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遵医行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7: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3:22
所谓遵医行为即患者对于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认同与执行。
(一) 遵医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遵医行为在患者的就医行为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医生对患者诊治疾病的顺利、临床疗效以及康复的完整都与患者的遵医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遵医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有以下一些方面:
1.有助于全面收集信息 病人的遵医行为有助于医护人员在信息收集方面的全面性及正确性。无论是病史的采集,检查的配合、治疗的执行以及预防的实施都需要患者提供真是可靠的信息。客观上对于一些以往的事件以及患病的早期过程度回应会出现非主观因素的信息过滤或再制作现象,但只要患者主管上是努力遵循医生的要求提供详细信息,就能够使医护人员有充分判断地信息依据,所得到结论以及做出的相应医疗措施就能达到预期的客观性及有效性。
2.有助于严格执行医嘱 病人执行医嘱的严谨程度直接影响到治疗的实施及预期的疗效。病人执行医嘱是一个配合治疗的过程,无论医嘱是口头的或是书面的,无论是开放的或是限定的,实际上病人在执行过程中通常都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因此病人可能因某些主客观因素干扰了执行医嘱的严格程度。医护人员也可能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治疗病人的过程出现了一定的阻抗。
精神病性障碍的病人的遵医行为受到了疾病本身的干扰,他们没有自知力,所以也不能主动地配合治疗。在这种情况下的遵医行为则是被动的,即使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或是进入稳定的巩固治疗期,其遵医行为同样需要一定的督促和监查。
3.有助于医患和谐沟通 良好的医患沟通是人心化服务的基础,也是遵医行为的氛围条件。医疗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医患的沟通。和谐、充分、有效的沟通能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充分尊重和信任,同时病人的遵医行为也能起到提高医护人员责任性及职业认同度强化作用。
4.有助于疾病尽快康复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下,加上和谐的医患关系及遵医的密切配合,病人的求医过程就能够进行得顺利,实际获益的还是病人。病人的康复不能忽视康复期的遵医行为,有的病人当症状好转,疾病基本痊愈时往往会满足于已获得到疗效而忽略继续遵医的重要性,从而导致疾病的迁延、复燃和复发。
(一) 病人在特殊情况下的遵医行为
病人患病的疾病类型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疾病的病程不同,病人本人的身心特质不同,他们的遵医行为会有很大的区别。所以遵医行为又会在病人和疾病的关联上出现不同的反应。
1.急症病人 病人由于病情紧急,可能危及生命,可能症状严重,可能心急如焚,所以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倾向于“救急”。在神志清楚的情况下,病人的最大愿望是医护人员迅速处理他们的病情。他们能够尽力地配合医生的诊断和急诊处理,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就医的陪同者也能很默契地根据医嘱执行。但是在急诊抢救中,也常常会忙中出错,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没能通达医嘱的要求,延误了抢救的时机,影响了抢救的效果。
2.重症病人 疾病的严重程度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病人的遵医行为。重病在身的患者往往在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得被动和退缩,所以遵医的程度比较高。他们都能尊重和顺从医生的建议和决定,听从医护人员的医嘱,并严格地执行医嘱。由于重症病人这种遵医行为的特点,医护人员的责任和风险就显得更大,因为病人的遵医取向可以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也使得医生的医嘱出现一定潜在问题时,病人也会不加思考地完全服从,由此导致医疗过程度失误。
重症精神病性障碍的病人,他们丧失自知力,在遵医行为方面是对立的、抗拒的。他们不可能很自觉地执行医嘱,所以医嘱的执行需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3.慢性病病人 病人患有慢性疾病,若病程较长或迁延难愈,他们在遵医行为方面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忽视大意:常言道,久病成良医。慢性病患者也会因为患病时间长,对疾病过程比较了解而自以为是,出现对执行医嘱忽视和大意大的倾向。无论是在用药或是辅助治疗方面都会不很在乎,有些轻率和大意,不严格执行医嘱,因而影响了疗效,延迟了病程。
(2)随意变更:有些慢性病患者受到一些外来不可靠信息的干扰,对执行医生医嘱抱质疑的态度。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向在医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变更了医嘱执行的要求,我行我素。结果是违反了医学的客观规律又远离了医生的初衷,使慢性病的治疗受挫,达不到医生预期的治疗目标。
(3)习惯固定:慢性病人常常会出现病人角色习惯化的心态,他们对于已经习惯的行为方式显得十分固定,在遵医行为方面也是如此。其实对于许多慢性病患者来说疾病已经痊愈但接受治疗的行为与病人角色一样始终没有放弃。这样的无休止的遵医行为也不符合医学的客观规律,不属于理性的遵医行为。
(二) 遵医行为的阻抗因素
病人在遵医行为方面常常会一些阻抗现象,了解这些阻抗,有助于与病人产生共感,改
善医患关系,排除阻抗因素,使患者更好地保持遵医行为。构成病人遵医行为的阻抗常见因素有:
(1)医患关系一般:良好的医患关系是病人严格执行医嘱的基础。如果病人对医生的为人、医德、医术抱有一些成见,虽然没有对医生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看法和情绪,但可以表达在医嘱的执行方面,不愿自觉认真地执行医嘱。
(2)治病信心不足:患者对自己疾病治愈信息不足会影响到他们对医嘱执行的主动性。的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心理动力来支撑治疗疾病的愿望,所以在医嘱执行的行为方面也显得软弱和动摇。
(3)治疗方案不明:当病人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案不明了,不认识,不理解时,对执行医生的医嘱就会产生盲目或抵触心理。他们可能是犹豫不决,可能是拖拖拉拉,也可能是松松垮垮,不能真正领会医生医嘱的意图,也不能及时地向医生反馈遵医的真实信息。
(4)主观意识过强:有些患者在个性方面表现为主观性较强,以自己的思维定时为准绳而忽视医护人员对他们默契的配合要求。他们在认知方面往往会出现“任意推断”、“以偏概全”或“猜心思”等曲解的想法,从而影响了客观的判断和合理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