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26
共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0:58
我们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都学过鲁迅的《藤野先生》,文中那个长着八字胡,戴着眼镜,以抑扬顿挫的“我就是叫着藤野严九朗的”乡音,作为上课开场白的黑瘦先生,正是鲁迅回国后一直念念不忘的日本老师藤野严。1906年,鲁迅辞别藤野先生,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分手时,藤野颇为伤感,还将自己的照片赠予他,并且在背后题字,足见两人师生之情深厚。
正如鲁迅先生写的那样,在仙台医专学习医学时,负责教授解剖课的藤野先生,虽然穿着随便,但治学严谨,考试时评卷严格而死板,一些日本学生因为解剖学成绩低于50分留级,对藤野先生极为不满。不过藤野对于来自东方的周树人,却非常照顾,担心他在日文听说上有障碍,认真给他修改课堂笔记,关心他的饮食起居,还时时鼓励他。在他的帮助上,周树人三个学期的解剖课都取得了60分以上的优秀成绩。
这让那些不及格的日本学生十分难堪,认为中国留学生不可能考这么高分数,怀疑是藤野在检查鲁迅笔记时给他漏了题,还拿走他的笔记调查了一番,结果一无所获。到了第三年时,周树人决定离开仙台医专,不再学医。这让藤野先生深感惋惜。在离别时,由于没有合适的照片回赠,周树人表示,会尽快照了寄到,并说会定期向老师寄信汇报状况。
离开仙台以后,周树人首先接到了母亲的*婚信函,遵从母命回国与朱安结婚,为了逃避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当年秋天,他带着二弟周作人再次远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1907年周树人拟创办杂志《新生》,虽然多方筹措,但经费问题始终没有着落,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后来他和二弟周作人合作,翻译东欧和*的短篇小说,并出版《域外小说集》,又销量惨淡。
正如《藤野先生》文中所言: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实际上,鲁迅在7年的留学期间,并没有获得学士、硕士或者博士之类的学位,他只是拿到了弘文学院和仙台医专的学历证明,而仅凭这两个学历,回国后是很难进入大学找到教授工作的。
不过,在朋友的引荐下,他顺利出任北京*教育科长一职,当上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只是这种默默无闻的生活,让他深深陷入苦恼之中。留学日本的经历,让他对本国同胞的“落后性”,产生了*为力的绝望,他一度消沉彷徨,把抄写古书作为工作之余的唯一爱好,这和日本留学时,立志通过文学唤醒国民的鲁迅判若两人。
1918年,37岁的周树人以鲁迅的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1926年,45岁的鲁迅已经成为国内外声名远扬的大文豪,他的散文《藤野先生》再一次引起轰动。早也不是那个自卑愤青周树人的鲁迅,功成名就之后,开始托日本的朋友寻找藤野先生,却被告知当年的仙台医专早已并入东北帝国大学,教授缩编,藤野先生下落不详。
1934年,有出版商提出将鲁迅文集翻译后,在日本出版。鲁迅表示,其它的你们随便选,只是《藤野先生》一定要收录在内,他想借此机会,找到藤野先生。文集在日本出版后,鲁迅曾多次向出版商和译者佐藤春夫询问有无藤野先生的消息,却始终一无所获。
1936年10月,55岁的鲁迅在上海因病去世,在他的床头,仍然摆放着藤野先生所赠送的那张照片。当年年底,鲁迅的日本同学小林茂雄,终于找到了藤野先生,原来,他还活着,而且一年前也看到了日文版的《藤野先生》,从书中,他看到了自己30年前,在仙台医专,为学生讲课的样子。
只是,早已回到偏僻山村,靠为乡邻行医治病勉强谋生的藤野,失望于自身的落魄窘状,面对已经成为大文豪周树人,却因自卑不敢向外界承认,自己就是文中的那个藤野先生。从小林茂雄口中,藤野才知道鲁迅不只是把他的照片挂在床头,写散文来怀念他,而且这些年一直在找他,直到临终那一刻都想见他一面,藤野先生追悔莫及。
到了1937年3月,藤野先生应日本方邀请,写了一篇《谨忆周树人君》,发表在日本报纸上,以怀念鲁迅。1945年1月,藤野先生的长子藤野恒弥因病死于广岛。老年丧子的藤野先生极度悲伤,从此一蹶不振,并于几个月后与世长辞。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2:16
鲁迅的《藤野先生》收在散文集《朝花夕拾》里,是纪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文章。
藤野本人就曾经在记者访谈时说过:“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
鲁迅的文章冠以“藤野先生”,但其中有很大篇幅并不在谈藤野。全文的感情铺垫其实在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从弱国来的留学生,“我”对自己周围大量的“清国留学生”的样貌、境遇的描述,文章由此进入,也由此过渡。一个“中国人”的国家感情在异国被放大,离开东京的原因,进入仙台医专的目的,直至“弃医从文”的动因,其实才是文章的潜藏主题。在这一背景、底色、基调的基础和前提下,藤野先生出场了。鲁迅在此将两种完全不同的感情相向而行地融合在了一起。他对一位老师的感情因此被放大,被铭记,藤野为鲁迅所做的一切具体事情,讲课、批改笔记,等等,意义也都被格外放大。这种感情,鲁迅在沉淀了二十年之后又借以特殊的小小的角度切入,使其成为难以泯灭、刻骨铭心的记忆。
藤野在《谨忆周树人君》对鲁迅的深情非常意外,通篇强调的就是一个意思:“不记得”和“忘记了”。开篇第一句就是主调:“往事,记忆是不清楚了。”对于临别赠送照片,藤野都记忆模糊了。鲁迅说“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藤野则称“可是我已经记不清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把这张照片赠送给周君的了。”“周君是怎样得到我这张照片的呢?说不定是妻子赠送给他的。”照片为证,只能说藤野先生的确无力回忆了。
在鲁迅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后,在他北京的阜成门内西三条二十一号的寓所里,藤野先生赠予他的那张照片却一直挂在书房的东墙上,照片的背面是常人看不到的“惜别藤野谨呈周君”字样。分别后的二十一年里,鲁迅可谓识人无数,然而藤野这样一位曾经的普通老师,早已放弃解剖学的鲁迅却将他的照片置于最重要的位置。正如他自己所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23:51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亲根据我的调查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赏析: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以诙谐的口气猜测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带有弱国国民的辛酸。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赏析: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强烈厌恶。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赏析: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4、“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赏析:对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表示钦佩。
5、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赏析: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赏析:深切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1:42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3:50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6:15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08:56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54
可以看出来。鲁迅是非常尊敬他老师的,而且他的老师对鲁迅的教育也很上心。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5:09
能看出来,仔细去读的话是能理解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藤野先生的关怀。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8:40
∞1592334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