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的知识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13: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8-28 07:36
1、《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2、文章首段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并埋下两处伏笔:郑无礼于晋,与秦无关;晋、秦不在一处。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其中,佚之狐举贤和烛之武先“辞”后“许”,行文波澜起伏,颇具戏剧性。
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亡郑”、“陪邻”、“舍郑”,皆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旧事重提,触及秦伯的恨处,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后必“阙秦”。烛之武的说秦之词,句句令人毛骨悚然,具有撼人的逻辑力量,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第四段叙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此段行文又一张一弛,先是“子犯请击之”,令气氛陡然又紧;文公“未可”,又松;直到“亦去之”,读者的心才安然放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20:24
通假字
1.失其所与,不知。 智 =明智
2.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高兴
3.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供 = 供给提供
4 *为也已 矣 =了
5. 何厌之有 餍=满足
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古:出使的人 今:出门所带的物品。
2. 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 今:请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 今:正式场合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 今:前往
词类活用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驻军 名—动)
2.与郑人(盟 ) (结盟 名—动)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在早晨,在晚上,名词作状语)
4.(夜)缒而出 (在夜里,在晚上,名词作状语)
5.既(东)(封)郑 (在东边,名作状;以…….为边界,意动用法)
6.阙秦以(利)晋 (使…得利 ,使动用法)
7.越国以(鄙)(远) (以….为边邑 ,意动用法;远方的国家,形---名)
8.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形---动)
9.共其(乏困) (缺少的东西,形---名)
10.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恩惠,动—名)
倒装句:
1. 何厌之有? ——有何厌?
译:有什么满足呢?(宾语前置)
2. 以其无理于晋。——以其于晋无理。
译:因为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晋文公。 (状语后置)
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译: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状语后置)
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 (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 (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 (宾语)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宾语)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介词)
虚词
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目的“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其①以其无礼于晋 (它,指郑国,代词)
②君知其难也 (那样,代词)
③吾其还也 (还是,表希望或商量语气,副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兼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