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02:43
- 1 - 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制度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制度
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设立*、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结构
③完善制度
第二课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
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郡县制特点:郡*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
(2)建立较为完备的*官制:(三公九卿制)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务)。
(3)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3、影响
(1)秦朝建立的*集权*统治的*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秦朝*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和地方的统治。
第三课从汉至清*制度的演变
1、汉到元*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初:汉武帝加强*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2)唐中地方设立节度使,节度使在*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3)宋初*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回*,抽调精兵充实禁军。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
“积贫积弱”的祸根。
(4)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
意义:加强了*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 2 - 处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汉朝
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
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称为中朝,而丞相沦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2)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
(3)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最高统治机构
(4)唐朝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5)宋朝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政机构分宰相军权,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为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地区
2、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第四课 明清君主*制度的加强
1、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
A、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制度达到新高度。
B、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2)清朝设置军机处
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特点:简、速、密
专题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
第一 课 民主*的摇篮——古代希腊
1.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②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希腊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的建立。
③希腊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的摇篮。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权利。
2.城邦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3.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基础)
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后,开始民主改革以缓和社会矛盾。
主要内容:(A)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B)由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C)设立公民陪审法庭(D)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利机关(E)废除奴隶制
意义:改革动摇了旧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
内容:a 划定10个行政选区取代氏族关系;b设立500人会议;c成立十将*员会;d陶片放逐法。
意义: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贵族的*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正式确立。
3、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的主要表现(鼎盛):①所有成年男性几乎可以担任一切官职,他们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量城邦重大事务②五百人议事会职能进一步扩大。③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检察机关④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下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4、雅典民主*的影响
利: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是雅典古典时代辉煌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弊:①就民主的范围而言,广大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制度之外。
②就其性质而言,雅典民主*是一种较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 3 - 第二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①《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②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公民法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③万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④自然法:它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认为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
⑤《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影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体系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又深远。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
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专题三、近代西方民主*的确立与发展
第一课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光荣*”时间:1688年。国家:英国。
原因:复辟后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他们决定联合起来推翻它。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结果:建立了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议会控制下)的新政权。
性质:资产阶级*。
(2)《权利法案》
时间:1689年。
主要内容:*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目的:*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结果: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内阁权利:对议会负责、控制立法程序;首相:下院多数党领袖(首相)--行政权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行使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第二课美国联邦*的建立
(1)美国1787年*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主要内容:①联邦*是各州的**,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②**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
(2)“1787年*”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是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得以完成。
特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3)19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美国两党形成。到了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的局面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