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老子为什么能够了解普天下众生的心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04:5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5:52
《道德经》老子为什么能够了解普天下众生的心呢?
答:“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这一段就是在告诉我们:老子为什么能够懂得这么广大的宇宙真理、包括众生的内心世界?为什么了解普天下众生的心?关键就在这里。因为老子如实面对自己,然后问自己的良心:我要的是什么?一个人在沉迷名利的时候,你问自己要什么?你会觉得:“我要赚更多的钱!”一个人沉迷在权力的时候,你问自己要什么?“我要更高的权势!”那个都不是真的。所以老子跟我们讲,你要来到“致虚极,守静笃”,这时候我们的良心、真心才会流露!你真正的良心、真正的真心,是你最高的导师!最高的善知识!它会引导你、会告诉你该怎么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5:52
道德经几千年来有许多解读,各有各的道理。莫衷一是。我的理解很简单,有一篇文章专门论述这个的,拿来让大家评点。
老子,名老聃,春秋时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是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天地从无到有,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另外,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他的核心哲学思想。
他的名著《道德经》里头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万物抱阴而附阳。”等句子比比皆是,充满了辨证思维。这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对后世的人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都有极大的帮助。
但是,今天看来,老子和孔子宣传的思想不一样。孔子学说,是让世人入世,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完成自己的*主张。
而老子是告诉世人,要“遁世”,进行所谓的修为,这种观点我认为太消极。这种消极因素影响非常大的。比如“小国寡民,鸡犬之声想闻,老死不相往来。”“清净无为”“我不与人争,天下莫之能争”这些躲避社会,远离世俗的思想,显然不适合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因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讲究人要入世,要积极参与社会的竞争,要勇于改造社会。
从这一点看,他的思想对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确有些不合时宜。所以,中学教材中,关于老子,介绍很少,只是在诸子百家中,一带而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