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国以后拍摄的所有电影的汇总列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0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2 16:33
1、《白毛女》
《白毛女》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电影,由王滨、水华执导,田华、陈强、胡朋、张守维、李百万、李壬林等主演。该片于1951年3月11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由同名歌剧改编而来,讲述了喜儿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后,逃进深山丛林,头发全变白,后来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2、《上饶集中营》
电影《上饶集中营》拍摄于1950年,该片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创作的,反映了新四军战士反抗*监禁的*事迹。
贯穿全片的创作者的*诗情与生活细节的真实描绘,突显出一种叙事诗般的艺术格调。
3、《鸡毛信》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4、《林则徐》
《林则徐》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古装剧情片,由郑君里、岑范执导,赵丹主演,于1959年上映。
该片讲述十九世纪中叶,林则徐奉旨到广州禁烟,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与英国鸦片贩子和中国贪腐*进行坚决斗争的故事。
5、《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华纯、成荫执导,黄凯 、蓝马主演的*战争片,于1959年上映。
该片根据陈其谦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某部前卫营克服重重险阻,最终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2 16:33
早期中国电影
(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编辑本段左翼电影运动
(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 ,与此同时 ,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编辑本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37~1945)
在*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党参加军事委员会*部的领导工作,直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制片厂在*部三厅领导下,由阳翰笙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迅速投入抗战电影的摄制及其他工作。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直接领导的*电影摄影场和1935年成立于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也拍摄了宣传抗日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为止,成立了南洋、大观等50多家拍摄粤语片的电影公司。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
从1937年11月中*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上海租界为止,上海被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1938年有新华、艺华、国华等私营电影公司拍摄影片。随着新华摄制的影片《木兰从军》上映后的卖座,形成了古装片拍摄浪潮。1941年,时装片取代古装片,新华、艺华、国华、金星等10几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时装片有60部。万籁鸣、万古蟾(见万氏兄弟)绘制完成的动画片《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较长的动画片。
在日本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1937年8月21日在长春成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后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于上海成立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新华等几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简称中联)。1943年5月12日将以上电影机构合并 ,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中联和华影在4年中拍摄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扬所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春江遗恨》等影片,为迷惑中国观众,也拍摄了不少以恋爱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据地 ,1938年,在八路军总*部领导下,由延安电影团袁牧之担任编导,吴印咸、徐肖冰、吴本立担任摄影 ,用仅有的两部摄影机拍摄长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又完成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以及一些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生活的新闻片。还建立一个放映队,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前线一带放映电影。新四军淮北根据地于1942年购得16毫米摄影机 ,拍摄了有关新四军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长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编辑本段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在中国*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电影摄影场改组的*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的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使之拍出进步影片。这样,在1946~1949年间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松花江上》、《夜店》、《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优秀影片。这一时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电影公司,拍摄了约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 。1947年以该厂部分人员为基础,组成西北电影工学队前往东北。1946年10月在晋察冀军区成立华北电影队。1946年长春解放后,**东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满映”。1946年10月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17辑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以及木偶片《皇帝梦》、科教片《预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动画片《瓮中捉鳖》、翻译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东影迁回长春,1955年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北平、上海解放后,在北平、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制片机构,分别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成立*电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
编辑本段新中国电影事业
(1949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建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这样,故事片的生产完全由长春、北京、上海3家国营厂承担。为了培养人才,上海、北京先后成立电影学校,北京的电影学校后成为中国唯一的高等电影专业学府——北京电影学院。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筹建了保定电影胶片厂,南京、哈尔滨、上海都建立了电影机械厂,以及八一电影机械厂和北京电影洗印厂等电影工业企业。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桥》开始,在很短的时间,拍摄了《白毛女》、《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 ,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漫卷西风》等。但是,由于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调电影的*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对《武训传》等影片的批判,挫伤了部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了创作拘谨、产量下降。1953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关领导提出改进领导方法,鼓励艺术家发挥各自长处,从各方面反映*的历史和现实。1956年,*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电影局从指导思想、领导、*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积极成果,故事片生产由1951年年产10多部逐渐增加到1957年年产40多部,1957年文化部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次优秀影片评奖 ,奖励了1949~1955年摄制的《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神笔》(美术片)、《淡水养鱼》(科教片)等69部优秀影片。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时期,拍摄了《林则徐》、《聂耳》、《万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等题材风格多样、在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统一的影片。但是不久,在反右倾运动中,电影界又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胶片、器材等严重短缺,电影生产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宣传部重申坚决贯彻双百方针,纠正了违背艺术规律,对文艺创作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干预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条例。使60年代初期的电影走入正轨,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生产了《甲午风云》、《*家庭》、《红旗谱》、《舞台姐妹》、《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农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杨门女将》等优秀影片,以及优秀美术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与此同时,电影放映单位从1949年的400多个发展到1965年的20363个 。到1965年为止,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发行1213*短影片。中国自己的电影工业也已具备相当规模 ,可以生产洗印、录音、摄影、放映机等各种设备、器材,并基本达到自给。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9年10月* 代表党*肯定了文化大*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 、文艺从属*”的偏颇提法 ,重申执行双百方针。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其主要特点 :①坚持和发展*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天云山传奇》、《喜盈门》、《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环》 、《血,总是热的》、《伤逝》、《骆驼祥子》等影片。②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创造出各种真实生动的银幕形象,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廖仲恺》等影片对*领导人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对蒋介石等历史人物能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表现。③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如《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猎场札撒》、《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别姬》等。在电影创作繁荣的同时,电影理论研究也空前活跃,并在相当多的创作人员中发生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2 16:33
1、《白毛女》
《白毛女》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电影,由王滨、水华执导,田华、陈强、胡朋、张守维、李百万、李壬林等主演。该片于1951年3月11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由同名歌剧改编而来,讲述了喜儿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后,逃进深山丛林,头发全变白,后来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2、《上饶集中营》
电影《上饶集中营》拍摄于1950年,该片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创作的,反映了新四军战士反抗*监禁的*事迹。
贯穿全片的创作者的*诗情与生活细节的真实描绘,突显出一种叙事诗般的艺术格调。
3、《鸡毛信》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
4、《林则徐》
《林则徐》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古装剧情片,由郑君里、岑范执导,赵丹主演,于1959年上映。
该片讲述十九世纪中叶,林则徐奉旨到广州禁烟,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与英国鸦片贩子和中国贪腐*进行坚决斗争的故事。
5、《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华纯、成荫执导,黄凯 、蓝马主演的*战争片,于1959年上映。
该片根据陈其谦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某部前卫营克服重重险阻,最终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2 16:33
早期中国电影
(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编辑本段左翼电影运动
(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 ,与此同时 ,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编辑本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37~1945)
在*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党参加军事委员会*部的领导工作,直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制片厂在*部三厅领导下,由阳翰笙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迅速投入抗战电影的摄制及其他工作。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直接领导的*电影摄影场和1935年成立于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也拍摄了宣传抗日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为止,成立了南洋、大观等50多家拍摄粤语片的电影公司。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
从1937年11月中*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上海租界为止,上海被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1938年有新华、艺华、国华等私营电影公司拍摄影片。随着新华摄制的影片《木兰从军》上映后的卖座,形成了古装片拍摄浪潮。1941年,时装片取代古装片,新华、艺华、国华、金星等10几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时装片有60部。万籁鸣、万古蟾(见万氏兄弟)绘制完成的动画片《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较长的动画片。
在日本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1937年8月21日在长春成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后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于上海成立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新华等几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简称中联)。1943年5月12日将以上电影机构合并 ,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中联和华影在4年中拍摄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扬所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春江遗恨》等影片,为迷惑中国观众,也拍摄了不少以恋爱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据地 ,1938年,在八路军总*部领导下,由延安电影团袁牧之担任编导,吴印咸、徐肖冰、吴本立担任摄影 ,用仅有的两部摄影机拍摄长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又完成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以及一些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生活的新闻片。还建立一个放映队,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前线一带放映电影。新四军淮北根据地于1942年购得16毫米摄影机 ,拍摄了有关新四军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长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编辑本段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在中国*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电影摄影场改组的*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的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使之拍出进步影片。这样,在1946~1949年间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松花江上》、《夜店》、《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优秀影片。这一时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电影公司,拍摄了约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 。1947年以该厂部分人员为基础,组成西北电影工学队前往东北。1946年10月在晋察冀军区成立华北电影队。1946年长春解放后,**东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满映”。1946年10月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17辑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以及木偶片《皇帝梦》、科教片《预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动画片《瓮中捉鳖》、翻译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东影迁回长春,1955年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北平、上海解放后,在北平、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制片机构,分别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成立*电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
编辑本段新中国电影事业
(1949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建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这样,故事片的生产完全由长春、北京、上海3家国营厂承担。为了培养人才,上海、北京先后成立电影学校,北京的电影学校后成为中国唯一的高等电影专业学府——北京电影学院。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筹建了保定电影胶片厂,南京、哈尔滨、上海都建立了电影机械厂,以及八一电影机械厂和北京电影洗印厂等电影工业企业。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桥》开始,在很短的时间,拍摄了《白毛女》、《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 ,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漫卷西风》等。但是,由于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调电影的*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对《武训传》等影片的批判,挫伤了部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了创作拘谨、产量下降。1953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关领导提出改进领导方法,鼓励艺术家发挥各自长处,从各方面反映*的历史和现实。1956年,*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电影局从指导思想、领导、*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积极成果,故事片生产由1951年年产10多部逐渐增加到1957年年产40多部,1957年文化部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次优秀影片评奖 ,奖励了1949~1955年摄制的《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神笔》(美术片)、《淡水养鱼》(科教片)等69部优秀影片。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时期,拍摄了《林则徐》、《聂耳》、《万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等题材风格多样、在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统一的影片。但是不久,在反右倾运动中,电影界又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胶片、器材等严重短缺,电影生产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宣传部重申坚决贯彻双百方针,纠正了违背艺术规律,对文艺创作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干预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条例。使60年代初期的电影走入正轨,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生产了《甲午风云》、《*家庭》、《红旗谱》、《舞台姐妹》、《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农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杨门女将》等优秀影片,以及优秀美术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与此同时,电影放映单位从1949年的400多个发展到1965年的20363个 。到1965年为止,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发行1213*短影片。中国自己的电影工业也已具备相当规模 ,可以生产洗印、录音、摄影、放映机等各种设备、器材,并基本达到自给。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9年10月* 代表党*肯定了文化大*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 、文艺从属*”的偏颇提法 ,重申执行双百方针。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其主要特点 :①坚持和发展*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天云山传奇》、《喜盈门》、《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环》 、《血,总是热的》、《伤逝》、《骆驼祥子》等影片。②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创造出各种真实生动的银幕形象,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廖仲恺》等影片对*领导人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对蒋介石等历史人物能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表现。③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如《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猎场札撒》、《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别姬》等。在电影创作繁荣的同时,电影理论研究也空前活跃,并在相当多的创作人员中发生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2 16:34
我也好喜欢的 kkyybb ,*一个常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2 16:34
我也好喜欢的 kkyybb ,*一个常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2 16:34
你去国家广电总局网站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2 16:35
我也想要 先挂个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2 16:34
你去国家广电总局网站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2 16:35
我也想要 先挂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