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10: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6:43
1、面带微笑,直视对方眼睛,语速放缓。遇到需要思索的问题,眼神可以向下偏移,但不要左右偏移。
人通常在撒谎的时候目光才会左右飘忽不定。用右脑思维撒谎时,眼睛往往向左看,反之会向右看。
2、陈述事实,不吃信息。比如这段话:“这次发布会效果很好,对比上周的活动,这次活动带来的新用户更多。我们认为,这次活动回报率更高,后期还可以继续加大投入做类似活动。”
这句话吃掉了多个信息,这次发布会?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主题的发布会?对比上周的活动?什么地点的什么主题活动?还是发布会吗?或者是其它形式的活动?描述具体事实,不吃信息,可以改成:2月10日在万达举办的橙子发布会效果很好,对比上周在万达举办的梨子发布会,这次发布会带来的新用户更多。我们认为,这次活动回报率更高,后期还可以继续加大投入做类似活动
3、少用形容词,多讲具体数字。比如这段话:“2月10日在万达举办的橙子发布会效果很好,对比上周在万达举办的梨子发布会,这次发布会带来的新用户更多。我们认为,这次活动回报率更高,后期还可以继续加大投入做类似活动。”
效果更好?如何界定效果更好?新用户更多?到底多多少?回报率更高?如何界定?后期还可以加大投入做类似活动?预算究竟多少?可以改成:2月10日在万达举办的橙子发布会之后1周内、新客占比提升20%,对比上周在万达举办的梨子发布会,这次发布会新客占比比上周高出10%,这次回报率高出15%,效果超过预期,我们认为后期还可以继续用10%的活动预算拉动类似活动。
4、用典故替代具体成语。比如这段话:“工作中能力很强的人很少苦恼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标榜自己,专注于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创造价值。身上有行家的气质,好像什么事情交给他都能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完成工作效率高、完成后质量高。最关键的是他们不会盲人摸象似的以片面概括实物本质,一定会深度挖掘信息并给出最终解决方案。”
盲人摸象似的,谈话对象知道盲人摸象的典故吗?不妨将成语展开,变成具体的小故事,让你的谈话生动令人信服。比如说:工作中能力很强的人很少苦恼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标榜自己,专注于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创造价值。身上有行家的气质,好像什么事情交给他都能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完成工作效率高、完成后质量高。最关键的是他们不会以片面概括实物本质,一定会深度挖掘信息并给出最终解决方案。
有这么一则寓言,很久以前,在一片森林中,一些盲人碰到了未曾接触过的庞大“某物”。因为“某物”阻塞了道路,他们无法前进。于是问题便出现了,他们需要弄清“某物”是什么,再将其去除,打
通道路。
有一个人说,这么粗的东西,肯定是一颗大树。另一个人说,摸上去很粗糙,绝对是一条大蛇。还有一个人坚持说是一张大网。
说是大树的人,也许会为了移除大树而请来伐木工人;而说是大蛇的人会叫来捕蛇人;说是大网的人则可能喊来更多的同伴。但是,这个“某物”其实一头大象。
实际上,这则寓言喊着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只触摸了“某物”的一部分,便判定“这是XX无疑”,这样不仅无法开通道路,而且还有可能因为误解其本来面貌,而面临被踩踏的危险。工作中能力很强的人不会以片面概括实物本质,一定会深度挖掘信息并给出最终解决方案。
5.不聊主观感受,聊客观情况。比如说这段话:“老板你能不能给我涨点工资,我来公司1年多了,还从来没有涨过工资。现在上海物价涨的飞快,我每个月还要打钱给我父母,生活真的很拮据,你看能不能给我涨点工资。”
上面说的全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显得没有底气。收集客观事实,让谈话者变得有底气,可以说:老板,我这次过来是向你做工作总结的,我是从2016年1月份进的公司,今天刚好满1年。这1年咱们收货颇多,改变1带来效益1,改变2带来效益2,改变3带来效益3,我觉得改变3做的还不够好,今年咱们争取改变3后带来2倍效益3。
这1年以来,我为咱们公司带来总收益1+2+3,今年计划在这个效益上提升10%。我已经准备好接受更多的任务,请老板指派新任务。相应的,我也希望老板能够给我提升个人薪资、完善福利待遇等,小家温饱才能实现大家致富嘛。
6.用“我们”替代“我”。比如说这句话:“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我的态度是鲜明的,毫不含糊的。”个体的表述就不如集体的表达。
可以改成: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的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鲜明的,毫不含糊的。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也可以用“我们”替代“我”。
7.利用重复,再次总结。人有主观意识,你的谈话对象的意识可能时远时近,重复或总结之前的说话内容,会使谈话内容更有底气。
比如说:“关于如何改善说话时没底气这种情况?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有7个技巧可以改善说话时没
有底气的情况:
1面带微笑,直视对方眼睛,语速放缓
2陈述事实,不吃信息
3少用形容词,多讲具体数字
4用典故替代具体成语
5不 聊主观感受,聊客观情况
6用“我们”替代“我”
7利用重复,再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