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化认识现阶段劳动价值论的新特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07: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1:45
劳动价值论的真正逻辑,揭示出来是资本社会不能融忍的 .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按劳动价值论运转的,因此它极端的*.因为价值这种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就是一种作为社会支配关系的人的行为(劳动).*主义追求的就是消灭价值(异化劳动),终结金钱游戏,让个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自身劳动时间,自身决定自身的生活节凑.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指出,价值是一种异化被奴役的人类劳动.《手稿》指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果我自己的活动不属于我,而是一种异己的活动,一种*的活动,那么他到底属于谁呢”?对此,马克思一直苦苦思考,试图从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与表现形式等方面着手分析和论证.价值增加越多,对于工人来说,其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自身行为被支配被奴役就越严重.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追求的是以价值(交换价值)为目的的权力,而不是最大化的物质使用,这就是金钱游戏的实质.劳动者同其劳动活动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异化不仅表现在产品上,也表现在劳动者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在私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不能自由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劳动从人的内在需要变成了外在的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脱离了人的本性.《手稿》说: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与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身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劳动的异化性质明显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我们就会像逃避鼠疫那样逃避劳动.”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不属于他自己,而属于他人,这种异化的结果就是人性的丧失.
正如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所谓的经济,其实际就是对异化劳动的支配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由于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同其劳动活动的异化、劳动者同其类本质的异化,其结果必然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
真正的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马克思在《*经济学批判》中的价值定义).它并非被人们所歪曲的“所谓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
即说,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这意味着它代表的是人支配人劳动(行为)的权力或者说社会关系,与具体财富(使用价值)无关.商品(货币)拜物教之谜就是把人支配人劳动的社会关系,说成是物质的属性或者物质属性的转化率.并且*经济学的错误,都多源于价值和财富的混同.
正如阳光、空气有用,但阳光、空气不包含任何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即不包括金钱关系,不包含人支配人劳动的社会关系.诚然,在这里价值的定义与植根于社会关系形成的语言中,价值的俗约定义——“有用性”相冲突.但劳动价值论是冲着解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去的,因为市场经济追求的目标就是金钱,劳动价值论正是揭示这种金钱游戏的.货币(商品)所计量的原子(价值),自然就成为研究的最主要的问题.
商品,即卖出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
物的使用价值成为具体财富,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即商品“体”这个物质的有用属性.物质的有用属性是物质在那种形态下的客观存在,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作为自然力一部人类劳动只能改变其形态引起属性转化,通常人类劳动在改变其形态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其它自然力,因此劳动并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仅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二节、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引用彼得罗.维里的《*经济学研究》说明物质的使用价值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造)
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
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是一种通过交换形成的人支配人劳动的社会关系,它意味着权力.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商品体(使用价值)同另一种商品体(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社会关系中的人支配人劳动.
不仅商品本身具有二重性,商品中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
第一重性,劳动本身作为自然力的一部份,具有改变物质属性的使用价值,改变物质属性的过程,即引导其它自然力来改变其形式.作为与物质的使用价值(具体财富)转化率相关的劳动,这种劳动,在不同商品之间不可计量,也就是说这种具体劳动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中,存在不同性(异质性).这种劳动是具体劳动与价值(交换价值)无关,仅是作为一种生产力要素与使用价值的转化相关.
第二重性,就是作为价值(劳动),即以金钱所计量的原子.它本身代表的正是社会成员通过交换、买卖支配对方行为(劳动)的社会关系的权力.正如市场中的消费行为,只不过是劳动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交换罢了吧,“有效需求”的真实含义是“一种可供交换的雇佣的劳动时间”.
并且资本主义追求的不是具体的财富(使用价值),而是以金钱形式异化的劳动力支配关系——价值.正如产值5000万,并不代表多少架飞机或裤子,只是代表所有这些生产中相同的人支配人劳动的社会关系.如:异质的被卖出成交的1磅牛肉与N吨牛屎的价值量(交换价值量)相同,你不可能说两者价值量相同,就让某个每天需要吃1磅牛肉的人不吃牛肉,而去吃N吨牛肉.两者价值量相同,是因为两含了相同的,人支配人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异质的物质的有用性.
也就是说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所谓的生产总值或者说总生产涵数是压根不存在的,如所谓的GDP,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应该叫做“生产了资本的雇佣劳动时间总和”.因为异质物是不可加总的,如异质的苹果和梨,都增长了10%,你可以说经济增长10%,但一个增加5%,一个增长15%,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指数的,同样所谓的物价指数CPI,也是如此.说经济增长5%,还不如说某种卡车的载重量从5吨增加到10吨.并且10年前生产的消费品与现在生产的消费品可能完全不一样,即然有可能基于不同的物质属性,又有何比较性呢?现代经济学或多或少,就是马克思批判的商品(货币)拜物教.由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劳动价值论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货币理论.如果说货币是符号,那么商品也可以看成是符号,其数值的增加,只意味着人支配人劳动时间的时间的沿长,不包含涉及具体的物质财富多少.正如汇率包不含任何物质性一样,实际上代表的是两国雇佣劳动交换的比例.
价值(交换价值)的总量与生产力无关.马克思有一个结论:“同一社会性的劳动,不管生产力如何变化,其提供的价值量是相同的.” 这个结论,是通过不同物质生产效率的行业存在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积累式竞争,得以完全排除.证明价值总量及利润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关系,与技术因素、物质生产效率(使用价值转化率)因素无关.如某一行业的资本利润率较低,它就会立即涨价与其它行业对抗,当不能直接涨价与其它行业对抗时,就会选择出售此领域一定的资产,而购买较高利润率的资产,这样就导致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积累式竞争.正如房价上涨,其它行业也会涨价对抗.对资本来说必须有高于平均利润率(剥削率)的积累率,不然资本随时都有失掉资本家地位的危险.如二十年前有50万元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小雇主,而现在50万元在大城市还不够买一套住房,这就是资本积累式竞争表现,与流行经济学宣传的市场是以技术为主的竞争格格不入.积累式竞争是资本竞相直接或者变向的压低劳动力价格过程,积累式竞争不断加重剥削.资本之间会比,有更高的剥削率(利润率),如果没有更高的剥削率(利润率),资本就会失去原有资本的地位.在现实中表现为*迫劳动者(消费者)用越来越长的工作时间去交换(直接或变向压低劳动力价格的过程),这样价值量就得到增长,资本就得以增值,市场经济的金钱游戏得以继续.当交换遇到人们的生理极限,危机就开始了,最先从马克思指出的金融体系爆发,最后出现列宁、斯大林所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无论生产力如何变化,同一劳动相同时间内所提供的价值量是相同的.”自然推出,价值的增值,实际上代表的正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生产,即现在所谓的GDP增长.也就是说剩余价值生产只要不能继续,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得瘫痪.
剩余价值非具体的剩余财富,只不过是交换中,剩余劳动时间支配的权力,利润是它转化形式.如:如以前需要5年劳动时间交换的住房,现在需要10年或者20年,就是*迫人们用更多的劳动时间(工作时间)去交换,自然,价值量就得到增长,所谓的GDP增加,GDP说白了只不过是一个价值量的概念,一个钱的数字.现代拜物教经济学确把它说成是总生产涵数,代表具体的财富,可异质属性的物加总在一起能表述什么?总生产涵数概念本身就是一个逻辑错误,它实际代表的是总劳动时间支配之和.(当然交换体系内,钱的数值越高,代表能以这种比例支配越多的劳动力,自然,力量就越强大,但交换体系以外,就是另外的一回事.)同样,教育、医疗市场化也是把公众的资源私有化,*迫人们用更多的工作时间去交换
在马克思看来,利润显然是一种社会关系,一个与产权相关的问题,这一点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观点没有什么不同.即明析的私有产权会阻进更多的利润.
由于企业追求的不是具体的使用价值,而是剩余价值(或者说利润),因此马克思得出一个结论,企业造就了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很显然价值(交换价值)就如同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一定距离所消耗的汽油能量一样,消耗越高罪过越大,资本因吞噬劳动,把其奴役成价值,因此资本有罪.
马克思认为终结这种人压榨人的方式,在于根除追求利润的极恶制度,让人们个人按需分配自身的劳动时间,个人按需分配劳动时间成为社会生产有计划有比例发展的依据,时间从而得到最大化的节约,从而使个人赢得自由. 自身劳动(行为)的个人所有权是悠关每个人的自由,没有自身劳动的个人所有权就没有个人自由.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对以自身劳动为基础的个人所有权的第一个否定.
自然力作为转化物质的使用价值的要素,并不是因为拥有权,自然规律才改变,但无疑私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会*迫人们用更多的劳动时间去交换,根本不涉及具体财富(使用价值)的增加,只涉及人支配人劳动的权力的增加,即金钱游戏的增值.因此所谓的按要素分配,其实质就是按要素支配人的劳动力,正是资本主义所有权的体现,是统治阶级通过暴力形式确定下来的社会关系.只有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个人才能按需分配劳动时间,在社会交换的关系当中,反映为不再为利润而生产,时间的节约成为最高的规律.
另外,价值与价格是不同的,并不仅仅表现为价值是价格在统计上的平均.实际上有价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如商品渡让的过程中只要不吞噬劳务(劳动与可变资本相交换),本身是不会增值的,如艺术品卖家把出土文物渡让给,艺术品买家,如没有出现资本吞噬劳动的新增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量是不会增值的.出土文物本身不属有价值,只有可能有高价格,消耗在其中的劳动是历史上的死劳动,不是与现在的社会发生社会关系的劳动.当艺术品行业,利润率较高,就会在大量的资本拥入此行业,这样就会改变劳务与资本交换的比例,资本就会吞噬劳动使系统整体、社会整体的价值量增值,相反如何利润率下降,或者亏损的人较多,就会有大量的资本流出此行业,同样劳务也会减少.因此价值应该看成某种量所计量的原子,这种原子即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