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3: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7:00
董仲舒的“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的意思是:设立太学用来教育国民百姓,在地方上设置学校来教化百姓。
1、这句话出自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窦氏驾崩,汉武帝乾纲独揽。建元初年被扼杀的新政,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元光元年,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在内外*上进行一系列变古创制、更化鼎新。针对汉武帝的各种征求意见,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作答,因首篇专谈“天人关系”,故史称为“天人三策。
2、天人三策又称为“举贤良对策”,因为文中大多讲的是天人感应问题,又称“天人三策”。汉武帝即位以后,多次要各地推举人才到朝廷参加对策,董仲舒也在其中。汉武帝策问三次,董仲舒对策三次。当时受推荐的才子有数百人,只有董仲卿的对策被汉武帝推为举首,它的原因在于他提出的理论适应于当时时代的需要。
3、董仲舒是汉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在汉武帝元光元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表彰六经”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秩序和*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董仲舒的儒家思想维护了汉武帝的集权统治,为当时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