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帮忙四大干净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22: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04:38
1,“四大干净”:“济南画,漂白褂,大闺女脸,光嘴巴“,
2,“四大黑”:“呼延庆,包文正,打铁的脖子,煤窑洞”
3,“四大红”:
“庙上的门,杀猪盆,关公的脸,火烧云”
“庙上的门,杀猪盆,新媳妇盖头,火烧云”;
4,“四大白”:
“小白鞋,踏白雪,羊肚子手巾包着白馍馍”
“棉花瓜,粉疙瘩,满地大雪,蒺藜花”
“头遍面,棉花瓜,大闺女脸,飘雪花”
“粉疙瘩,棉花瓜,玉簪布袋,茉莉花”
呵呵,可能你问的不是这个,开个玩笑!这么多好的文学作品,可能对您的美容没有帮助,但是还望笑纳!你问的网上没答案啊!
生活中人们习惯用数字来概括一种事物,其中有相当多的是用“四”,如说古代有“四大美女”,古典文学有“四大名著”,莎士比亚有“四大悲剧”、“四大喜剧”,中国京戏有“四大名旦”,《红楼梦》中有“四大家族”。这一类“四”,有歌谣、谚语的流传性,可以列为“俗说”,也同歌谣、谚语一样,是一种共识的表达,一种知识的传播。但严格的谣谚,却与之不同。谣谚,兼有歌谣和谚语的特点,属于文学样式的一种。谚语也叫“俗语”,如“南风不过晌,过晌听风响”,“人敬有的,狗咬丑的”,都有歌谣的特点。
2004年11月11日《大众日报》上《往事发现》栏中,有刘娟、常诚文章《山东民间的“四最”谚语》,文中列了十七首,流传地点涉及鲁中的莒县、蒙阴、诸城,鲁南的台儿庄,鲁西的曹县、巨野、东平、单县,渤海的阳信。我找了我所掌握的和我们老家沂南(沂水)的,又发现了四十三首。这总计六十首中,有讲冷热的,
“四大热”:“铁匠炉,开水壶,开了锅,入了伏”(莒县),我掌握的是“水火壶”,不是两个“开”;
“四大冷”:“三九冬,西北风,脚踏地丁手捧冰”(莒县),我掌握的是“西北风,下地丁,喝凉水,吃冰冰”;有讲味道的,
“四大酸”:“老干醋,麦黄杏,青皮石榴,泔水瓮”;
“四大涩”:“新锻的磨,木匠的锉,拉拉秧,豆秸垛”(曹县);
“四大辣”:“五更萝卜,独头蒜,抬头老婆,低头汉”(东平),我掌握的是“仰脸老婆,低头汉,狗吊椒子,独头蒜”,“仰头老婆,低头汉,青巴蝎子,独头蒜”,“青头萝卜,独头蒜,朝天猴椒子,黄门姜”(“姜”不押韵);有讲长、宽、大、小、曲、直的,
“四大宽”:“穿大鞋,赶庙会,大海里洗澡,漫地里睡”(曹县);
“四大弯”:“卷羊毛,苜蓿菜,辘轳把,水烟袋”(阳信),“豆芽菜,干粉条,老头胡子,鸭子毛”,“月亮芽,龙须菜,辘轳把,水烟袋”,“笤帚苗,干粉条,豆芽菜,小镰刀”;
“四大直”:“纺线轴子,青杨棒,杀猪的铤杖,罗成的*”,“裁缝的尺,木匠的线,擀面轴子雕翎箭”;“四小”:“苍蝇心,蚊子胆,虼蚤爪子,虱子眼”;
“四高”:“杨树林,贴天云,城门楼子,南天门”(这是旧年代农村人所见与想像);讲速度的,
“四快”:“燕子飞,鹰子追,骑快马,雕翎箭”(莒县,“箭”不押韵),“燕子飞,鹞子断,火轮船,雕翎箭”,“快*子,无线电,寻思起来,使眼快”(后二“快”妙);“四慢”:“瘟神走,愚神站,架过门,挑汤罐”(莒县),“打*的,行香的,领红的(嫁媳妇),送汤的”,“曲蟮走,刺螬窜,行香步子,挑汤罐”;讲形态的,“四松”:“披麻绳,烂蒲包,撒拉鞋,抿着腰”,“老妈妈髻,抱窝鸡,苇笠头子,破蓑衣”;“四皱”:“老人的脸,开店的衣,乐陵小枣,核桃皮”;“四脏”:“秃疮头,臁疮腿,擦鞋布子,洗脚水”;
“四尖”:“麦芒刺,葛针棵,刺猬驮个栗篷壳”;
“四硬”:“油坊锤,石匠鐕,卖盐秤砣,金刚钻”;
“四干净”:“济南画,漂白褂,大闺女脸,光嘴巴”;
“四嫩”:“窜苔韭,谢花藕,香椿芽,黄瓜纽”,“苔下韭,谢花藕,新娶的媳妇,黄瓜纽”(这里包括了另一种含意);讲感觉的,
“四高兴”:“新得的官,新中的举,新媳妇搂着新女婿”(曹县);
“四欢”:“顺风船,顶水鱼,脱了缰绳的小叫驴,十八的大姐去赶集”;
“四急”:“火上了屋脊,雨上了场,狗撵兔子,狼撵羊”(诸城);
“四怕”:“走大洼,睡孤坟,夜猫子笑,吊死人”(巨野);
“四难舍”:“临明觉,半路妻,羊肉包子,清炖鸡”(台儿庄);讲声音的,
“四好听”:“大闺女笑,画眉叫,夜弹琵琶二黄调”(莒县),“百灵叫,画眉声,撕绫子,打茶盅”,“撕绫罗,打茶盅,鼓扬琴,弹古筝”,“大闺女笑,新媳妇哼,小小子落地头一声”:
“四难听”:“猫叫猫,老驴嚎,抢锅铲子,锉锯条”(蒙阴),“打油尖,下磨川,抢锅铲子,驴叫唤”,“锉锯齿,抢锅沿,老妈妈喊(哭),驴叫唤”;讲颜色的,
“四大黑”:“呼延庆,包文正,打铁的脖子,煤窑洞”(曹县),“烟子碗,黑墨管,月里头天,张飞的脸”……
新的“四字谣”也有。如
“四大谝”(炫耀):“留洋头的不戴帽,镶金牙的咧嘴笑,戴手表的挽三道,穿皮鞋的大步抄”;
“四怕得罪”:“得罪了队长不派活,得罪了会计笔杆戳,得罪了保管挨秤砣,得罪了挖大粪的,三勺顶一勺”。
以上仅是两三个搜集者所掌握的,天下的“四字谣”,若弄全了,怕不止上百上千。这一切,都是人类经验的总结,知识的提炼,变成的一种艺术形态的表达。它所以能流传,是人们公认它,又在流传中得到修正、补充。它所以能流传,还在于它的有趣。有的还有双关义,耐人寻味。除此之外,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事物好像取四种形态,或找四个代表,就像人体有四肢,方位有四方(两方相加的四角是又一个四),就可以充分表达一种事物了。常说“事不过三”,用“三”表达常常足够,这里用“四”,可能属于艺术样式的一种需求了。值得另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