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7 12:1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8:49
陈寿先生在《三国志·蜀书》中,把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魏延、杨仪等六位蜀汉政权大臣,撰写在同一个传里,有意思的是六位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人生结局都很悲惨,刘封被义父刘备赐死;彭羕被马超告发下狱,最后被处死;廖立被贬为平民,听闻诸葛亮死讯之后,在流放地郁郁而终;李严在流放地听闻诸葛亮死讯之后,深知今后再无人会用他,故此激愤而发病致死;刘琰诬蔑妻子与后主刘禅有私情,最终被处死并抛尸街头;魏延被马岱砍下脑袋,身首异处;杨仪被贬为平民,最后在流放地自杀。
廖立等六人
其实,刘封等六位都具有才干,初期在官场上混得顺风顺水,一帆风顺,均身居要职,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曾料想,会不能善终,要么被赐死、要么被处死、要么自杀、要么郁闷而死,一个字概括就是惨,六人都是悲剧式人物,之所以是不是陈寿先生,把六位悲剧人物撰写在同一个传里?
今天所要讲的主人公是其中一位,郁闷而死在流放地的曾经的侍中、长水校尉,荆州武陵郡林沅(今湖南常德)人廖立,为何具有非凡才干反而没有被重用,甚至最后没有善终?按其身旁发生的重要事件分为三个阶段,了解一下究竟。
丢失长沙之前诸葛亮
建安十四年(209),刘表长子刘琦病死之后,刘备领荆州牧,征召廖立为从事,就是荆州一哥刘备的辅佐官,年轻有为,前途一片光明,前程似锦。果然,不出所料,之后荣升为长沙太守,不到三十岁的廖立,已俨然成为掌控地方军政的一把手,真是不简单,前途无量。
怪不得,此时因刘备入蜀而坐镇荆州的诸葛亮,对东吴使者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大家都比较熟悉,把廖立与"南州士之冠冕"的庞统相提并论,这是多么高的评价呀。若廖立真没有真金白银的才干,则不擅长"吹牛"忽悠人的诸葛亮性格不会如此大大夸人,所谓"赞兴世业者"指能辅佐振兴大业的人。
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於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 《三国志》
此时的廖立官场上节节攀升,春风得意,满面春风,引来不少旁人嫉妒羡慕,可谓人生幸福美满。然而人生原本无常,变化多端,无常是人生常态,吕蒙乘人不备袭取荆州南部三郡事件,彻底粉碎廖立面前一片锦绣前程,光辉灿烂前途,为何这么说呢?
刘备去世之前长沙郡示意图
当初,刘备入主益州之后,孙权屡次索要曾经借走的南郡,但刘备拒不归还,本来"借钱还债,天经地义。"这事儿刘备弄得有点不厚道-太欺负人。孙权可不是任人宰割的"羊羔",于是不甘示弱,马上还以颜色,指示吕蒙夺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两方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一触即发。
当时,廖立治理的长沙郡治所在临湘(今湖南长沙),关羽统率的镇守荆州主力部队,驻扎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和*(今湖北*)两地。利用地图APP可以查到两地与临湘车程距离约300公里,因古代没有高速公路,所以两地距离不止三百公里,应该更远。
吕蒙
加之吕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使廖立倍感压力和无奈,他比谁都清楚,远在江陵、*的主力部队鞭长莫及,不能指望其给予支援,守城是百分之百没戏。权衡之下,一不做二不休,独自逃回成都,放弃抵抗。身为一郡之长,廖立的行为既怯懦又没有忠心尽责,很容易让人瞧不起,诟病,甚至会成为把柄。
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 《三国志》
仁慈的刘备平素里很赏识和礼待廖立,虽然丢失长沙,但没有过于责备严重失职的"逃兵"廖立。之后蜀汉和东吴和平解决荆州南三郡问题,长沙郡归为东吴,廖立无法再当长沙太守,幸好,刘备任命为同级别巴郡太守。但廖立此人有个致命缺点,恃才自傲,狂妄自大,对于巴郡太守的任命,不但没有感激之情,还觉得简直是牛刀割鸡,大材小用,根本没把太守职位放在眼里。
刘备
但是,或许高高在上的刘备未能辨识到真实的廖立,还相当青睐他,于是自立汉中王后征召为侍中。所谓侍中为内朝官,常伴皇帝左右,处理较繁杂事务,相当于皇帝身边顾问,对皇帝决策有很大影响力,是皇帝的心腹之臣。
虽有丢失长沙的"污点",但身为皇帝近臣,有刘备这座靠山,廖立在官场上混得还可以。 然而,夷陵之战后刘备郁愤而去世,失去靠山的廖立的日子会怎么样呢?以往如旧,还是……
后主刘禅继位之后一直以来,廖立自认为在蜀汉政权一亩三分地上,除诸葛亮外,论才干和名气无人能及于自己。事与愿违,实际上在职位方面,总是落在李严等人之下,因而时常怏怏不乐。刘禅继位之后,就调动其官职为长水校尉。此时,蜀汉政权实际掌管者为诸葛亮,才干不如他的李严早已升为尚书令,深受重用。
刘禅
廖立心里很不平衡,觉得很不公平,愤愤不平的他就质问诸葛亮,为何让我屈居校尉,不表为上卿?诸葛亮回答很干脆,根据考核结果你就适合校尉,连李严没有获得上卿职位。就这样得罪了当时大管家诸葛亮,看来廖立是属于智商高情商很低的那种类型人。
陛下即位之后,普增职号,立随比为将军,面语臣曰:"我何宜在诸将军中!不表我为卿,上当在五校!"臣答:"将军者,随大比耳。至於卿者,正方亦未为卿也。且宜处五校。">>> 《诸葛亮集》
"怀才不遇"的廖立,不满越来越多,向后丞相掾李邵、蒋琬两*发牢*,其一,指责刘备,应该先攻取汉中,不该与东吴争夺荆州南部三郡,从而让曹魏轻易攻占益州,使夏侯渊、张郃深入巴地,差点酿成丢失整个益州的悲剧;还指出刘备用人不当,导致不仅丢失荆州,还损兵折将。其实,说实在话,廖立的想法相当独到,而不是空谈,说明其还是蛮有才干。
其二,诽谤重臣,指责长史向朗为只当和事佬的凡人;指责文恭作为治中无纲纪;指责侍中郭攸之,只挂职不做实事;指责王连搜刮民财,祸害百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上述几位或许真是有些缺点,果真如廖立所说那样不堪重任吗?逐一了解一下。
向朗、郭攸之
向朗,早年师从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与徐庶、韩嵩(刘表别驾从事)、庞统等为友,世人常说,"想了解一个人,就去看看他的朋友。"徐庶、韩嵩、庞统都是当年响当当的名士,加之大名士司马徽为其老师,向朗应该并非廖立所说的"凡人"吧。还有,马谡失街亭逃亡之时,身为好友向朗知情不报,被罢免(后复职)事情足以说明他是有情有义之人。
文恭,与杜微、王谋等益州名儒俊杰为友,说明也不是"凡人",因史料记载有限,或许就如廖立所说,有轻视律法,行为不够检点等缺点吧。
郭攸之(郭演长),性格素来和顺,如廖立所言只挂名不做事是确实有史料记载。
攸之性素和顺,备员而已。献纳之任,允皆专之矣。允处事为防制,甚尽匡救之理。>>> 《三国志》
王连,当初身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经营调度数十年,为蜀汉政权积累财富,增强国力,做出汗马功劳;还知人善任,提拔大批优秀人才,之后,原其属下典曹都尉吕乂官至尚书令;杜祺官至大将军司马;刘干官至巴西太守。不像是廖立所讲,刮搜民脂民膏的吸血鬼。
后丞相掾李邵、蒋琬至,立计曰:"军当远出,卿诸人好谛其事。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恭作治中无纲纪;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中郎郭演长,从人者耳,不足与经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为不然也。王连流俗,苟作掊克,使百姓疲弊,以致今日。" >>> 《三国志》
如此看来,廖立所讲的事情并非全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其中让刘备先占领汉中之事,确实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指责郭攸之不做事是事实,但其言语太偏激,还在人背后说事,不太光明磊落,有小人之嫌。
蒋琬
李邵、蒋琬回去之后,马上向领导诸葛亮报告,身为实际政务管理者诸葛亮肯定要慎重处理。原先,蜀汉集团存在元老派、东州派、荆州派、益州派,此时,元老派已经凋谢,益州派力量单薄,只有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和李严为首的东州派掌握着朝廷核心权力,相互牵制。
这种局面是刘备以防万一,留一手的结果,就是没让诸葛亮一人独掌权力,临终前托孤之臣还有东州派老大李严,让他与诸葛亮一同辅佐刘禅,还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
荆州人廖立属于荆州派,按其才干、经历,在荆州派内应该能排在前几名,身为荆州派老大诸葛亮应该给予袒护。但口无遮拦的廖立,捅了马蜂窝,把事情搞大了。因李严为首的东州派,处处牵制荆州派,所以诸葛亮有心无力,爱莫能助,只能顾全大局,舍卒保车。
此事,不仅涉及到公开指责蜀汉政权奠基者刘备,还诽谤当朝执政大臣,等于是公然挑衅*行为,关系到蜀汉政权威严的大事情。于是向名义上的蜀汉人主刘禅上表告发廖立,显而易见刘禅肯定赞同"相父"诸葛亮的意见,马上下诏,虽廖立死罪可免,但是贬为庶民流放到不毛之地。
羊之乱群,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邪?于是废立为民,徒汶山郡。>>> 《三国志》
诏曰:"三苗乱政,有虞流宥,廖立狂惑,朕不忍刑,亟徙不毛之地。">>> 《诸葛亮集》
廖立
总之,廖立虽有非凡才干,但恃才自傲、不会忠心尽责(丢失长沙)、说领导坏话、诽谤同事,这些都是职场上最大忌讳,哪个领导要是没烧坏脑子,敢重用他?之所以廖立不善终是咎由自取,自己种的苦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8:50
因为廖立这个人的品行不端,虽有才华但是无德行,所以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刘禅对他都不是很重要,搞得他心里很不服气。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8:50
因为相比其他人而言,廖立的才能根本不值得一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8:51
因为他被旁人所排挤了,让他的才能都埋没了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让他成为了一个有才无处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