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反贫困战略应注意哪些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1: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5:01
一是经济增长战略。20世纪50~6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主要就是这一战略。它的基本含义,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解决贫困问题。联合国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和实施的两个“发展十年”计划,就是这种经济增长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虽然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解决贫困问题。
二是再分配战略。根据再分配对象的不同,这一战略又可以分为两种具体的战略,即边际再分配战略和生产性资产再分配战略。前者的倡导者是霍利·钱纳里领导的世界银行发展研究中心,他们强调再分配的主要对象是经济增长的增量部分,也就是一般边际意义上的再分配。通过这种再分配,使经济增量中的一部分从富人手中转移到贫困者手中,从而消除过分悬殊的*差距和实现反贫困的战略目标。后者的核心可以用“增长前的再分配”来概括,它强调的是对可用于经济增长的资产存量进行再分配,即先分配后增长。这一战略的前提是保证贫困者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由于许多国家开支庞大的公共服务基本上被社会中上层所据有,因此,要扭转这种状况,要确保住房补贴、教育开支、卫生保健等计划惠及贫困者。这就要对公共消费进行重新配置,并更改*的许多投资计划。这一战略还强调贫困者要参与发展的过程。因为一个由富人掌握权力的社会,是不可能真正为贫困者的利益着想的,因此贫困者必须参与发展过程。这一战略重视有利于低收入集团的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但这种再分配是通过生产性资产的再调整来进行的,比如土地的重新分配等。
三是绿色*战略。当今世界的贫困人口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因而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反贫困战略的必然选择。绿色*战略试图通过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农作物品种,并利用生物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发展农村生产力,从而解决粮食问题和农村的贫困问题。
四是社会服务战略。如果不对贫困者的人力资本进行较大的投资,从长远看,缓解贫困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进行投资,才能铲除贫困的根源。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将反贫困的战略重点逐渐转移到了提供卫生、营养、教育和其他社会服务方面,并将其作为*部门的一项重要社会*来实施。
五是“双因素”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反贫困战略的侧重点又一次发生转移。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了包含两个同等重要因素的发展战略。第一个因素是促使贫困者将其最丰富的资产,也就是劳动力用于生产性活动,为此,要求*用*来约束和刺激市场、社会和*组织、基础设施、技术等。第二个因素就是向贫困者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其中初级医疗保健、营养和初等教育尤为重要。报告认为这两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的,缺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成功。
论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反贫困战略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是社会服务战略。如果不对贫困者的人力资本进行较大的投资,从长远看,缓解贫困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进行投资,才能铲除贫困的根源。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将反贫困的战略重点逐渐转移到了提供卫生、营养、教育和其他社会服务方面,并将其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来...
论述我国政府如何在消除社会贫困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城市反贫困需要采取有效行动帮助贫困者摆脱困难,恢复正常的就业和收入;从长期来看,最终要通过发展经济和实行更为公平的分配制度,创造减少贫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遵循社会关照的原则,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坚持社会公平,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对在经济和社会...
怎样认识中国当前农村的贫困问题
但如果农民不能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则在更大规模和更深程度上积累贫困,陷入家庭收入低——没钱投资教育——子女教育水平低——子女就业机会少——子女收入低——新一代低收入者这样一种贫困代际传递而难以自拔的境地。如果贫困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如果...
新型城市化社会现代化10条建议
首先,研发并实施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旨在明确发展路径,确保社会全面进步。其次,持续调整社会发展模式,从“城市优先型”转向“全面发展型”,再进一步提升为“生活质量型”,以提升全体公民的生活品质,并努力建设一个信用管理良好的社会环境。针对贫困问题,继续强化国家反贫困战略,致力于构建没有“绝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指那些?
(注:杨军:“中国反贫困战略面临的困惑及调整思路”,《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1期。)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报告估计, 如果把那些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但极易返贫的人口算上,中国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可能超过农村总人口的10%。显然,我国农村的贫困标准是建立在维持基本生存的最低水平之上的。除物质生活贫穷外,我国贫困人口集中...
宋迎昌学术论文
其中,部分论文关注中国城市化发展特征、对策与转型,探讨了经济体制转型中的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分析了中国城市贫困状况及其反贫困对策,比较了东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研究了主要城市规模产出效应,提出了对我国城市化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考,研究了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对历史文化保护的影响,分析了北京CBD功能分区与空间...
求各位经济学家关于“收入差距”的观点
一、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状况的总体评价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总体上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分配制度坚持市场取向,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布基本反映出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的作用;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统一的分配体制被打破,分配正在向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
阐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为了深化改革,可能需要财政增加较多的支出。例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将逐步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而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将主要由政府财政来承担。 二是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支出也会有较快的增长。如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
jdp人均分配不均,如何理解?
第三,“经济增长”、“反贫困”、“反腐败”都是“硬道理”。 “发展”更确切地说“经济增长”是绝对的“硬道理”。换一个角度来看,经济繁荣的最大受益者是强势集团,因此继续奉行“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将赢得他们对政府的支持。 在20年改革期间,尽管收入分配差距在迅速扩大,但绝对贫困发生率也在...
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的目录
实现共同富裕我国的贫困问题现状我国贫困问题的基本致因我国反贫困的战略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论共同富裕的经济学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十章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促进改革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和今后的任务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和对策研究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