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0 06: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23:37
一个人的出身带有家庭带来的不可改变的性状,就像基因一样深深的印在骨子里,不是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后天的*只有在自己意识到需要改变的时候才会起作用,否则无论多少人的帮助和劝告都不可动摇。
整篇小说的情节有一个先扬后抑的转变,所以故事结尾会给人一种像是意料之中又像是意料之外的似是而非之感。
首先作者以自嘲的口吻开启结尾的叙述——一段传奇的故事给不大相熟爱讲故事的人当笑话说。让读者在文末依然产生疑惑那个小兵究竟去哪里了?为何“我”如此悉心培养这个孩子却仍旧是这样的结果?
为何不同六弟继续通信讨论问题了?读到这里,读者会有很强烈的回到小说正文再次阅读的感受去寻找答案,此时读者已经猜不透结局背后的指向了,也昭示着作者牢牢把握住了读者的思想。
文学的价值
《虎雏》故事不长,也很好理解,但背后却有着深刻的思考。因为当时的国情来看,沈从文忧国忧民的心思必定很深,他也在思考,作为一个文人,到底能做些什么,来帮助社会和民众。“战争使人类的灵魂野蛮粗糙”,那么,文学是否能让民众的灵魂变得高贵起来呢?
我们现在生活在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环境中,从小接受文学教育,也得到文明的熏陶,当然没有了野性,即便有,是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文明必然改变人类,文学的价值也更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