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求《论产业集群对外贸的影响》的论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0:5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5:51
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例
顾安琪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本文首先对产业集群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进行几方面的论述。
关键词:金融 产业集群 形成机制 区域发展 陆家嘴
1. 产业集群的概念
迈克尔·波特(1990) 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彼此相关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产业集群重点观察分析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行业联系,揭示了相关产业联系和合作,从而获得产业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产业集群内的相关企业共存于某种特定产业(部门)内,又可能不仅如此,而且相邻于相关支撑产业。
金融产业总是以集群的形式出现并形成金融中心( Pandit et al , 2001)。放眼于世界各国,那些组织层次比较严密、网络体系比较完善、发展规模比较大的金融产业集群,往往表现出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近年来, 随着上海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在中心城区出现了一些集群雏形, 并呈现快速成长态势。本文试图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实证分析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以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2. 1供给因素
金融产业集群可堪称专业劳动力的“蓄水池”,能及时为金融公司的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是伦敦、纽约、法兰克福等金融中心能够吸引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共同原因。特别是由于金融业的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多方共同参与完成的(如欧元的交易知识是在更高级的交易员的监督下实现的),因此,产业集聚是许多金融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1
再次,金融业的创新步伐加快,交易中的默会知识增加,交易往往需要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完成。相反小的金融公司,比如金融公司的分支机构、独立保险人员的业务比较简单,不需要太多的默会知识和大量的专业劳动力,因此,这些机构和个人往往坐落在金融中心之外。
供给因素的另一方面是金融业的支持产业的发展。由于金融产业需要大量相关产业的支持,如会计、法律、管理咨询业、精算业、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广告和市场调研、人才招聘、教育、金融出版业等等,金融中心金融业的集聚促进支持产业的产生与发展,反过来,支持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即改善信息流动、提高效率、增加流动性。
2.2 需求因素
需求因素最重要的是坐落在金融中心能够提高公司的声誉和形象。由于社会对坐落于一些金融中心的企业具有认同感,该区域的企业能够被人们接受,这是一些企业向集群集中的重要原因。需求方面的第二个因素是产业集群能够减弱信息不对称,从而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3.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产业集群
3. 1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界定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处于黄浦江与浦东内环线之间, 占地28平方公里。与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远东华尔街”的外滩隔江相望, 是我国唯一一家以“金融贸易”的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目前,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已成为全国经济流量最大、服务最完善的金融贸易中心, 与纽约曼哈顿、伦敦金融城、东京新宿金融区等国际CBD地区一样, 它已初步形成了以金融业、生产性服务业 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区域流量经济、经济总量与GDP贡献值在全国家及开发区名列第一。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国际、国内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高度集聚, 形成庞大的、能够辐射亚太地区的金融市场。随着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地区管理总部、东方证券有限公司等机构的迁入,金融贸易区的金融集聚与辐射功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在金融贸易区分行级以上中资银行机构达到18家,主要有央行上海分行、工行上海市分行、中行上海市分行、建行上海市分行、浦东发展银行上海地区管理总部、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分公司以上中外资保险机构19家,主要有太平洋、天安、华泰、太平、太平洋安泰、中宏、中国再保险、中保康联、金盛、泰康。证券机构主要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东方、光大、东吴、申银万国、闵发、银河等证券公司。外资银行机构56家,其中银行42家、保险公司13家、财务公司1家。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的中国区总部迁入金融贸易区。29家外资银行
2
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24家外资银行成为“主报告行”。金融贸易区成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中枢。在金融贸易区还集聚了一批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管理公司,如国泰金鹰、富国、鹏华、银河。中外金融机构在陆家嘴开设营业网点160多家。上海证券大厦、上海船舶大厦、招商局大楼、汇丰大厦、中国保险大厦等高层楼宇集中了金融贸易区内大部分中外金融机构。香港新鸿基地产公司、东方开发管理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上海银行、花旗集团等公司年内批租土地22幅,面积8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5.6万平方米,合同金额52亿元。
3.2 陆家嘴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陆家嘴金融产业群的形成的*规划主导的结果。主要表现为, 形态开发为先导, 制度创新为基础, 强调引进一创新, 突出品牌优势。其起点高、成长性快、规模优势明显, 具有外部移植性。
作为浦东开发开放的一个核心主体、上海CBD建设的重点地区, *设入大量建设资金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进行形态开发, 特别是通过采用国际级设计公司的方案, 优化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总体规划, 实施统筹布局, 而且还通过增强电子化商务中心区信息设施能力、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等手段, 优化运行环境, 逐步建设了智能化的高级商务办公楼宇、配套的商业与生活服务设施、完善的交通通讯设施, 这在形态上为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平台和有效的空间载体。
独特的制度优势是陆家嘴金融产业集群形成更为重要的原因。浦东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的龙头、对外开放的窗口, 国家和上海市对浦东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方面的先行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如赋予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功能性*、吸引各类金融机构、中外基金和投资银行的配套*,鼓励要素市场的产品创新*等等, 在产业*导向上则明确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这些*优势无疑是陆家嘴金融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环境。
同时, 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 全球掀起了国际产业转移的*, 发达国家大批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转移, 并在20 世纪90 年代发展成为东南沿海经济的重要支柱,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随着制造业国际转移趋势的发展, 国际上与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 也加剧向中国转移, 上海作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的大城市, 自然成为这些生产性服务业 转移的首选城市, 而浦东完善的硬件设施和独特的制度优势, 无疑对生产性服务业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通过这种特定的环境再造和制度安排构建起有形的空间载体, 从外部吸引移植进大量
3
的金融服务产业, 并逐渐建立起持续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发展的机制, 这就是陆家嘴金融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 它是一种外生性的集群。由此, 这就意味着陆家嘴金融贸易集群要发展壮大, 一方面必须做到在制度、机制、人才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以便于进一步吸引国际*金融机构、地区总部等关键企业进驻;另一方面, 则要加快形成地方性的社会网络结构, 积极培育本土化的服务企业或者说使*服务型企业本土化发展、企业服务对象本土化, 等等。同时, 也应加强城市*、企业、中介组织的协作, 积极推动集群内部资源共享和合作机制的形成, 促进相关的衍生服务集群发展等。
4. 产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4. 1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通过空间上的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金融产业集群具有集聚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范围经济效应,进而呈现为集群中金融产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优势。首先是交易成本的降低。集群中的金融产业可以共同使用电信网络、客户征信系统等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同时借助于集群中企业间以合作和信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络,交易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约,节省了企业搜索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费用,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次是资源利用的高效。集群是包括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的积聚地,有利于金融产业快速、便捷地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资源,促进企业迅速成长。集群中金融专业人才流动频繁,金融人力资本定价充分市场化,吸引着来自各地甚至是全球范围的金融精英。集群的发展和分工协作效益的导向,促使金融产业在比较内部生产组织费用和市场交易费用之后,可能通过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或社会化,将原先自行生产的部分服务项目外包给其他企业,利用社会资源更快地扩大规模或降低成本,从而充分发挥资源效用。
4. 2 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陆家嘴创造“吸聚中外资金融保险机构数量、单位面积实收外资金融机构资本金额、外资银行营业领域与品种、外贸银行营运资本总额和营业税超过1000 万元外资银行数量”等五项“全国第一”。 截止2003 年底, 陆家嘴中心区吸聚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突破200 亿美元, 成为亚太新兴国际级“资本集聚极”(Capital- pole) 之一。62 家外贸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2200 亿元, 占全国外贸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7%。2005年金融贸易区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固定资产投入110.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8.80%。
集群带动的要素市场辐射能量增强。证券、期货、产权、钻石、房地产、人才等国家和市级要素市场汇集金融贸易区。上海期货交易所拥有会员215家,2005年成交金额16400亿元,
4
其中金属铜的交易额近10000亿元,已经跻身世界三大铜市场之一,成为全球铜交易的晴雨表和价格的风向标。上海证券交易所年内新上市的股份公司70家,累计达到715家;2005年有价证券交易额48500亿元,比上年增长9.9%。上海产权交易所实现产权交易额1100亿元,完成各类企业交易3380宗,成为长江流域产权交易的龙头。钻石交易所自从2002年下半年相关*到位后,交易量很快上升,全年成交钻石776.4万克拉,交易额1.57亿美元;征税6700万元,比上年增长7倍。
4. 3 激发创新能力
大批金融产业集聚在一个区域,既加强了彼此之间的竞争,又产生相互学习的效应,使原来基于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区域金融创新优势。首先是金融创新的竞争激励。由于在同一个区域内汇集了大量的竞争对手,形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贴近竞争者生存”(李新春,2001) 的局面,无情的竞争规律形成强大的压力,并转而成为多数金融产业的强烈创新动力,迫使企业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其次是金融创新的制度支持。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是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集群中不同金融产业之间、金融产业与非金融产业之间、金融产业与科研机构以及大量的中介机构之间形成的竞合关系和文化认同感, 并集聚形成区域创新制度,可以快速、便捷地提供金融创新中所需要的相关资源以及各种支持条件。
再次是金融创新的知识学习路径。当代金融创新,从本质说是一种创新性金融知识的创造、传播以及共享的过程,而这种创新性金融知识通常具有非正式、隐含的特性,即是一种默示性知识,这种知识不能和个人、社会及地域背景轻易地分开,而且难以编码化、难以通过正式的信息渠道传播。金融产业集群则为此提供了“摇篮”和途径。金融产业集群内特有的金融文化氛围,为金融产业间知识尤其是默示性知识的扩散、传播提供了基础和条件。研究表明,金融产业集群区的“产业氛围”可以支持企业间进行创新的模仿、消化吸收和迅速扩散;集群区企业间信任的存在,使集群区在创新性金融知识的传播、消化、吸收都更加迅速、快捷,集群成员之间经过知识的综合、外化、内化,实现了知识的区域化过程,十分有利于金融知识的共享,创造“知识乘数效应”,加快了集群区域的金融知识孵化和金融创新,从而获得了金融创新的区域比较优势。
4. 4 树立强大的区域品牌
陆家嘴金融服务化集群的形成的*规划主导的结果。主要表现为, 形态开发为先导, 制度创新为基础, 强调引进创新, 突出品牌优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金融产业通过集聚, 金融营销渠道的协同,可以集中广告宣传的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形成“区位品牌”,
5
改变单个大企业因广告费用过大,不愿过分投入,而中小企业又没有实力开展广告宣传的状况,消除了经济外部性,使集群中的每个企业都受益。集群形成“区位品牌”后,可以利用这个巨大的品牌价值,以专卖的形式垄断销售,获取纵向一体化利润。
5.小结
陆家嘴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是*规划主导的结果。通过这种特定的环境再造和制度安排构建起有形的空间载体, 从外部吸引移植进大量的金融服务企业, 并逐渐建立起持续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发展的机制。集群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率,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激发了企业以及制度的创新,并形成了树立强大的区域品牌,发挥了规模效益,最大程度地配置了资源的利用率,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聂鸣、蔡铂. 学习、集群化与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5)
[2] 杨亚琴.上海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途径与机理——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赤峰路一条街为例的分析.上海经济研究: 2005年(12)
[3] 宁钟、杨绍辉. 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动因及其演进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6年(08)
[4] 王红斌.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金融与经济: 2004年(08)
[5] 朱清海、李崇光.产业集群、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科学、经济、社会: 2004年(03)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5:52
又到写论文的季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