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8 00:29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3 23:09
乔家大院发家于乔家的第一任掌门人乔贵发,鼎盛于乔家的第三代子弟乔致庸,此后便是每况日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彻底的消失于历史之中,只留下乔家大院的空壳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4 00:27
1907年乔致庸去世,由自己的孙子乔映霞当家。虽然乔映霞也很能干,但也无力回天。乔家的败落,要从清末清*设立户部银行开始。当时,乔家票号业务多被官办银行夺走,公私存款大幅度减少,乔家不得不把票号改组为钱庄。辛亥*时期,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原依附清王朝的乔氏商业,更是大受损失。在清朝灭亡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很多票号濒于倒闭,乔家的大德通票号也是历经劫难。仅仅在1926年,冯玉祥就要走大德通票号500万石粮食、150万银元,从此大德通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紧接着,1930年中原大战,阎锡山失败,直接导致其在山西发行的晋钞大大贬值,乔家的大德通票号本可趁机捞一笔,但乔家并没有这么做,反而积极投入到兑付存款之中,这一次乔家非但没有赚钱,还亏了30万两白银。这可谓雪上加霜,两年后,有着80多年历史的大德通票号悄然歇业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4 02:01
乔家衰落始于*十五年(1926年)。1925年是北洋军阀时期,1925年冯玉祥部队向西北撤退,军饷由包头商号筹垫,乔家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损失粮食300万担、还有银元等,合计大约150—190多万银元。1937年10月,日本军占领包头,复盛西、复盛公、复盛全3家当铺和估衣店并入日伪新银当;两家钱庄并入日伪的同和实业银行,资金、实物等一律交给了日本人,剩下少数商业苟延残喘。那些少数的商业一直到1955年的“一化三改”,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资产改革结束,才消失。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4 03:53
战乱,尤其是日本占领了山西以及内战,生意无法继续下去。对晋商生意都在外地,靠邮路、信路、货路、票路来说,更是断了绝路;因此,战乱开始,晋商纷纷逃离,一部分去了西北,一部分去了西南,大部分去了京津等地,从此一厥不振。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4 06:01
乔家大院发家于乔家的第一任掌门人乔贵发,鼎盛于乔家的第三代子弟乔致庸,此后便是每况日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彻底的消失于历史之中,只留下乔家大院的空壳子!乔家大院的衰落,和时局是息息相关的,乔致庸出生1818年,等到他中年时,洋人的铁蹄已经踏破了大清的国门。诚然,在乔致庸的手中,乔家大院的票号发展到了极致。但也就差不多的时间,西方的银行也进入了中国。1845年,英国的丽如银行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的银行,依托于武力优势,明显不是中国的传统票号可以对抗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4 08:25
1937年日军侵占包头,乔家的复字号当铺、钱铺均被日伪组织接收。而住在祁县乔家大院的乔家家人为了安全起见,相继都搬离乔家大院,到北京、天津等地生活。而乔家的产业因为日寇的侵略,而被中断,基本就是奄奄一息。抗战胜利后,乔家商号复业,但也只是苟延残喘,到解放前更是奄奄一息,至此乔家彻底败落,一无所有。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4 11:07
乔家败落的原因与晋商的败落是一致的,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有时贷出几十万,仅收一个破箩筐。没有法律约束,仅靠个人的诚信。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4 14:05
在1897年的时候,李鸿章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后来的大清银行),意味着清朝的买办*已经开始涉足金融了。乔家虽然与官府关系密切,但毕竟只是一个商人而已,根本无法与手握重权的买办商人去抗衡。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4 17:19
辛亥*之后,神州大地上军阀横行。军阀可没有那么好的心肠,伸手就是要钱,阎锡山还好一点,冯玉祥可就没有客气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来到了山西,乔家大院的的产业又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热心网友 时间:2022-08-04 20:51
因为七七事变的爆发,乔家人的修建院子工程不得不停工,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世代居住的祖宅去逃难了。乔家人离开后再也没能回到祖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