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3: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01:08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1日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将分享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三位经济学家对“经济*如何影响失业率”做出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搜寻理论”已成劳动经济学主流
上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们开始流行用数学模型分析买家在市场上找到可接受价格的最佳方式。在市场上,买家力图寻找可能的最优价格,而卖家在设定价格时则将买家的搜寻行为考虑在内。
1940年出生于美国、后长期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戴蒙德,是这些学者中的重要一员。在1971年的一篇文章中,他专门分析了市场价格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机制。他发现,劳动力市场从来就不是传统经济学所认为的那样,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来改变供求平衡;工作者想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雇佣者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员工,这两者之间存在冲突,意味着雇佣者与工作者之间都面临着一定的“搜寻成本”——即使是很小的搜寻成本,也会产生完全不同于古典竞争均衡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很大关注,并在劳动力市场研究领域引发了一系列深入的分析。
有关搜寻和匹配市场的重要研究结果,都发表于1980年左右。1939年出生、后来任教于美国西北大学的莫滕森教授,以及1948年生于塞浦路斯、1974年开始定居英国,现为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的皮萨里季斯,也先后加入这一研究,他们更好地把搜寻理论扩展应用于劳动力市场分析。三位学者分别研究了不同市场的属性,提出了早先研究没有涉及的许多新问题,比如,某个人的失业会增加他的搜寻活动,那么其他求职者找到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困难,而与此同时,招聘公司填补岗位空缺却会更容易。这些外部影响是个人求职者所没有考虑到的。三位学者提出,一般情况下,一个不受管制的搜寻市场可能并不会带来有效的结果,其资源利用率不是太低就是太高,因为其中的搜寻和匹配过程都与实际成本有关。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复杂的模型,试图解决空岗与失业并存的问题,通过提升搜寻效率,促进就业。他们的研究成果被称为DMP模型。
为*干预劳动力市场提供论证
如今,有关就业的“搜寻理论”(Search Theory)已经成为劳动经济学的主流理论,而皮萨里季斯的《均衡失业理论》更成了宏观经济学的标准教科书。在三位经济学家得诺奖消息发布的第一时间,本报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到了美国国家经济局首席劳动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弗里曼,他在回复中作出如下评点:“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和搜寻机制分析,是经济理论取得重大进展的领域之一。戴蒙德、莫滕森和皮萨里季斯是这一领域的领路人。与传统理论相比,这一分析把劳动力市场与宏观经济发展更为现实有效地联系到一起,从而为劳动力市场和公司行为提供了洞见,因为它建立在更为深刻的微观分析基础之上。”
在经典的市场竞争模型中,不加管制的市场结果是唯一的而且是高效的。但是,在一个存在着搜寻成本的世界中,可能有不同的结果。三位经济学家的发现表明,我们有理由对*寻找使经济走向最好结果的途径的努力给予认可。“搜寻理论”帮助我们了解到市场干预背后的一些经济原则,正因为劳动力市场实际上并不总是有效的,*就有责任为人们找到就业机会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