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的名人都有哪些??他们的事迹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23:0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2:09
吕效祖、阎景翰、曹伯庸是礼泉三位著名文化老人。他们都是关学继承者,学养精深;都长期从教,桃李满天下;都已过古稀之年,却笔耕不辍,著述迭出。更重要的是,三人都籍贯礼泉县,因为地缘关系而互相激励,在各自领域内均取得了卓然的成就,堪称为我省老有所为者的典范———
曹伯庸:75岁,书法家
漫步街头,翻阅书刊,曹伯庸先生的书法常常赫然闪烁于我的眼前,那种于法度严谨中流露出的高洁书香和高雅的书卷气息直沁入心脾,赏心而悦目。而在陕西师范大学家属区,退休后的曹伯庸先生与老同学阎景翰先生比邻而居,花园挨着花园,架上藤蔓厮缠在一起,就像在老家连畔种地一样,一看就知道,绝对是铁杆的乡里乡亲。在先生古色古香的客厅里坐定,听先生说故地往事,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先生说小时候曾去过我的老家,抬着轿请一位人称“八爷”的白发背头有遗老之风的风水先生,其子陈皮,小名叫“高兴”,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
刚刚出版的《宗山人》一书中有先生的简介:“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悉心临摹欧阳询《九成宫礼泉铭》,培养了热爱书法的兴趣。中年后,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退休后,潜心书艺研究,作品益臻炉火纯青境界,书品、人品誉满三秦。其书作曾参加全国第一、二届及省、市多次书展,并被选送日、韩、新等国展出,有些被毛*纪念堂、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单位和名家收藏,还被选入《中国长安当代名家书画精品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陕西老年名家书画选》等多种大型书画集。先生博学多才,于‘版本目录学’、‘古籍文献学’,文物、书画鉴定和篆刻等研究有素。于绘画、诗词,偶而为之,信手拈来,亦无不饶有情趣。近年来致力于书法教育工作,深受学员欢迎。”先生家学深厚,长期接受学校系统教育,终生职业为教师,其交游也尽是文化界的耆宿精英,故涵养深沉,蕴藉风雅,其书稳重沉著,清秀健挺。凡此经历,精学、多识、多能,在陕西书画界名流中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刘念先先生在《真体内充 蓄素守中———曹伯庸先生书法臆说》一文中写道:“书品基于人品,伯庸满腹诗书的诗人气质,反映于书作之中则气清形和,内涵秀雅;证之于人,则虚心谦和,耿直坦率,重视友谊,淡于名利,忠信为先,急公重义,宽以待人,尤为爱护青年、常怀赤子之心,不失敦厚之旨。故其书也稳重畅适,率真温纯。这些正是其书之所以耐人观摩之秘。”我想说,这也是晚辈如我等亲聆先生教旨的真实感受:凡虚怀博学者,其德艺之风必将山高而水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2:09
吕效祖、阎景翰、曹伯庸。
三位是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著名文化老人。他们都是关学继承者,学养精深;都长期从教,桃李满天下;都已过古稀之年,却笔耕不辍,著述迭出。更重要的是,三人都籍贯礼泉县,因为地缘关系而互相激励,在各自领域内均取得了卓然的成就,堪称为陕西省老有所为者的典范。
吕效祖:82岁,关学研究大家 礼泉三老
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一年内就编著出版四本新书,这让许多精力充沛的年轻学者为之瞠目的事,吕效祖先生办成了。这四本书分别为福建鹭江出版社推出的《群书治要点注》、作家出版社推出的《养心斋随笔》、《刘古愚——一个时代的播火人》和《新编刘古愚全书点校》。加起来共计近300万字。
吕效祖先生早年主要从事教育工作,1983年从省教育厅离休后,即被省地方志办聘为人物志副主编兼总纂与省教育志主编。从此,他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一个挑战自我,旷日持久的学术研究和著书立说工作。20多年来,他给广大读者先后奉献出了《魏征谏言选注》、《新编魏征集》、《古代陕西廉吏》、《陕西教育史志资料录》、《吴宓诗及其诗话》、《人生哲理》等近20部宏文巨著。另外他还相继在国内一些报刊发表了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其中不少入编书籍,并多次荣膺大奖。也正是由于吕效祖先生孜孜不倦、求真务实、掘奥探幽、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得刘古愚这位清末驰名西北之著名教育家的丰功伟绩没有在尘封雪藏中被埋没。1989年,吕老的《刘古愚传略》被收录在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教育家传》,从而使“关学后镇”刘古愚的业绩无可争辩、当之无愧地列于孔子、张载、蔡元培等55位著名教育家行列之中。而吕效祖先生也理所应当地成为关学的传人,每有新书赠人,他总忘不了在扉页上题签关中学派创始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共勉。
在吕老不大的居室里,藏书几乎是四壁琳琅。对于读书,他素来有着一种难以动摇的癖好。尽管年事已高,身体多病,视力不佳,但他仍痴迷地从书中吸吮着又不断地释放着,使得他周围弥漫着浓浓的治学空气。吕老治学的勤奋、严谨、雅博、专精,历来被晚辈们作为楷模所推崇。“友朋笑我老来傻,著述竟忘身与家。目瞽耳聋终不悔,要留史镜照中华。”这首自作的抒怀诗,形象而真实地反映了一个老人为学的执著和志向。
阎景翰(笔名侯雁北):77岁,散文家
阎景翰先生,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也是“礼泉阎家”的“家长”。有一群子侄活跃于教坛文坛,除阎纲客居京城,名闻全国,其余都是西大、师大教授。先生属龙,1928年农历二月初日生人,他16岁开始发表习作,其作品清新、隽永、生活质感强。解放后,先生一边教书,一边从事散文写作,在陕西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礼泉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本县小说、散文创作自新中国建立初就相当活跃。阎景翰1956年发表的小说《豆腐坊里》获青年业余创作评比优秀奖;《井》,1959年被编入陕西建国十周年文学献礼集《短篇小说选》,作者被国家推荐参加莫斯科国际青年联欢节,50、60年代发表的散文《迎春花》、《小鸡、石牛和老道》等均被录入多种选本。”
陕西师大老校长郭琦向以惜才著称,对阎景翰的才华厚爱有加,甚至拒绝了时任省作协*胡采的调人要求。陕西文坛少了一位重量级作家固然可惜,但先生的为人师表,依然闪射出璀璨的人性之光。在长期从事高等院校基础写作和文学创作教学及理论研究工作中,他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先后主编了多部供高校使用的写作教材,其中《写作艺术大辞典》被誉为写作学的基本建设工程,于1990年获中国写作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先生忠于职守,长期以教书育人为主业,至65岁离休,才真正坐在家里做了一个作家。先生的勤奋让人感动,已先后出版《童年漫忆》、《侯雁北散文》、《蓦然回首》三本散文集。先生写散文时惯用笔名侯雁北源于1949年,取《吕氏春秋》中“候雁北、草萌动”意。先生的艺术修养,得力于深厚的国学根底和渊博的人文知识。先生在散文写作上的建树最突出的,则是对民族语言的深入体味和使用。这种让文字达到返璞归真、不工而工的功力,可与孙犁、汪曾祺相提并论,在当代中国文坛并不多见。而作为前辈作家,先生在文学圈内人缘与口碑极好。陕西文坛不少有实力的中青年作家,都是先生书房的常客。我初次造访时,知先生早年曾与我外祖父吕俊先生共过事,这层关系让我备感亲切。“先生居处少尘埃,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树蔷薇红胜火,出墙招我看花来。”与长者交,与高手交,我相信自己不会空手而归。
曹伯庸,陕西礼泉人,陕西师大中文系教授,中国书法大师之一。
出身于书香门第,幼继庭训,悉心临摹欧阳询《九成宫礼泉铭》,培养了爱好书法的兴趣。中年后,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退休后,潜心书法研究,作品益炉火纯青,书品、人品誉满三秦。 其书作曾参加全国第一、二届及省、市多次书展,并被选送日、韩、新等国展出,有些被毛*纪念堂、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单位和名家收藏,被选入《中国长安当代名家书画精品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陕西老年名家书画选》等多种大型书法集。
曹伯庸是关学继承者,学养精深;长期从教,桃李满天下;已过古稀之年,却笔耕不辍,著述迭出。
在陕西师范大学家属区,退休后的曹伯庸先生与老同学阎景翰先生比邻而居,花园挨着花园,架上藤蔓厮缠在一起,就像在老家连畔种地一样,一看就知道,绝对是铁杆的乡里乡亲。
刚刚出版的《宗山人》一书中有先生的简介:“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悉心临摹欧阳询《九成宫礼泉铭》,培养了热爱书法的兴趣。中年后,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退休后,潜心书艺研究,作品益臻炉火纯青境界,书品、人品誉满三秦。其书作曾参加全国第一、二届及省、市多次书展,并被选送日、韩、新等国展出,有些被毛*纪念堂、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等单位和名家收藏,还被选入《中国长安当代名家书画精品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陕西老年名家书画选》等多种大型书画集。先生博学多才,于‘版本目录学’、‘古籍文献学’,文物、书画鉴定和篆刻等研究有素。于绘画、诗词,偶而为之,信手拈来,亦无不饶有情趣。近年来致力于书法教育工作,深受学员欢迎。”先生家学深厚,长期接受学校系统教育,终生职业为教师,其交游也尽是文化界的耆宿精英,故涵养深沉,蕴藉风雅,其书稳重沉著,清秀健挺。凡此经历,精学、多识、多能,在陕西书画界名流中恐怕也是不多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2:10
礼泉县名人袁宝华(泔河袁家村人),王宝京(锋火人,大跃进时放过卫星),礼泉县还有一位副部级外交官;从礼泉县走出去的官曹森,孙矿玲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2:10
郭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