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14:0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5:19
把高考和科举相比不合理但合情,为什么呢?
说不合理是因为科举之后的举子进士,无论是直接就职还是在朝廷官修,都算是“参加工作”了,名副其实的养家糊口、步入仕途。而高考之后,还有大学生涯,很多人还得读研究生,说白了就是继续学习。
说合情是因为两者都算得上是“毕其功于一役”,妥妥的都是学子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考试,没有之一。
从考试结束到“发皇榜”,现在是查询成绩,时间“宽松”又“紧张”,人们会选择旅游、办酒席之类的活动,考得好的,当地*还会给给予奖励以激励后来学子。
其实,这都是古人玩剩下的,相比之下,古人的更官方、更正式、更宏大,也更有意义和花样。
科举四宴,文武齐备,好不春风得意,扬眉吐气
古代的状元等头筹部分,会有“跨马游街”之举,现在是作报告、上报纸。对于其他学子而言,现在是毕业聚会、谢师宴、升学宴,在古代则是(半)官方性质的四宴等形式。
这四宴,分别是文科生的鹿鸣宴、琼林宴,以及武科生的鹰扬宴、会武宴。
鹿鸣宴起于唐代,由地方*主持,宴请当地的新科举人,因宴会上演奏《诗经·鹿鸣》篇而得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鸣宴体现了新科举人们一种“仪式感”。
苏轼《鹿鸣宴》诗:“连骑匆匆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描绘了宴席的宏大热闹,甚至还有仪仗队!
鹿鸣宴实际上是从周代“乡饮酒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到了后期,在宴会的菜肴中加入鹿肉,才使得鹿鸣宴变得名副其实,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琼林宴正式起源于宋代,在皇家园林琼林苑举行,是比鹿鸣宴的规格高很多的宴席,普通的举人是没有资格参加此类宴会的。琼林苑是妥妥的国宴级别!宴请的是新科及第的进士,代表了朝廷对未来国家栋梁的重视。
爱国诗人文天祥在琼林宴写作《御赐琼林宴恭和诗》:
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颜。
云呈五色符旗盖,露立千官杂佩环。
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壁奎间。
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
真的是好不春风得意,意气风发,挥斥方琼的豪迈之情当时已锋芒毕露。
在武科生中,鹰扬宴举办于乡试发榜之后,会武宴举办于殿试发榜之后,规格和礼遇分别对应文科生的鹿鸣宴与琼林宴。
此外,还有古代版“散伙饭”——关宴,以及曲江宴、闻喜宴等。像闻喜宴等专门的学子聚会,朝廷会特旨赏赐酒食。唐明宗之后,朝廷开始买单,是名副其实的“*吃喝”。新中榜的进士们,参加闻喜宴的,有吃有喝,还会给赏钱。
宋朝之后文风渐炽,不仅延续了唐朝的做法,规格更甚。公元1073年3月,宋神宗赏进士们钱三千缗,诸科七百缗。到了哲宗时期,赏钱的档次又提升了,进士们赏钱百万,美酒五百壶!
临景赋诗,直抒胸臆
除了吃吃喝喝,古代科举的学子还会游览名山大川,很多人都会作诗应景。
考的好的,有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落榜的有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更多的是学子的抱负和志向,比如张廷玉的《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
南来北往走西东,人生杳杳在其中,天也来空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公;
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从头仔细思量起,便是南柯一梦中;
一场辛苦一场空,死后还归泥土中,身归泥土气随风,一片顽皮化臭胧;
在身置得万倾田,死后只得三步地,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沉舟侧畔轻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临轩唱名、朝谢皇帝、谒谢先圣先师、拜黄甲,叙同年,立题名碑,编同年录,一样都不能少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可远远没结束,古人可真的“会玩”
临轩唱名、朝谢皇帝说白了就是直接拜见国家最高领导人,混个脸熟。尤其是开始于宋太宗的临轩唱名,参加殿试成为进士的考生,成绩由皇帝以“临轩唱名”的方式公布,那是何等的荣耀和激动!
《宋会要辑稿》记载:“雍熙二年三月十五日,太宗御崇政殿试进士,梁颢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
谒谢先圣先师就是拜谒先圣(孔子)、先师(颜回或孟子),以示感谢,一般是在朝谢结束之后。
据《朝野杂记》记载,仪式在国子监进行——监礼官、奉礼官、太官、太祝、分献官,均由当年进士担任,仪式感极强,分工细致。目的主要是学习先圣、先师的高风亮节,感谢他们对儒学的贡献。
相当于拜拜教科书内容贡献者,诸如鲁迅、高斯、牛顿等。
拜黄甲,叙同年是为同年考中的进士举办仪式以相互认识,以后有个照应。
据《钱塘遗事》记载,仪式会在贡院举办,选同年中年龄最大的上堂就座,状元敬拜,对方答拜;再选同年中年龄最小的,上堂敬拜状元,状元答拜……然后将当年五甲的进士名单镌刻在“题名石”上,勒石铭记,以供后人瞻仰。
立题名碑,编同年录就是编刊同年小录,详细刊载新科进士的姓名、年龄、妻名、三代名讳、籍贯等信息,类似于现在“加强版”通讯录或者微信好友。
看完以上这些,真的是感叹古人仪式感满满,不过能见到皇帝,和长辈、同年攀谈交往,在学业和事业上或有所帮助,多少辛苦都值了。
这不仅仅是繁文缛节,也不仅仅是文化传承,更多的是古人对以后的打算和计划,为科考之后的人生在做准备!把个人的目的装饰在礼节中,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含蓄和智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莘莘学子有了玩游戏、毕业照、出国旅游等更多的选择、更便捷的方式,无论形式如何,都是对努力的犒劳,对未来的准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5:19
一般来说,科举之后,家里面的亲人和相亲都会为古代被科举中的学子举办盛宴来款待亲人朋友。如果是中了状元的话,就会骑着马,在家乡走一圈。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5:20
他们都会相约到酒楼饭店等场所聚餐庆祝,一起来讨论关于科举的事情。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05:20
科举之后学子们大多都会在当地的酒楼一起聚会玩耍,吟诗作对,以酒会友,发泄多年以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