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15:2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07:09
女子如果没有才学,就看她有没有品德。
出处:
清朝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
释义:
认为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
也有另一种解释:女子如果没有才学,就看她有没有品德。
本来这句话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为的男人,要以德行为主,以才干为辅的意思,告诫每个男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叫男人不要重视才干。
而下联“女子无才便是德”依然是劝女子要以德行为主的意思,而非贬辱女人不能有才干。这整个误会是因为错解了“无才”的“无”字所造成的。这个“无”字是动词,是“本有而无之”的意思,也就是“本来有才,但心里却自视若无”的意思。
示例: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七章:“一位女士说女子也应该读书,痛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
扩展资料: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严格的来说,并不是陈继儒自己说的,而是被陈氏收录在《安得长者言》一书中。所以应是陈氏引录“长者”辈所言。这句话虽在晚明才诞生,但早已根植。传统的才德观正是它的土壤。
“德重于才”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信念,不分男女。此外,中国人对于男性总是主张要以“德”为本,宁舍“才”而有“德”,故谓“男子有德便是才”。
至于女性,中国人向来就不重视她们的才学,而重视她们的“妇德”,又恐“才可妨德”,因此出现“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话。而这所谓“才”,广义固然包括各方面的才能、智慧,但由于以往中国女性生活圈子较窄,没有比诗词歌赋更能显示她们的“才”,故此“才”很多时候是狭义地指“文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07:10
“女子无才便是德”,“女”指女性、女儿,“子”指男性、儿子,从语境上判断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子女”,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于子女来说,要么有才华,要么有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