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09: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5:32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的能动的反映论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的能动的反映论,它科学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
1.世界是否可知,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另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客观世界?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因此,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是否可以被我们认识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恩格斯在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作为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提出之后,接着又把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客观世界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提出来。世界是否可知,思维能否反映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分野。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这就是可知论。还有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就是不可知论。不可知论者否认人们有认识或彻底认识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可知论,是科学的反映论,它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以被我们人类所认识的,反对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论。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一种反映论,它坚持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认识能够达到和它所反映的对象相符合。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通过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作用,人类是能够并且正确反映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例如,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颜色、声音等感觉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以同客观存在相符合。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感观认识客观事物。我们今天还不能认识的东西,我们的后代会认识的。与唯物主义可知论根本对立的是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是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可能性的哲学理论。不可知论的思想早在占代就有了,作为一种系统的哲学理论则出现在近代的欧洲,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在他们看来客观世界是不可能被我们所认识的,不可知论者完全否认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彻底的科学的可知论,它不仅同不可知论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同唯心主义的可知论根本不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对驳斥不可知论的重要作用。恩格斯指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们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实践和科学探索,今天尚不知道的事物,会在明天成为已知的事物。人们在实践中会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由此使人类的认识得到不断地深化和发展。
二、矿产是可以认识的
矿产是指富集于地壳中或出露于地表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和岩石,矿产属于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的一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它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
1.矿产形成分布规律
地球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发生过多次地壳运动,经历了复杂、多样的地质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矿产资源。地壳运动发展的不平衡性,致使地球上各个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和不同的成矿控制因素,出现了极为复杂、极不均衡的矿产分布状况。例如,目前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东地区占一半以上;世界铁矿储量的70%在原苏联、澳大利亚、巴西和加拿大;南非拥有占世界50%以上的黄金储量;钨矿储量一半以上在中国;缅甸的红宝石和斯里兰卡的绿宝石猫眼,是世界上同类宝石中质量最好的。地壳中矿产形成的复杂性和分布不均衡状况,是由各种成矿地质作用和客观地质条件所决定的,人类是无法改变的。
不同种类的矿产有着不同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例如石油的形成,首先需要有大量成油物质的聚集,通常认为,石油是生物死后腐烂变质,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经生物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有了生油层,还需要有储油层和盖层这3者的科学结合,才能形成油田。按形成油层的生物来源及成油地质环境,可分为海相油田和陆相油田。石油都蕴藏在各种类型的沉积盆地之中,赋存于保存条件良好的圈闭构造里。要取得找油的突破,必须运用先进的地质理论,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沉积环境和构造、生储油层特征以及油气藏形成条件、类型和分布规律。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提出了“构造体系控制着含油气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扩散”的理论观点,为中国油气勘查指明了方向,先后取得了松辽、华北、中原等油气田的重大突破。
铜是一种主要的有色金属,其成矿作用、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与石油的形成是完全不同的。它可以在多种成矿作用下形成多种矿床类型的铜矿。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大型铜矿类型按重要性依次为斑岩型、海相沉积变质岩型、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镁铁质-超镁铁质岩铜镍型、玄武岩自然铜型等。各类型铜矿的成矿地质环境和时空分布特点是:斑岩型铜矿常见于陆相火山断陷盆地边缘,都与区域性深大断裂带有关;成矿时代集中在新生代和中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和元古代;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构造域,特提斯-喜马拉雅山构造域和古亚洲构造域。海相沉积变质岩型铜矿,多发育在稳定*内部裂谷或类似张裂构造环境;成矿时代集中在中元古代和晚古生代;主要分布在中非、美国北部、巴西萨洛博、俄罗斯的乌多坎和中国的云南等地。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形成于优地槽环境;主要成矿时代是太古代、元古代和晚古生代;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日本和中国。镁铁质-超镁铁质岩铜镍型矿床,主要产于地台区陆内裂谷、陆边大断裂环境;成矿时代以元古代为主;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博茨瓦纳。矽卡岩型铜矿,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斑岩型铜矿接近,成矿时代主要在新生代和中生代,分布在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和古亚洲成矿域。因此,要提高铜矿的找矿效果,应深入研究各种类型铜矿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成矿分布规律,特别要重视研究和突破新类型铜矿床。1976年在澳大利亚南部发现的奥林匹克坝铜、金、铀矿床,是一种新类型的层控、热液叠加矿床。勘查表明,铜储量达3200万吨,金储量1200万吨,铀储量120万吨。奥林匹克坝铜矿的发现,不仅大大改变了澳大利亚铜矿的资源面貌,而且震动了整个地质界,扩大了找矿领域。
金刚石是自然界十分稀缺而珍贵的矿产资源,其形成条件非常特殊,分布也很局限。根据目前最新研究成果,金刚石是在地幔形成的。按照幔源成因学说的观点,金刚石是在上地幔,即位于岩石圈于软流圈的交界处,距地表约150~200公里的深处,在高温、超高压下,由碳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还原形成的。在上地幔早已形成的金刚石,由金伯利岩岩浆和橄榄金云火山岩浆把它们从上地幔深处带到地壳上部直至地表,形成金刚石原生矿。迄今仅发现两类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主要产于太古代地台内部两个次一级构造单元交接部位,受隐伏深断裂带控制,成矿时代集中在中生代、远古代和下古生代,主要分布在南非、中非、东北、西北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和中国华北地台。橄榄金云火山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多发育在太古代地台边缘活动带和元古代地台,与深大断裂带有关;成矿时代主要是元古代、新生代;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印度。
地球上已发现的矿产资源种类相当多,仅中国就已经发现171种,不仅每种矿产都有其自身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同时,各类各类矿产还有一些带有共性的时空分布规律。在这里,我们只归纳一下矿产产资源带有普遍性的时空分布规律。
从时间看,各类矿产在地球发展进程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其形成往往有一定的阶段性。这种形成有一定矿产组合的阶段被称为成矿期。有关资料显示,石炭、二叠纪为世界最主要的成煤期,中新生代是最重要的成油期,二叠纪是最重要的成盐期。另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90%的锡矿和85%的钨矿形成于中生代;85%的钼矿形成于中、新生代;40%的铜矿形成于新生代;90%的钴矿、80%的钛矿、73%的铬铁矿、70%的金矿和镍矿、63%的铁矿和60%的铀矿属于前寒武纪成矿期。全球情况如此,中国的情况也是一样。中国著名矿床学家郭文魁教授通过对549个内生金属矿床资料统计,发现其中有300个矿床是燕山成矿期形成的。
从空间上看,矿产分布也是很不均匀的,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则在太平洋成矿带内广泛分布,其中南北美洲拥有世界铜资源量的58%。金矿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和巴西。其中南非的金矿资源最为丰富,其黄金蕴藏量占世界第一位。铬铁矿分布极不均衡,主要产于南非、俄罗斯和津巴布韦。磷矿分布比较广泛,但相对集中在摩洛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在中国的分布也是很不均匀的,但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煤矿、石油、铁矿、铝土矿主要集中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区,而有色金属矿产则多见于地史上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较强的地区。
2.矿产的找矿标志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能够被我们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我们认识的东西,而不存在不能被认识的东西。对矿产资源的认识也是这样。地球上的各种矿产资源,有其独特的形成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只要人类通过长期不断的反复实践,就能逐渐掌握其形成分布规律,逐步发现和认识它。矿产资源往往是深藏在地下的,具有隐蔽性。这样就增加了找矿的难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看来,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它们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本质是深藏于事物内部的东西,而现象往往是外在的丰富的东西;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我们应该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地质勘查工作也是如此。深埋在地下的隐伏矿,在其地表或多或少总有反映。因此,为了找到各种有经济价值的矿床,除了掌握矿床的形成分布规律外,还要深入研究和掌握各种矿产资源的各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和找矿线索。
概括总结各种矿产各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主要有:矿化和围岩蚀变、有利构造部位、有关岩浆岩、有关含矿地层、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和矽卡岩、铁帽、锰帽、重砂矿物和砂矿、各种物探异常、化探异常、遥感信息及植物标志等。上述各种找矿标志,对不同种类矿产及其不同类型的矿床来说,十分重要,而对沉积矿床来说,就不重要了。又如,多种元素的化探异常,对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来说,是主要的找矿标志,而对一般非金属矿床来讲,就没有多大找矿意义。再如,重砂矿物异常,对金刚石、黄金、锡石、钨矿和金红石等矿床来说,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而对化工非金属矿产来说,就毫无意义。
不同种类矿产及其不同类型的矿床,有其自身独有的多种找矿标志。在有利成矿远景区,发现了这些找矿标志,运用科学的找矿方法,就比较容易找到所需的矿床。例如内蒙古白云鄂博大型铁矿,是1927年我国著名地质学丁道衡教授根据铁帽氧化带发现的。根据铁帽、锰帽发现的重要矿床还有:*江达玉龙巨型斑岩铜矿、江西铅山永平大型铜矿和江苏南京栖霞山大型铅锌矿等。又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系列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多半是根据燕山期的中酸性侵入岩体与石炭、二叠、三叠纪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为找矿标志,结合磁法、电法、重力等各种物探异常的检查验证发现的。再如,我国著名的甘肃金川超大型铜、镍矿床,产于槽台过渡区接壤部位的深断裂带。沿深断裂带分布的铁镁质-超铁镁质岩体,是寻找这类矿床的重要标志,超基性岩体上具有特征的重力、磁法异常和铬、镍、钴、铂铜等化探异常,是直接的找矿标志。根据这些找矿标志,在相似地质条件地区,有可能会发现同类型的铜镍矿床。
最近20年来,我国加强了金矿地质的勘查工作,相继发现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其中大部分是根据化探异常发现的,如甘陕两个“金三角”地区的微细粒型金矿、广东高要县河台金矿、辽宁新县排山楼金矿和内蒙古大桦背金矿等。不同类型的金矿,有不同的找矿标志。对微细粒型金矿来说,化探异常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对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来说,化探异常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对破碎带蚀变岩金矿来说,除了化探异常是直接的区域找矿标志外,矿化和围岩蚀变、有利的构造部位、有关的岩浆和含矿地层等也是重要的直接找矿标志。
金刚石是自然界十分稀缺、找矿难度最大的矿种。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商品)中说:“金刚石在地壳中是很稀少的,发现金刚石平均要花很多劳动时间。因此,很小一块金刚石就代表很多劳动。”找矿实践证明,一个大型金刚石矿的发现,多半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而漫长的历程,要耗费大量资金,也要付出巨大的劳动。总结研究世界各国发现金刚石矿床的历史,在新区的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几乎都是通过重砂法发现的。具体地说,先找到金刚石的指示矿物——低钙高铬镁铝榴石和富镁低铝铬铁矿等,然后追索其来源,圈定重砂矿物异常,配合地面磁测和钻探验证,最后发现。因此,来自金伯利岩和橄榄金云火山岩的重砂矿物异常,是寻找金刚石原生矿最重要、最直接的找矿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