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校本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10-13 19:49
校本教育是为了学校发展、立足于学校并在学校中开展的一种开放式、发展性教育的实践活动,是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而生发的一种学校教育;是学校办学的特色。可以促进学生发展。校本教育具有本土性与针对性、主体性与多元性、现实性与实效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等特点。
“校本”早在上个世纪初60-70年代就为欧美等国教育界所关注与探索。“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是“校本”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与普及,“校本”中“以校为本”的外涵空间得到发散式拓展:校本管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以人为本”的内涵理念也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只有把学生和老师的发展放在首位,才能实现学校可持续的、协调的、健康的发展。该怎样把对“校本”的认识提升到可操作的实践层面上,需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者与工作者的不断探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2 02:54
“校本”(school-base),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英文来看,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能否有一个明晰、精确的界定呢?“校本”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里,主要采用华东师大的博士导师郑金洲教授的观点,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它的含义:一是一切为了学校,二是一切在学校中,三是一切基于学校。
一切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宗旨和主题。“改进”是其主要特征,它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指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校本”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们在新课程教育教学中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所以它不会囿于某一学科的主张或某一种理论识见,而会主动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并提高学校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它不会困于一般的笼统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模式,而会在这种决策和模式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学校的实际,探寻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对策。它把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放在第一位,也不太关心宏观决策和一般理论,它只是更强调从具体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更强调把已有的决策和理论体现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更强调已有的决策和理论都须受学校实践的检验、修正、补充甚至是证伪。
一切在学校中,意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在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甚至学生和家长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真正对学校问题有发言权的,是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局外人”——那些校外专业研究人员、地方行政领导以及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等,因为很难对学校的实际问题有真切的体会和全面的把握而没有发言权。校长和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有行动的目的、责任,能够体察实践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能够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方案、计划的有效性和现实性,他们对学校实际问题有其他人难以替代也是不能替代的作用。他们积极、系统的反思、对学校各种方案、环境、行动等的深刻理解和洞察,是学校不断提升水平的关键,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
一切基于学校,意指在课程改革中,一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组织的各种培训、开展的各类研究、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虽然在学校生活中,也会出现校外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人员参与的情况,但这种参与意图不在于形成一个凌驾于本校教师之上的群体,而是发展成一个共同体,与本校教师一起去解决学校已经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校外人员应服务于、服从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需要,他们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现场,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的实际工作过程,是为了找到解决学校存在问题的路径。校本为研究者和学校实践者共同参与研究和工作,为研究者和学校实践者的结合提供了一个结合点,或者说一个共同活动的“场地”。相对新课程校本教研而言,“校本”为校本教研提供了一个活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