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15:3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48
动词是句子的关键,动词的锤炼尤其能收到好效果,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动词“闹”字则意境全出,有色有声.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被比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有些比喻有联系本体的比喻词。从结构形成式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明喻:基本形式是甲像乙。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孤形,就像虹。本体“石拱桥的桥洞,喻体”“虹”,比喻词“像”联系本体和喻体。明喻 常用的比喻词还有“像、、、、似的”、“像、、、、、一样”、“仿佛、”、“好比”等。值得注意的是,并非用了“像”“好像”之类词语的句子就一定是比喻,如而是同类事物(眼睛)之间的比较去年。
暗喻:基本形式是甲是乙。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本体“那又浓又翠的景色”,喻体“一幅青绿山水画”,比喻词“是”联系本体和喻体。暗喻常用的比喻还有“变成”、“成为”等。
措喻:基本形式是直接把甲说成乙。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本体“很深的隔阂”没有出现,也不用比喻词,而是把“很深的隔阂”(立体)直接说成“厚障壁”(喻体)。2、对偶,语句构整齐对称,音节匀称和谐,相对或相反的两个意思都能得到突现,而且使表达的内容凝练、集中。使对偶要恰当,要服从表达内容需要。
3、排比
把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连接说出来,这种修辞方法叫排比。例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加点的几个短语就是排比,热情赞颂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精神的可贵。
排比的表达作用主要在增强语言的气势,此外,由于排比的语句结构相似,使语言表达富于和谐、匀称的形式美。
4、比拟
把物当*或把人当成物,使被描述的对象具有人的思想感情、特征、动作或具有物的形态、特征动作,,这种修辞方式叫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事物当人写。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头,不向敌人弯腰。再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这种表现手法生动活拨,有利于抒发感情,给人以真切感觉,使读者更容易受到感染。拟物是把人精神状态、行为动作当成动物或植物描写。拟物也有褒有贬。例如“他甘当人民的老黄牛。”有褒意。再如“据点里的黑狗、黄狗都在睡梦中。忽然轰的一声从床上掀下地来。连*也摸不着”,尾巴一夹,头一缩,直往外奔。把敌人比作狗,有贬意。
5、夸张
为了强调,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叫夸张。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再如写离愁别恨用“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垂。”夸张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广泛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它不受客观事物的*,故意言过其实,然而又使人有胜似真实之感。夸张手法运用得当,可以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联想,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运用夸张时首先要注意真实性,夸张不是夸大,不能胡说八道,要合情合理。对此鲁迅先生曾有精辟论述,他说:燕山雪花大如席,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真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就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是笑话了。”因此凭空臆造、信口开河,那是虚夸,有时甚至是撤谎,与夸张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过,夸张的真实不仅是在事物的表面真实,而着重在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果一定要写出真实数字。“十三尺”或三十尺“反而收不到好效果了。夸张还要避免庸俗。
6、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如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要说,用人的外部特征代替人等。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这部分财物代替财物的全部。
7、双关
双关是故意让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有两种不同解释,它表面上是一个意思,内含另一个意思,而内含的意思才是主要的。例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中的“晴”就是双关 ,表面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这是谐音双关。于诗情画意之中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再如《经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这是意义双关。
8、反语
反语是指字面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相反,也叫说“反话”。鲁迅的某些文章,为了斗争的需要,经常使用反语。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实际是揭穿帝国主义者侵略本性;表面请放心来瓜分,实际是揭穿坚决反抗侵略。以上是讽刺性反语,它具有强烈的讽刺作用,也有的反语能使人欢快,如“张大娘又嗔又喜地说:“这老东西,真是个冤家对头啊!不知道爱惜自己”。表面上称爱人是“老东、西冤家对头”实际上充满心爱与赞美之情。
9、反复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 、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1、连续反复
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做连续反复。例如:
沉默,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间隔反复
同一具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做间隔反复。例如: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记念刘和珍君》)
10、引用
引用是采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谚语诗词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如: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纪念刘和珍君》引用可以采用明引的方式—指明引话的出处:也可以采用暗引的方式—不指明引话的出处。如引原话必须要用引号,概述大意则可以不用引号。
11、顶针
顶真又叫联珠,是把前一语句的末尾部分作为后一语句的开头部分,这样一直连贯着说下去。例如: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12拈连
拈连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自然巧妙地连用于后一事物,使语气畅达,行文简洁明快。
例如:织鱼网啊,织鱼网,织出一片好风光。
13、对比
对比又称对照,是相对比较,以更鲜明地说明问题。
例如: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14、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这种修辞方法叫设问。例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主义的精神。
恰当地使用设问,有时是为了强调自己的某种看法,有时是为了引起读者(听众)的注意,有时是为了自然引出下文。
15、反问
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例如:“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就是借疑问的形式,用很强的语气表达了: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什么情况用反问,要看表达的需要。
yexinwu5253 最后编辑于 2007-05-0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6:48
拟人,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