由著名音乐人捞仔、徐荣凯联袂打造,并由毛阿敏、孙楠演唱。19岁就到广州做音乐的捞仔说对广州的情感就像老火靓汤。他透露,徐荣凯和杨振宁夫妇是好友,他把中文歌词交给两人,请他们帮忙找专业人士译成英文,没想到两人对歌词爱不释手,很快就传回了译好的英文歌词。《重逢》突出了亚运会的理念:亚运会不仅是亚洲的体育盛会,也是亚洲兄弟姐妹四年一次的友谊聚会。 童谣《落雨大》突出广东特色。“珠江弯弯伸手相牵”音乐部分用广东童谣《落雨大》作为前奏,突出了广东特色。
编辑本段主要荣誉
杨振宁的生活照(19张)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Nobel Prize, Physics), 他还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及拥有多项荣誉学位,被誉为是“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同时,也是国内外许多著名大学的名誉教授。 1980年获拉姆福德奖(Rumford Prize)。;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章(U.S.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1993年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1994年获鲍尔奖(Bower Award);1996年获玻戈留玻夫奖(N. Bogoliubov Prize);1999年获昂萨格奖(Lars Onsager Prize);2001年获费萨尔国王国际奖(King Faisal International Prize)等。
编辑本段经历年表
1922年
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
1938年
考入西南联大
1942年
大学毕业,旋即进入西南联大的研究院
1944年
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1945年
赴美入芝加哥大学
1948年
获博士学位
1949年
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
1956年
和李政道共同发现宇称不守恒
1957年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1年
在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
1986年
返国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
1994年
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
1996年
获清华、交通两所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7 01:50
姓名:杨振宁(ChenNingYang)
出生年代:1922年—
职称:科学家
国家:美国
个人情况: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县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杨教授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又自1986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誉主任;1999年自石溪分校荣休,同年出任清华大学教授,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并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台湾*研究院、罗马教皇学院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