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2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6:30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创作背景:
1、时代背景
1925年,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
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的残暴,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朝花夕拾》中的作品虽然都是在追忆往事,但也是“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
2、写作时间
《朝花夕拾》作于1926年2月至11月,共10篇。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曾先后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成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并作了《小引》,7月又写了《后记》,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印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藤野先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6:31
文章讲述了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重点记叙了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从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老师的感激侧面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这是一篇看似十分零散,实际上却思想明确的文章,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1904年9月,转赴仙台,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毕业于爱知县立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的藤野先生。
在鲁迅入学的两个月前,升格为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解剖学教授。鲁迅在此认识了这位日本学者,并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谊。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他对来自弱国的鲁迅毫不歧视,倍加爱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怀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发表于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后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6:31
这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早年留学日本时期的生活片断。文章描述了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骨学教师藤野先生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同时,真实地记录了鲁迅在探索救国真理的道路上,由学医到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学问渊博,生活俭朴,教学认真,诲人不倦。尤其是对中国人民充满友好的感情。
文章内涵
文章中鲁迅遇到了一些持有民族偏见的日本学生的怀疑和妒嫉,以及看到一群中国人在幻灯影片里鉴赏自己的同胞被杀而现出愚昧和麻木的神情,思想上受到强烈的震动。
现实使他清醒地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这“当然要推文艺”(《〈呐喊〉自序》)。
于是他放弃了科学救国的幻想,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但藤野先生“伟大的性格”、热心的希望和不倦的教诲,仍时时鼓励着作者增强战斗的勇气,继续书写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作者以极其俭省的笔墨,成功地塑造了藤野先生这一生动而不朽的艺术形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6:32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4 16:32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