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20: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7 14:36
因为汉初刚刚经历完大战争,国家百废待兴,马的数量已经不多了,所以只能用牛去代替马。之后经过“文景之治”,国家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国力强盛,马车才重新开始盛行。
1.反映的史实:
这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在秦朝的*以及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摧残破坏下,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残败的景象,加上当时西汉政权还不稳定,国家还不安宁,马不能满足打仗的需要。汉皇朝规定,马车只能皇帝坐,除了出征打仗,将相一般只能坐牛车。
2.汉朝所采取的措施:
在这种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下,自高祖刘邦开始,实行了黄老的无为之治,采取“与民休息”*。至文帝时期,更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发展居民,为汉朝的鼎盛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基础。
3.汉朝青睐牛车:
汉代乘坐马车,礼仪繁缛,受“乘车之容”、“立车之容”等条规的*,乘者必须时刻保持着君子风度,而不能随心所欲。这些对汉代以后兴盛起来的士族阶层来说,是件颇为拘束的事。于是他们开始把喜好转向牛车。牛车行走缓慢而平稳,且车厢宽敞高大,如稍加改装,在车厢上装棚施幔,车厢内铺席设几,便可任意坐卧,以至魏晋时牛车在门阀士族中大受青睐。但乘牛车也有上下等级之分。
诸王乘犊车,因以云母饰车,故又叫“云母车”。这是一种带屏蔽、驾八牛的豪华牛车。三公有勋德者乘“阜轮车,驾四牛,形制犹如犊车,但皂漆轮毂,上加青油幢,牛丝绳络”。诸王三公还可并乘通幢车,“驾牛,犹如今犊车制,但举其帜通覆车上也”,幢,即车上的帷幔。“通幢”,即在牛车顶上自前到后悬挂的一张大帷幔。一般大臣乘油幢车,“驾牛,形状如皂轮(车),但不漆毂耳”。相传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以运输粮草。“木牛流马”是从汉代的辘车改制而成的。
“木牛”即指辘车,不用牛马也能行车,好像一头不吃草的牛,“流马”意即独轮转动灵便,运行轻快,如同能流转疾奔的马。辘车起源于穷乡僻壤之地,自然使用者也是广大的劳苦大众。另外,当时一些贫寒文人或落魄之士,因无资格乘马车,于是坐这种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