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12:31
宋元明清时期县下实行都图制,一般每乡辖有二、三个都,每都辖有二、三十图。黄埭乡属长洲县,自宋元明至清光绪年间黄埭乡辖3个都(七都、十一都、十二都)计50图。
*元年(1911年)1月,依“江苏暂行地方制”将清代苏州府吴县、长洲县、元和县合并为吴县。11月,按“江苏暂行市乡制”,5万人以上为市,不足5万人设乡。吴县划分为7市21乡,,市乡之下仍沿用清代的都、图。黄埭乡辖2都(七都、十一都)33图。
*18年(1929年)8月,**实施区、乡镇制,设黄埭区,为吴县第十二区,即原黄埭乡,区署设黄埭镇。全区管辖3镇29个乡。3镇:黄埭东、黄埭南、黄埭西;29乡:凤凰、北庄、琳桥、芳华、裴行、郭里、吹打、虎丘、姚埂、朱坝、三图、生田、下庄、玉成、荡船、许为、久雨、梅雨、油车、蒋家、下堡、长浜、蒋家泾、金耕、缘行、后横宅、邹埂、前横宅、牌楼。181闾,882邻,210方里。
*23年(1934年)2月,江苏省*通过《江苏省各县整理自治区域办法》,以面积、户口及经济状况等作为标准(每乡镇500户),重行调整分区和划分乡镇。6月,省民政厅核准吴县划分为13个区。同年11月推行保甲制度。黄埭为吴县第六区,区署设于黄埭镇。全区管辖5镇32个乡。5镇:黄埭、陆墓、北桥、石桥、渭泾。32乡:习礼、尚义、养廉、知耻、行仁、遵信、叶浜、蠡南、蠡北、胡巷、占上、黄桥、陆塘、施更、斜浜、张庄、邱家、李庄、龙池、秧上、南望、南桥、芮埭、永昌、倪汇、雪泾、樊店、贤圣、毛巷、堰里、大坝、总堂。347保,3559甲,36463户,913方里。
*30年(1941年)7月起“清乡”,吴县区划又作调整,全县划为15个区,黄埭为第四区,区署设于黄埭镇,全区辖5镇30乡,306保,2945甲,31706户。
*34年(1945年)9月,江苏省*江南行署制定《江苏省江南各县*组织规程》及各县等级表,吴县为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一等县。各区乡镇名称与界限,仍恢复至*26年(1937年)前状况,同时复查保甲,黄埭为吴县第六区,区署设于黄埭镇。
*36年(1947年)2月,吴县并编区、乡镇,全县并编为9个区,黄埭区为9区之一,区署设于黄埭镇,全区下辖20个乡镇,黄埭、埭东、埭南、埭北、埭西、永昌、倪汇、芮埭、南桥、北桥、渭泾、雪泾、胡巷、蠡口、陆墓、总堂、黄桥、占上、叶望、石桥,共296保,3049甲。
*37年(1948年)2月1日至15日并编乡镇,全县并为59乡镇,其中甲等39乡镇,乙等20乡镇。黄埭区辖2镇5个乡,2镇:黄埭、陆墓。5乡:里胡、渭雪、冶长、北桥、永泾。
*37年(1948年)5-7月,区属乡镇又作部分调整,全县调整为7个区,中有黄埭区,区署设在黄埭,全区辖3镇4乡。3镇:黄埭、陆墓、蠡湖。4乡:北桥、渭雪、冶长、永泾。
1949年4月27日,黄埭解放。5月1日,黄埭区*成立。驻地黄埭镇,下辖2镇5乡。2镇:黄埭、陆墓。5乡:蠡湖、渭雪、冶长、北桥、永泾,共保。
1949年冬,吴县废除保甲改建新乡,乡以下建行政村、组,时黄埭区下辖23个乡(不详)。
1950年3月区乡调整,黄埭区下辖1镇14乡,区署黄埭镇。1镇:黄埭镇。14乡:琳桥、裴圩、施秦、堰里、渔耕、永昌、倪汇、新建、石桥、芮埭、毛巷、南桥、北桥、池龙。
1950年4月15日,太湖区行政办事处成立,下辖原属吴县的东山、西山两区。同月,又划入武进县马山区及吴县的横泾区。黄埭区仍属吴县,区下辖1镇14乡,区署黄埭镇。1镇:黄埭镇。14乡:琳桥、裴圩、施秦、堰里、渔耕、永昌、倪汇、黄泥、石桥、芮埭、毛巷、南桥、北桥、樊店。
1956年3月,吴县区乡划并,黄埭区与陆墓区合并为黄埭区,黄埭区下辖2镇12乡。2镇:黄埭镇、陆墓镇。12乡:裴圩、堰里、永昌、倪汇、蠡口、善济、胡巷、徐庄、黄桥、北桥、南桥、石桥。后陆墓区与黄埭区分拆,黄埭区为1镇7乡。1镇是黄埭镇,7乡是北桥乡、南桥乡、石桥乡、永昌乡、倪汇乡、裴圩乡、堰里乡,区署黄埭镇。
1957年9月撤黄埭区分建北桥乡与黄埭乡,黄埭乡*驻黄埭镇,下辖28个行政村(或称28个高级社):裴圩、潘阳、乔巷、长泾、裴东、陆巷、斜桥、上浜、琳桥、下堡、由巷、万安、湖林、永昌、永新、倪新、青龙、堰里、鹤泾、陆严、任浜、汤浜、新兴、倪汇、合兴、黄泥、五星、渔业。
1958年9月24日,黄埭人民公社成立,公社下辖9个个大队。市镇为第一大队;第二大队由长泾、乔巷、裴东、裴圩、泮阳等村组成;第三大队由陆巷、斜桥、上浜等村组成;第四大队由下堡、琳桥、由巷等村组成;第五大队由永昌、万安、湖林等村组成;第六大队由永新、倪新、青龙等村组成;第七大队由堰里、鹤泾等村组成;第八大队由汤浜、任浜、陆严、新兴等村组成;第九大队由黄泥、五星、合兴、倪汇等村组成。其时渔业村为公社水产养殖场。
1960年初,公社分拆9个大队,原属各大队的村为生产大队,全社共24个生产大队:裴圩、潘阳、长泾、陆巷、斜桥、上浜、琳桥、下堡、由巷、万安、湖林、永昌、倪新、青龙、堰里、鹤泾、任浜、汤浜、新兴、倪汇、合兴、黄泥、五星、渔业。
1969年初,公社重新合并部分生产大队。原长泾、乔巷、裴东合并为红旗大队;永新、倪新合并为胜利大队;合兴、黄泥、五星合并为卫星大队。并后公社下辖23个生产大队。
1980年12月,因全县村级地名重复,红旗大队改名长泾大队;胜利大队改名倪新大队;陆巷大队改名西巷大队。
1983年7实施*改革,政社分立,建立乡、村、组。黄埭公社建立为黄埭乡*,辖村23个,居委会3个。时渔业大队改称埭渔村。
1992年8月黄埭建镇,实施镇管村*,至2000年黄埭镇下辖4个居委会,23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是:东居委、中居委、西居委、新区居委会。23个行政村是:裴圩、潘阳、长泾、西巷、斜桥、上浜、琳桥、下堡、由巷、万安、湖林、永昌、倪新、青龙、堰里、鹤泾、陆严、任浜、汤浜、新兴、倪汇、卫星、埭渔。
2006年9月20日,江苏省*(苏政复[2006]73号)批复同意撤销黄埭镇、东桥镇,合并设立新的黄埭镇,辖3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是:春申社区居委会、埭川社区居委会、东新社区居委会。镇*驻原黄埭镇*驻地(黄埭集镇中市路1号)。
2008年5月24日,黄埭镇的倪汇、汤浜、湖林、永昌、卫星、上浜、下堡7个村委会和青龙、斜桥2个村委会太东公路以北区域划归北桥街道管理。 黄埭镇属于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水系的水网区,水域面积16.96平方公里。其中湖荡面积4.63平方公里,占水域面积的27.3%;骨干河道及其他河道面积为6.34平方公里,占水域面积的37.4%;其他水域面积5.99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35.3%。
镇域主干水系有:漕湖(湖泊型)、黄埭荡、裴家圩(湖泊型)、永昌泾、冶长泾、岸石港、青石桥港、太平桥港、西泾港、肖泾荡、酒店桥港、河渎里港。
镇域东有黄埭荡通元和塘,沟通阳澄湖,南靠裴家圩通大运河,北有漕湖望虞河连接长江。4条骨干河道汇合镇内其他湖、河形成南到太湖、东北入长江的自然水系。遍布镇内的塘、河、浜、港串通其间,起着调引蓄纳和吞吐的脉络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湖荡河网系统。 粮油作物:水稻、三麦(大麦、小麦、元麦)、油菜。
蔬果苗木:瓜类(香瓜、西瓜、南瓜)、玉米、黄豆、银杏,杨柳、榆树、香樟、广玉兰等。
水产资源:黄埭镇有丰富的淡水水产资源,盛产青鱼、河虾、河蟹、河蚌珍珠,还有特种水产甲鱼、鲈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