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战争将领和战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19:4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19:19
亚历山大——
高加米拉战役
亚历山大(前356~前323),被拿破仑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被恩格斯称为“历代最优秀的骑兵指挥官之一”。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率马其顿军队东征波斯帝国,与大流士三世统帅的百万波斯大军在巴比伦以北的高加米拉决战。经过一天的激战,波斯军队全线溃退。马其顿军队乘胜追击,消灭了波斯帝国。这次决战,亚历山大表现了他天才的军事组织能力。他把步兵仅作为牵制力量,而把骑兵作为马其顿军的突击力量,大胆行动,迅速迂回,成为整个战役的最重要的保证,也是整个战役中最显著的战术特点。决战中,步兵和骑兵的协同作战,以及一线和相互配合都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高加米拉战役在西方战争史上被称为改变古代世界局势的最伟大的一次会战。
恺撒——
法尔萨战役
恺撒(前102~前44),古罗马共和国的领袖和军事统帅,杰出的*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指挥过几十次战役,大都是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的战略思想原则为西方当代许多著名的军事统帅所效法。
公元前48年,恺撒打败了前任执政官庞培,自己当上了*者。随后又与庞培在法尔萨决战。当时恺撒的人马只有22000人,其中骑兵只有1000名;而庞培的军队人数比恺撒多一倍,占据绝对优势。恺撒事先掌握了庞培的作战意图,有针对性地埋伏了3000名经过特殊训练的精锐步兵,战斗中突然杀出,袭击了庞培的骑兵,打乱了敌人的布阵。最终庞培的军队被歼灭或俘虏,法尔萨战役以恺撒的彻底胜利而告终。法尔萨战役是恺撒和庞培争权斗争,即罗马内战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场战役。此后,庞培的主要力量被消灭,恺撒成为帝国首脑势不可当。
菲德烈大帝——
鲁腾会战
菲德烈(1712~1786),普鲁士国王,被认为是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将才,拿破仑称菲德烈当“被列于世界上最伟大名将之林”,恩格斯称他建立了“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骑兵”,他被后人尊称为菲德烈大帝。
1756年,法、俄、奥、瑞典和神圣罗马帝国40万大军从四面向柏林*近,普鲁士的兵力只及敌军一半,且要分兵四处把守。菲德烈大帝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首先击败最弱小的法军部队,然后主动退却到罗斯*,把联军引入了包围圈,以500人伤亡的代价,消灭法奥联军7000多人,俘获5000多人,将6万多人的联军部队击溃。半天内打破了包围圈。一个月后,普鲁士又开赴鲁腾镇,与奥军作战。普军佯攻右翼,诱使奥军将左翼兵力抽到右翼,然后集中兵力突破其左翼防线,将奥军杀退。鲁腾会战被认为是菲德烈最成功的一战。由于他的出色指挥,普鲁士从欧洲列强的包围中逐渐壮大,最终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军事大国之一。
华盛顿——
萨拉托加战役
华盛顿(1732~1799),美国第一任总统。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担任*军总司令。
1777年,美军在占绝对优势的英军的攻击下,节节败退,来到萨拉托加一带,准备会战。当地民兵积极配合,给英军以重创,10月英军撤退。这时,各地民兵和*军不断汇集而来,包围了英军。迫使6000名英军投降。萨拉托加战役是西方世界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之一,也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华盛顿打破陈旧古板的线式战斗队形,采用便于机动又便于隐蔽的散兵队,这种新式的灵活多变的作战方法,是获胜的一个法宝。
库图佐夫——
俄罗斯战役
库图佐夫(1745~1813),俄军元帅,著名的军事指挥官。在俄罗斯战役中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而名扬天下。
1812年,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分三路同时对俄军展开进攻。库图佐夫在俄军节节败退时被任命为总司令。他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形势,用多变的战术,积极保存实力,并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全歼了法军。拿破仑只身逃回巴黎,最终成为反法联盟的阶下囚。
拿破仑(1769~1821),法国杰出的*家和伟大的军事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任执政者,也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一生指挥过60多次战役,其中不少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典范。他被誉为“欧洲第一名将”。在世界军事史上,拿破仑有着无可争议的地位。
拿破仑——
奥斯特利茨战役
拿破仑加冕后,俄、奥集结大军,准备将法国一举消灭,1805年12月2日,双方在奥斯特利茨决战。拿破仑主动撤退,并制造假相,诱敌深入,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以伤亡9000人的代价,消灭联军15000人,俘获两万人。反法联盟遂宣告失败。这次战役是拿破仑的得意之作,他表现出了雄才大略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恩格斯称这个战役“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存在战争,这次战役就不会被忘记”。
山本五十六——
珍珠港之战
山本五十六(1881~1943),日本海军大将,二战期间担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在日本对东南亚和中国的侵略中,充当了重要角色。
1941年12月7日,山本五十六指挥日本海军,在精心准备之后,突然袭击了美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内,击沉、炸伤美军各种舰只20余艘,仅主力舰即击沉击伤8艘,炸伤飞机188架,炸毁机场,炸死炸伤美军4000人,将美军太平洋舰队90%的战斗力消灭。日军以几乎没有损失的代价,达到了消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目的。珍珠港事件震惊了世界,并导致了美军加入到反法西斯的战争中来。
将帅 蒙哥马利——
阿拉曼之战
蒙哥马利(1887~1976),英国著名军事将领,英军元帅。二战中参加了北非之战和诺曼底登陆行动,为战胜法西斯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2年,盟军在北非处境不妙,蒙哥马利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英国第八集团军司令。他利用德军统帅隆美尔回国养病的时机,于当年10月底,在阿拉曼向德军发起攻击,给德军以毁灭性的打击。英军共伤亡13500人,损失坦克500辆;德军伤亡两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坦克450辆,损失大炮1000门。此战过后,整个北非的主动权由德军手中转到了盟军手中。阿拉曼战役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起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隆美尔——
北非沙漠之战
隆美尔(1891~1944),二战中德国陆军元帅,具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德军将领中自然是首屈一指的人物。有“沙漠之狐”的美称。
1941年2月,意大利在北非战场惨败,盟军眼看要取得彻底胜利,隆美尔率德军增援。隆美尔到后,利用英军的轻敌,迅速出击,莫尔祖赫一仗就把盟军打退了500英里。随后又连战连捷,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隆美尔的部队所向无敌,英军从占有绝对优势突然间变为劣势。
朱可夫——
斯大林格勒战役
朱可夫(1896~1974),二战期间苏联红军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及柏林战役中,由于他的出色指挥,使德军受到重创。可以说,朱可夫对整个二战的进程和结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1942年7月,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苏军的防线被层层突破,形势急转直下。8月底,朱可夫受命到斯大林格勒指挥战斗。德军花了4个月的时间攻入了斯大林格勒,但并未达到控制顿河与伏尔加河一线的目的,反倒是苏军做好了*的准备。11月底,朱可夫调集各方面军队,发动*,将33万德军包围,并将前来救援的10万德军打跑。战役到1943年2月初结束,苏军全歼德军60余个正规师。这是德军自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第一次遭受到巨大损失。战役胜利后,苏军由被动防御转入主动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成为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