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05: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20:11
历经千年洗尽铅华,我国祖先流传下来的古物,无不带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曾有一位40多岁的男子,格外小心地捧着一口破旧瓷碗,登上了鉴宝节目的舞台,找专家们进行鉴定。当时现场观众看到登台的男子,不过是拿出一口破旧的碗,观众们便发出了阵阵的嘲笑声。当时就有观众说:不过是这么一口破碗,能值几个钱呀?看起来不像是文物的破碗,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呢?
大多数人都会知道我国历史悠久,数千年的文化凝聚了古人无尽的智慧。但由于朝代的更迭,一些珍贵的文化遗物,便散落于各地民间。这位中年男子介绍说:在多年以前的古玩市场上,他曾见到一口标价很高的旧碗。但当时囊中羞涩的他,并没有将破碗买下来。几年以后家中有了一定积蓄的男子,在机缘巧合下终于又见到了与当初一模一样的破碗。于是中年男子便不想再错过这次机会,当场将破碗买了下来。
在中年男子介绍完自己买碗的过程以后,专家们将一瓶矿泉水,缓缓倒入碗中。神奇的一幕竟然发生了。原来碗底模糊不清的图案逐渐变得鲜活起来。图案慢慢舒展变成一片水灵灵的树叶。现场观众从来没想到过,这口破碗的神奇之处居然在此,一时间节目现场变得鸦雀无声。男子见到这一幕,情绪也变得有些激动。专家们面带笑容地对男子说道:这口看似破旧不堪的瓷碗,可是货真价实的文物,极具收藏价值。
随后现场专家更是叮嘱男子,千万不要随意对待这口破碗,应当妥善保护起来。因为“破碗”是一件难得,完整保存下来的瓷器文物。看上去破正说明碗,已经存在有些年头了。看到碗底的树叶在清水滋润下,居然能够展现出如此神奇的一幕,在场的专家及观众,不禁感叹古人无穷的智慧。从外表根本看不出这口破碗的玄妙之处。通过注入清水才能发现破碗的趣味,这其实蕴含着古人的思想:不能仅凭外观判断事物的好坏,不能通过外貌来评判一个人的内在。由此可见无论是器皿还是一个人,都不能通过外观去判断其内在的品质。
中年男子带上鉴宝舞台的破碗,其实是古代陶瓷器皿中的炉彩瓷器。其制作工艺流程为:古代工匠先烧制出白釉瓷,或者是单色釉瓷。随后在其上进行彩绘,然后再将其放入窑内经600摄氏度到900摄氏度的高温,进行烘烤。这一过程被称为釉上彩。最早釉上彩工艺的出现,可追溯到北齐年间。北齐武平六年,也就是公元575年,范粹{北齐国的车骑大将军}墓中就曾出土了精美的白彩绿彩瓷器。釉上彩工艺发展的成熟体现,是在唐代长沙官窑,制出的瓷器身上。随后到了宋代,磁州窑才进一步将这一工艺光大。
后来传承到元代的磁州窑,更是成为了明代五彩瓷模仿的对象。明朝成化,嘉靖,万历年间,五彩瓷的制作水准已经达到了极高程度。但真正将五彩瓷,做到做工精细且具有美感的年代,还要数康雍乾时期。这主要是因为近代西方文化,进一步传播到了中土。清朝制瓷大家们,在制瓷过程中开始运用到了西方的颜料。一时间清朝瓷器,不但做到了工艺极其精细,且色彩也更为艳丽。
明朝制瓷工匠,将能够变换颜色的瓷器,称之为五彩瓷,而清朝有别于明朝,清朝工匠们将这一色彩艳丽的瓷器,称之为粉彩。康雍乾时期,尤以雍正执政时期,以及乾隆执政初期加入了珐琅制作工艺的粉彩,工艺水平最为精湛。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过程,是从无釉到有釉,从单色釉到多色釉,再到后来的釉下彩到釉上彩。随后制作工艺又经过发展,才出现了五彩,斗彩以及粉彩等可以传世的精美瓷器。明成化年间,工匠们善用铜为呈色剂。当时烧制出的瓷器图案,多运用到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釉斗彩。所谓的斗彩其实应该被称为斗彩,这种彩绘瓷器,是古人把玩取乐之用。最著名的斗彩可能就要属斗彩鸡缸杯了。中年大叔拿着来鉴宝的破碗,应该产自明清时期。因为碗过于残破,正说明它很可能诞生于明朝中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