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d金叉买死叉卖成功率有多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18 11:36
MACD指标是股票技术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由两条曲线和一组红绿柱线组成。两条曲线中波动变化大的是DIF线,通常为白线或红线,相对平稳的是DEA线(MACD线),通常为黄线。当DIF线上穿DEA线时,这种技术形态叫做MACD金叉,通常为买入信号。出现金叉不是绝对会上涨,还需要根据当前行情分析。
短期均线向上穿越长期均线叫金叉,反之短期均线向下穿越长期均线为死叉。但如果长期均线向下或变缓同时短期均线向上穿越就不能叫金叉,死叉也如此。拿5日均线和10日均线为例,5日均线主动向上穿过10日均线为金叉,5日均线主动下穿10日均线为死叉。注意:这里主要强调一个主动的问题,因为还有被动性金叉和被动性死叉!何谓主动?5日均线向上10日均线走平后,5日均线继续上扬与10均线形成交叉,这个就叫主动性金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18 08:44
刚踏入股市的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纯靠手感买入,纯靠感觉卖出,没有弄得明明白白便进行了一次买卖,最重要的也不知道操作的是否无误。先给大家分享一个诊股神器:【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除此之外,现在学姐还要和告诉小伙伴们一个平日里大大提升操作胜率的方法,那就是利用金叉和死叉这个技术指标去辅助我们的交易!很多用过金叉和死叉的朋友,感觉这个技术毫无用处!学姐要对此进行匡正一下,并不是这个东西没有用处,而且大多数人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结尾实战的部分有非常非常重要的点,记得看完。
一、什么是金叉和死叉
金叉也就是股票行情指标的短期线向上穿越长期线的交叉,就叫做交叉。全称是黄金交叉,大家一听见“黄金”二字,就会想到,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所以是买入信号,很好记。
相反,死叉是行情指标的短期线向下穿越长期线的交叉,但“死叉”听起来又让人觉得不太吉利,所以是一个卖出信号。
这里学姐为大家做出一个小小的提示,关于短期线和长期线的交叉,也就是说,均线、MACD、KDJ等均有长短周期线的指标都可以进行使用。
二、金叉和死叉的应用
1、 怎么看,金叉死叉在图中是怎样的形态
字面上来说确实是抽象了点,在这里学姐就想用大家经常去使用的均线指标的图形来为大家解释一下。通常我们都是会设置5天均线和20天均线来进行配合使用,源于5天是偏短期,20天是偏中长期。大家好好看下这里,5天均线上穿20天均线时,便会出现金叉,一个买入信号的提示。金钗所代表相反的原理是死叉,死叉代表的是短期线5天均线下穿长期线20天均线,是一个卖出信号。金叉死叉信号发出后,从K线图上大家也能看出金叉和死叉的魅力所在。若是大家觉得,仅仅用金叉死叉还不足以占据市场,对股票能造成很大影响的因素不少,那么赶紧收藏这个为你量身定做的炒股神器大礼包吧,日后买卖股票将会更加轻松自如,建议点开链接了解一下。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2、 怎么用,依据金叉/死叉可以进行的操作
眼神好的小伙伴可能就会质疑我了,谈到金叉那张图,不少“金叉”都没有成功,学姐怎么不说,却一直在说后面这个成功的。至于这些方面,也都是学姐今天为大家分享的重磅实战干货,问题不是金叉和死叉,而是我们没有用到正确的地方。实际上大家可以把金叉和死叉所作用的指标都认真仔细的看一看,看过的朋友自然就知道了,均线、MACD和KDJ等,都是趋势指标,也就是说一般是要用在趋势上,可是在我们的第一张图中,行情显然属于什么情况?震荡行情,这时把金叉死叉给用上的话,就会在犯错当中反复轮回,被一次次打脸。所以金叉死叉虽然判断起来很简单,可要结合别的条件才能使用它。首要条件就是在趋势行情方面得以运用,因为趋势一旦形成,很难发生改变,一旦发生改变(金叉或死叉信号的出现),那么就得去重视这个信号了。
要增加金叉和死叉的可信度则要增加使用其它条件来实现,举例说,能与MACD搭配的金叉死叉,与均线的金叉死叉形成共振,就能增强成功率,大家看下图。还等什么?赶快都用起来。
最后,还得给大家提醒一点,一般弱势股容易走震荡或下行行情,按照行情,牛股很容易向上的趋势发展,此刻用金叉和死叉的效果会显而易见的提高:【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应答时间:2021-09-23,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18 10:02
所有指标包括kd macd均线,是根据已有价格计算得出,看指标落后于看价格分析,也就是k线。而价格是根据成交量变化,看k线分析落后看成交量分析,而成交量根据盘面结构变化,看成交量分析慢于看结构分析。
所以只用macd是无法判断买卖点的,正确的方法要会用比较法则选择主流板块主流股,懂得利用正确的技术分析筹码分析知识来针对不同主力类型的股票用量价,趋势,波浪位置计算合理买卖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