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15:2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23:23
清朝文恭谥号它在谥号中排第二十位。
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在次为文成,然后是文忠,以上四个为最高的谥号。
在往下是: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扩展资料
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一般由礼部(礼官)主持,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赐谥。谥号,就是王、公、卿、大夫(自汉代起则是皇帝、大臣、亲贵、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谥号是人去世之后加给他的称号,既表示对逝者的尊敬,也是对此人一生的评价清朝的谥法基本延续前朝。文臣一般入过翰林的谥号为文某,后面一个字就是对大臣的评价。
谥号定义
1、文正:清朝文臣最高荣誉,由皇帝亲自圈定。
2、文恭:通常赐予恭敬听话的大臣。
3、文忠:传统谥号忠最佳。
4、文成:成就大功业的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谥号
百度百科—文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23:23
恭字属于上谥法,在谥号中排第22。
《明会典》记载,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
扩展资料:
谥号工具书:
【清】沈炳震编《廿一史四谱》
【清】陆费墀编《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谱》
【清】刘长华编《历代名臣谥法汇考》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后,即周厉王因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被谥为“厉”,另外还有“私谥”。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
从最早的经典文献《逸周书,谥法解》开始历朝历代的谥法著述在百种以上,载录谥字约四百个,每个字都有特殊限定的意义。
参考资料:谥号-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23:23
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谥号是人去世之后加给他的称号,既表示对逝者的尊敬,也是对此人一生的评价。皇帝有皇帝的谥号,大臣有大臣的谥号。清朝的谥法基本延续前朝。文臣一般入过翰林的谥号为文*,后面一个字就是对大臣的评价,其中区别很有讲究。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23:24
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6 23:25
清代大臣的谥号规定:一品大臣过世,按例请皇帝决定是否授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