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5: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4:11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世界大城市多在平原,平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平原地形平坦,有利农耕、交通、城镇建设。
2、气候。
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沿海地带,热带较凉爽的高原上及山区的河谷盆地,气温适度,降水适中。
3、河流。
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河口及河流两岸城市众多,越往下游城市越密集。河流有供水、军事防卫和运输功能,对城市选址具有深远影响。
4、自然资源。
分布或靠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工业*后在矿产地便于发展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由此形成工业城市。
二、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
城市靠近公路、铁路干线或濒临海洋、临近海港。客货流必经之地和对外联系的便捷地带,经商、发展经济条件优越,交通是近代城市的优选区位。
2、*、军事、宗教。
宗教中心、军事要塞、边境口岸和*中心。为举行宗教活动、完成军事任务或分散大城市职能、带动内陆地区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城市。
3、科技。
4、旅游。
大学分布区、科技中心及旅游胜地。
5、以科技旅游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因素。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如中国的《汉书·沟洫志》的记载:"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近代泛指一切居民点。聚落是聚落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聚落有它的发展过程。世界上许多聚落正在成长,也有许多聚落正在衰落。聚落模拟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同时,聚落又是重要的文化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等。当然,聚落也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发生作用,城市聚落对经济的发展和分布更有着巨大的影响。
世界上的聚落千差万别,大小相差悬殊,大至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小到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小;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中心。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一般而言,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
聚落约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渐演化。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以氏族为单位的聚落是纯粹的农业村社。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出现了居民不直接依靠农业营生的城市型聚落。但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商品经济不占主要地位,乡村聚落始终是聚落的主要形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城市或城市型聚落广泛发展,乡村聚落逐渐失去优势而成为聚落体系中的低层级的组成部分。
聚落通常是指固定的居民点,只有极少数是游动性的。聚落由各种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绿地、水源地等物质要素组成,规模越大,物质要素构成越复杂。聚落的建筑外貌因居住方式不同而异。例如,婆罗洲伊班人的大型长屋,中国闽西地区的土圆楼,黄土高原的窑洞,中亚、北非等干燥区的地下或半地下住所,某些江河沿岸的水上住所,游牧地区的帐幕等,都是比较特殊的聚落外貌。
聚落具有不同的平面形态,它受经济、社会、历史、地理诸条件的制约。历史悠久的村落多呈团聚型,开发较晚的区域移民村落往往呈散漫型。城市型聚落也因各地条件不同而存在多种平面形态。聚落的主要经济活动方向决定着聚落的性质。乡村聚落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是农业,习惯上称为乡村。城市聚落经济活动内容繁多,各种经济活动变量间的关系,反映出城市的功能特征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