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意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2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20:51
看看您是什么层次的人。佛教的真正意义应该看针对什么人:
1、针对刚刚学佛的人,那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针对正在学佛的人,那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3、针对学佛有一定境界的人,那就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20:52
佛教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和宇宙的本质,以及如何实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变化无常的,没有永恒的实体,包括人的自我。通过修行和悟道,人们可以超越个人的烦恼和痛苦,实现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快乐。
佛教强调众生平等和尊重生命,主张通过修行和悟道来超越个人的局限,实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佛教的核心理念是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这些原理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并指导人们的修行和实践。
总之,佛教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自己和宇宙的本质,解除内心的困惑和痛苦,实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同时尊重生命,强调众生平等,关心他人和社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20:52
佛教真正意义,能够摸得着看得见的,就是明因果,知善恶,能够断恶修善,自利利他。断恶就没有烦恼痛苦的恶报,修善就会有增福增慧的善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20:53
早期佛教的真正意义在于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长久借宗教组织给人民强行灌输的一种思想、行为、语言的标准,说白了也就是一种*教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5 20:53
十二因缘:
过去二因:
1.无明-无明为过去烦恼的总称,它的体是痴,以迷闇为性,由此无明妄动,众生就轮转世间,故为生死之本。
2.行-行是造作为义,即依过去的无明烦恼,发动身语意的三业,而造成罪福,不动诸业,名之曰行。
现在五果:
1.识-识为初入胎识,即由过去惑业动力,使感异熟报体的阿赖耶识,遇缘托胎,以完成现实之生命体。
2.名色-名色为胎相之完成,名是精神,色是物质,即组织有情的要素,胎相初成,六处未圆,故称名色。
3.六入-六入为六根完具位,示名发毛爪齿位,谓于胎中,由名色渐次增广,因此诸根具足,故名六入。
4.触-触是觉触,为认识之开始,谓出胎后与境相触,生起认识,然因未能识别境界苦乐,故名为触。
5.受-受为领纳,即情绪作用,谓于触对境界时,而于违顺中庸境上,生起苦乐爱舍之感觉,名之为受。
现在三因:
1.爱-爱以染着为义,由受而来,即于相续之三有自体所取之三有境界,于乐爱合,于苦爱离,名爱。
2.取-取是驰取追求,由爱而来,即由种种之执取,于是三业繁兴,而集成未来身心之苦,因名为取。
3.有-有是存在之义,谓由爱着驰取之不已,发为纵我役物之行,而构成潜在业力,感后有报,名有。
未来二果:
1.生-生是未来受生,即由能生身心之潜在业力,而于六趣及四生中受生,完成未来之新生命,名生。
2.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的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则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而与之俱来。
由无明而起行,由行而有识,由识而展开名色,由名色而生六入,由六入而感触,由感触而有受,有受而生爱,有爱而执取,有取而造业,由于业而有生,有生即有老死,一切众生所以轮回流转的生生灭灭,都是这样。
已经成就正觉的佛陀,从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起来,他认为一切众生要解脱这个世间上生老病死的苦痛,唯有修学八种正道,了解这世间的实相是‘正见’,分别视察这实相是‘正思维’,不敢妄语恶口两舌是‘正语’,不行杀生偷盗邪行是‘正业’,过着合理的经济生活是‘正命’,努力精勤的修学正道是‘正精进’,正心诚意使精神集中的是‘正念’,积聚思索修养的深行是‘正定’,这是修学佛陀之法的人应修行的八种正道,心里是坦坦白白的,行为是正正当当的,断除‘我’与‘我所有’的执着,把从无明生出的薪火灭去,这才能进入真实的解脱,这才是究竟的第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