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07:3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0:49
下一句是:少年荐绝非见,见之绝久。
释义:家中晚辈向长辈奉上的礼物不要随便翻看,即便翻看也不要看久。
出自:李炳南[当代]《常礼举要讲记》。《常礼举要》是李炳南教授从中国古代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中摘録的一些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需要知道的礼节。
“长者赐不可辞,辞之不恭”释义:上年纪的长辈送的东西,不可以推辞不要。虽然接受时很不好意思,但不接受是不礼貌的。
《常礼举要》的内容,简明实用,又涵盖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比《弟子规》更详细具体,不仅是童蒙养正的礼仪教育首选教材,也是年轻人步入社会的礼仪必读书,对于成年人来说,此书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常礼举要》是李炳南教授从中国古代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中摘録的一些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需要知道的礼节。
全文共分十二章,分别为:居家、在校、处世、聚餐、出门、访人、会客、旅行、对众、馈赠、庆吊、称呼。礼节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一种光荣的徽章!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礼”的观念深入人心。
《常礼举要》的内容,简明实用,又涵盖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比《弟子规》更详细具体,不仅是童蒙养正的礼仪教育首选教材,也是年轻人步入社会的礼仪必读书,对于成年人来说,此书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是徐醒民老师对《常礼举要》的详细讲解。书中既有对古礼的分析,同时又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讲解了怎样具体、灵活的运用这些常礼,对现代人生活处事有很大的指导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2:07
下一句是:少年荐绝非见,见之绝久。
释义:家中晚辈向长辈奉上的礼物不要随便翻看,即便翻看也不要看久。
出自:李炳南[当代]《常礼举要讲记》。《常礼举要》是李炳南教授从中国古代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中摘録的一些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需要知道的礼节。
“长者赐不可辞,辞之不恭”释义:上年纪的长辈送的东西,不可以推辞不要。虽然接受时很不好意思,但不接受是不礼貌的。
《常礼举要》的内容,简明实用,又涵盖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比《弟子规》更详细具体,不仅是童蒙养正的礼仪教育首选教材,也是年轻人步入社会的礼仪必读书,对于成年人来说,此书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扩展资料:
李炳南(1889~1986),男,山东济南人。名艳,字炳南,号雪庐。
人物贡献
李炳南在台湾弘法垂四十年,创下大片佛教社会事业,经手钱财不啻钜亿,而其个人生活较苦行僧尤有过之。李炳南初来台湾,住奉祀官府之日式平房,在办公室后间辟一斗室,饮食起居于斯。
数年后,在台中和平街租一旧木楼之二楼,一室一厅,兼作佛堂,与《菩提树》杂志发行人朱斐夫妇比邻而居。后来在正气街顶得一砖造平房,一客厅二卧室,佛堂半间,走廊墙壁放置赠人之书刊。
他每天食物,晨午两餐,一馒头一菜一汤,多由弟子轮流供养,晚餐泡面糊半碗,率以为常,平时一袭布长衫,遇有庆典,著中山装,从不著西服。出门步行,步履轻捷,胜过少年。
他日常除于奉祀官府埋首案牍外,晚间在各道场讲经,并兼各大学教授,于中兴大学、东海大学授国文、诗选、《礼记》,于中国医药学院授《内经》。他讲经授课时,中气充沛,音声宏亮,九十高龄,语无衰亏。
李炳南老人早年著述,以屡经播迁,业已散佚。一九四九年,渡海抵台后,讲经说法,大学授课,垂四十年,积讲稿数百万言。老人往生后,门下弟子徐醒民、郑胜阳、王炯如等组织委员会,整理老人遗作,汇编为《李炳南全书》。
一九六八年,老人八十岁时,门下弟子周邦道、许祖成、朱时英等,曾集老人之著述,包括佛学、医学、文学等,辑为《李炳南述学汇稿》刊刻行世。全书计为八种,分订十余巨册。《李炳南述学汇稿》出版时,《中华大藏经》总编纂、国大代表、满分优婆塞念生蔡运辰老居士,写了一篇《李炳南述学汇稿序》,刊印在卷首。
李炳南述学汇稿八种,可分为三类,《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及义蕴》、《大专学生佛学讲座》、《佛学问答》、《弘护小品》四种属于佛学类;《内经摘疑抒见》、《内经选要表解》两种属于医学类;《诗阶述唐》、《李炳南诗文集》两种属于文学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3:42
1.“长者赐不可辞,辞之不恭”的下一句是:少年荐绝非见,见之绝久。
2.“长者赐不可辞,辞之不恭”的意思是:上年纪的长辈送的东西,不可以推辞不要。虽然接受时很不好意思,但不接受是不礼貌的。
3.“长者赐不可辞,辞之不恭”取自于:《常礼举要讲记》
《常礼举要讲记》:由李炳南老居士讲解,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需要知道的日常礼节。全文共分12章节,分别为:居家、在校、处世、聚餐、出门、访人、会客、旅行、对众、馈赠、庆吊、称呼。
作者:李炳南(1889~1986),山东济南人。名艳,字炳南,号雪庐。为衍圣公孔奉祀官府秘书长。初学唯识于梅光羲,于禅、净、密等,皆曾修习,后归依印光大师,专修净土。此外,亦精中医。抗日期间,随孔德成于重庆,并助太虚大师弘法。后卜居台中。除仍任职孔奉祀官府外,并兼任中国医药学院及中兴大学教授,业余则致力于佛法之弘扬。于台中讲经说法数十年,以“*”之名著称于台湾佛教界。先后创办台中佛教莲社、菩提树杂志社、慈光图书馆、慈光育幼院、菩提医院、菩提救济院等弘法及慈善机构。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三日逝世,享年九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