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01: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4:17
理解“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从如下方面理解:
1、在孔子看来,管仲的治国之道未免格局嫌小
孔子认为治国之道的两大核心在于“仁”与“礼”,而管仲则不同,管仲相齐的初衷更多是出于个人角度的考虑,从最初侍奉公子纠夺位失败入狱时“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就可看出他从政的出发点更多是为名扬天下,而非民生大义。
2、孔子提倡治国之道以“王道”,而非管仲所倡导的“霸道”
孔子以君子之道治国,从仁、义、礼、智、信的角度入手,要求国君施行“王道之政”。也正是因为孔子严格以是否“有道”作为衡量治国要略的准绳,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混乱时代显得似乎“过于迂直而欠缺变通”,因而往往不为施政者所欣赏。
但管仲则不然,管仲也讲求仁义道德,这点在他提出存邢救卫、劝谏齐桓公毋与太子华合作中就能看出。
3、“不俭”、“不礼”与“器小”,是孔子小视管仲的又一个缘由。
管仲作为齐桓公的相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当时人们都认为他立下了莫大的功劳。但他的用心是出于权谋功利的私心,并不符合圣贤大道。
管仲的成就:
管仲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就是将国划分为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
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
整顿行政系统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从而使部落的残余影响被彻底革除,行政区域的组织结构更加精细化,并且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