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8 05:50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2:12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3:30
你无形中的打击,是孩子自尊心上的刻刀
有一种笨,叫做“习得性*”
从前,有个人抓来一只鸟关在笼子里,将笼子开了一条缝。每次鸟儿想要从缝里钻出来的时候,笼子就会被迅速地关上,小鸟被笼子上的开关夹得发出凄厉的叫声。就这样,小鸟试了许多次,还是没能飞出去。
到后来,只要稍微摆弄一下开关,小鸟就会发出凄厉的叫声,即使缝隙开到足够大,小鸟也不敢飞出笼子了——这只鸟,最终成了再也不会飞的“笨鸟”。
可这只鸟并非天生不会飞的“笨鸟”,而是一次次失败以及失败带来的痛楚,让它产生“飞不出鸟笼”的无助感,即使打开了笼子也不敢再尝试了。这个故事可以用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来解释。
所谓“习得性*”,是指一个人在以往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新的困难时产生的*为力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会让行为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产生“我不能”,“我不会”的认知,甚至出现逃避问题的行为。这种“*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挫折的环境中不断形成。
常常听到父母谈起自己的孩子总是一脸无奈:我家的孩子怎么这么笨。其实,很多大人眼里认为的孩子的“笨”,并不代表孩子真的没有能力,而是在家庭教养中养成的“习得性*”。那么,这种“*感”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 过度严厉的家庭教养方式
你无形中的打击,是孩子自尊心上的刻刀。
有些家长认为对孩子越严格,孩子就会越有出息。孩子稍微做错一点,就要严肃批评;孩子做得好的,要么嗤之以鼻,要么端着架子,吹毛求疵。
有的家长会说,我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我只是说不出好听的话而已。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来自父母的否定,会让他们脆弱的内心经历着深深的挫败感、失败感。
孩子的自尊,自信是一个不断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的挫败感,失败感无疑是抽掉了“自尊自信”这座大厦的基石。低自尊,低自信的孩子,往往对自己有着低认知——“我不行”,“我没用”、“我做什么都做不好”的心理就是这么产生的。
二、 过度溺爱的家庭教养方式
大部分自理能力不强的孩子都是幼年时期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他们的能力都是在家长的一手包办下渐渐丧失的。
有个孩子,刚上学时天天走路摔跤,走楼梯摔,走平地也摔,跑步时摔,走直道拐着弯儿也能摔.....每天看着摔得鼻青脸肿的孩子,家长既心疼又疑惑:我的孩子怎么连走路都不会走?
后来,孩子妈妈一语道破:孩子上幼儿园前,奶奶基本抱在怀里没离过手。稍微走几步就怕摔了,放手不到两分钟,就赶紧将孩子抱起来——因为怕摔跤,就不让孩子走路了。这也难怪孩子上了幼儿,还“连路都不会走了。”
“你不会”、“你别弄”、“你不懂”,家长们天天把这些话挂在嘴边,殊不知,你的每一次善意,都是在告诉孩子:这个事情你不会,不要做了。孩子刚伸出的想要尝试的手就在善意的关怀下被打了回去。
家人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家人的“瞻前顾后”,让孩子也跟着谨小慎微。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觉得:这个我不会,那个我也不会。这个我不敢,那个我不敢。孩子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什么都不会”的“笨孩子”。
家长们,你狠下心来的“吹毛求疵”,有时候很可能会掐灭孩子自尊自信的火苗;你善意地为孩子做好了眼下的一切,其实也是在剥夺他未来的无限可能。
其实,每个孩子并非天生就那么“笨”,都是正常人,到最后却变成了不正常的“笨鸟”——认真想想,有没有父母的原因呢?
所以,不要让孩子在过度严苛亦或过度溺爱的环境里,渐渐学会“*”,渐渐成为那只飞不出笼子的笨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5:04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总是骂孩子的一个后果就是孩子会觉得自卑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对,做什么都是错的。而且的话,相对来说心情会很烦躁。建议这种情况下的话,平时小孩子做错事情要骂,但是的话呢,先心平气和的跟他说,或者说骂完之后又告诉她错的点在哪里,以后的话呢千万不能犯。
希望能帮到您,祝您生活幸福快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6:56
后果一:孩子们无法学会我们希望他们学会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19:04
打骂孩子,使孩子一时表面服从,心里反感,甚至也学着以打骂对待别人。用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养成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不正常的性格。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0 21:28
做父母的不应该骂孩子吼他,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了,孩子到了青春期都会逆反心理,做为父母耐心教育让孩子戚受家的温暖,做为父母的教育孩子也要讲研方法,不是老辈人说的话棍棒底下出孝子,打骂孩子不是正确教育方法,天天打骂孩子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感受不到家的温暖,会结实一些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做出错事就法收场了,其实天下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在教育方面一定讲研究方法,做为父母的多和孩子沟通,指出孩子缺点,我想孩子会接爱,打骂孩子孩子是不接父母议见的,反而会顶嘴判逆的心理会严重的,怎样做个合格的父母不教都明白,怎样利于孩子成长就怎样做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00:10
您好:宝宝在打骂的环境下长大、变得暴躁、情绪化。不容易和别人交流、容易走极端。长大后很吃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希望妹妹用无尽的爱教育宝宝、使他长大*!成为聪明、健康、阳光的少年!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03:08
孩子会非常自卑懦弱,这种性格会伴随孩子一生,还是不要这样对孩子!从你的提问应该是意识到这样不好,还是多鼓励鼓励孩子,让孩子生活的阳光快乐身心健康是最主要的。追答满意请采纳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06:22
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31 09:54
心理会有阴影,不健康,多沟通尽量说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