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16: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07:33
广西地区在中国古代属于偏远地区,常常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所以,长期以来此地被称作“南蛮之地”。关于中原王朝兴衰的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基本上与广西地区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这个“基本”也存在一些例外情况。这个例外,指的就是:爆发于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起义。
这场起义不仅将当时统治者的目光,汇聚到了广西这个蛮荒之地上来,还从根本上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和两千年前规模远不如它的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一样,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对于这场起义,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来形容广西这个地方,再适合不过了。
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不是广西,而是一个广西人。
广西人萧朝贵,是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由于,他是最早一批跟随洪秀全发动起义的人,且一直以来忠心耿耿,故后来被洪秀全封为了西王。他和东王杨秀清一样,在太平军中都是被“神化”的人物。由于,洪秀全等人都是以“拜上帝教”的名义发动起义的,所以,长期以来,他们这几个最高领导人都要以各种迷信的方式,来凝聚人心。
而萧朝贵,恰好扮演了“天兄”的角色,每到“天兄附体”的时候,他说的话就是圣旨。
不说太平天国治下的军民百姓,就连天王洪秀全也得听从。因为,附体之时的萧朝贵代表的已不是他个人,而是“天兄”。当然,天国五王之中,还有一个人有这样的“附体”功能,或者说是权力,他就是东王杨秀清。他附体的时候被称为“天父”,话语权比“天兄”萧朝贵还要大些。
不过,西王萧朝贵很少滥用自己的这种“附体”权力,他“附体”多是为了借天兄之口来团结群众,鼓舞士气,或是维护天王权威。很少有说是借“附体”之名,来传达他本人的意志。然而,东王杨秀清就不一样了,在“附体之时”,他常假借“天父”之口给自己加官进爵捞取好处,且对天王洪秀全亦多有不敬之语。
也因此,在后来东王杨秀清便遭了洪秀全的记恨,始有“天京之变”。在这场变乱之中,杨秀清被由洪秀全暗中授意的北王韦昌辉派人杀掉,当然,此乃后话,与萧朝贵关系不大。
因为,在此事之前,萧朝贵就在战斗中牺牲了。
话说回来,这场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爆发在广西桂平的金田村。由于,当地的底层老百姓大多不满于清*的统治,再加上冯云山等人长期在此地传教颇得人心,故他们振臂一挥就有了众多的追随者。起义之初,由萧朝贵、冯云山等人指挥的蔡村江之役和关村大捷,都是以起义军大胜为结局。
这两场胜利,不仅极大的挫败了清朝当地官军将起义军扼杀于未起之时的阴谋,还很好地鼓舞了起义军众将士的士气,也让起义军很快在当地站稳了脚跟。紧接着,起义军在广西境内南北转战,飘忽无常,斩关夺寨,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几乎没有军队能与之匹敌。
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战役,起义军也渐渐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以,他们开始引起了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注意。不久,各路重兵开始向起义军所在之处汇集过来,以企图扑灭这股渐成燎原之势的火团。为了摆脱清军的追击,也为了更好的发展自身的实力,萧朝贵在内的太平军一众领导人决定向北进发。
北进之初,萧朝贵带领着太平军的先锋一路疾进,攻克了地处广西东北部的永安州城,为后续大队人马赢得了休整喘息之机。之后,在此地,太平军完善了自己的官制军制,为往后夺取更大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永安州逗留了大约半年时间之后,由于形势的变化,起义军决定离开永安州,继续北上。
而在这时候,由于身后有追兵,大军的行动颇受束缚。为此,萧朝贵临危受命,领着几千人马,担起了垫后的任务。当然,萧朝贵所带领的队伍,虽说为大军之后,但是,并不只做消极防守,反而借着居高临下的地势,他主动向追兵发起了反击,一举歼灭了敌人的主力,让前行的大军再无后顾之忧。
不多时,起义军就来到了湖南境内,并挟胜利之威向湖南的省会长沙发动了进攻。此时,起义军锐气正盛,没费多少功夫就把长沙城外线的敌人清理干净了,但是,攻打长沙城的战斗却打得颇为激烈。为了鼓舞士气,萧朝贵亲临前线督战,战况正酣之时,一发炮弹正中萧朝贵的所在之处,萧朝贵因此牺牲。
萧朝贵牺牲时年仅32岁,他是不幸的,但是,相比其后死在自己人乱刀之下的东王杨秀清和兵败之后被凌迟的翼王石达开,能在大军辉煌之时壮烈而死,他亦是幸运的。萧朝贵的一生,虽然十分短暂,但是,他经历过的战斗却是十分频繁、激烈的,为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也可以说,他的牺牲是太平天国的重大损失。
在军旅战阵方面,萧朝贵英勇善战,史不绝书。太平天国文献《醒世文》写道:“天排西王真忠勇,冲锋破敌武略精。”李秀成把萧朝贵的军事才干概括为八个字:“勇敢刚强,冲锋第一”。不少文人墨客,谈论萧朝贵在军事上的表现和建树时,也多怀着敬畏兼备的心情,说他为人“极骁勇”;“勇悍善斗”;每次临敌,“遇战当先”;常“亲身迎斗,往来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