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01: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06:04
浪漫主义系十九世纪末叶出现的一种反启蒙主义、反文艺复兴、反科学主义、反工业化和反现代化的思潮。浪漫主义唯恐现代化过程把传统社会分解为孤立的个人;追求物质文明会导致精神的庸俗化;产业*所引起的社会*更会使人的尊严、地位和认同基础受到破坏。浪漫主义因此着重突出自然奔放的、纯净优美的、充满感性又富于*的、豪迈又果断的、具有地方、民族和集体色彩的世界观和艺术表现手法。浪漫主义还认为传统天主教、新教教会无力于防止社会堕落,因此寄希望于建立一个“世界性的由德意志人领导的*教帝国”,以期在即将来临的末日决战中建立一个优秀民族取得统治地位的新世界。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康德、费希特、施莱格尔、尼采、谢林、黑格尔、华格纳等)均视民族为历史发展的主体,其归属性和优劣与否,则由血缘关系、历史背景和文化认同这些因素来决定。在他们看来,包括北欧诺曼人、英国人在内的日耳曼民族,既是雅利安民族中,又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受圣灵恩宠、最具智慧、最健康、最完美、最有组织能力、最具同类性的民族。他们既不像斯拉夫、亚、非民族那么愚昧、落后,又不如西南欧拉丁民族那么腐化、堕落和混杂。因此唯有以德意志为核心的日耳曼民族具有引导全人类摆脱世界末日厄运的能力。然而为达到此目的,日耳曼民族必须排斥他民族的影响,维持本民族的纯净(注二)。 最初,德意志浪漫主义的传播仅仅局限在文化、艺术界,十九世纪末叶起,却渐为*家所利用。他们一方面断章取义地曲解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一套种族主义论,一方面又结合了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教的反犹文化和救世思想,由是编织成二十世纪初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国人常误将“德意志民族主义”译为“德意志国家主义”)思潮。此时唯一尚缺欠的,便是一个具有果断意志的领袖,和足以将各种神话付诸实施的流水作业行政机器,以及一个庞大的军事力量。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刚好具备了这一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