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谁有傅佩荣著的哲学与人生,共享一下好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2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21:49

推荐]《哲学与人生》(台)傅佩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傅佩荣,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着有《儒家哲学新论》、《中西十大哲学家》、《西方心灵的品味》、《不同季节的读书方法》、《为自己解惑》、《人生问卷》、《四书小品》、《文化的视野》(立绪文化)等数十部,并重新解读《论语》、《庄子》(立绪文化)。作品深入浅出,擅长说理,曾获国家文艺奖与中正文化奖。著作甚丰,范围涵盖哲学研究与入门、人生哲理、心理励志等。着有:《厘清自我的*》、《管理自我的潜能》、《探索生命的价值》、《走向智能的高峰》(以上四书为「傅佩荣谈身、心、灵整合」专书)、《转进人生顶峰》、《活出自己的智能》、《那一年我在莱顿》、《珍惜情缘》、《人生问卷》、《从自我出发》、《四书小品》、《哲学入门》、《生命重心在何处》、《柏拉图》、《中西十大哲学家》、《新世纪的心灵安顿》、《论语解读》、《庄子解读》等八十余种,以及有声书系列《创意人生》与《重建心灵》等。

【目录】
自序
哲学与人生
简体版序 从哲学看人生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希腊文之“爱”与“智”
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
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培养智慧
发现真理
印证价值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培养思考习惯
掌握整体观点
确立价值取向
力求知行合一
结论:爱智是人的天性
第二章 思想方法
逻辑(运思的规则)
概念
判断
推论
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
语言的有效性
语言的类型
现象学(辩物的策略)
打破四种假象
胡塞尔的现象学
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阅读的三种取向
阅读的四个步骤
结论:心智成长的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
第四章 神话与悲剧
第五章 苏格拉底
第六章 存在主义
第七章 荒谬之超越
第八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第九章 儒家的风格
第十章 道家的智能
第十一章 艺术与审美
第十二章 宗教与永恒
第十三章 教育与自我
第十四章 文化的视野书目 推荐延伸阅读

周国平推荐:谁来上哲学课

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知识只居次要地位,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能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他是一个证人,学生看见他便相信了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这样一个教师当然不会拿着别人编的现成教材来给学生上课,他必须自己编教材,在其中贯穿着他的独特眼光和独立思考。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他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我读了该书以后觉得是名实相符的。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我还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没有门户之见,在他的课程中做到了两个打通。一是打通各个精神领域,讲哲学不局限于哲学学科,分别列出专章论述神话、艺术、宗教、教育对于人生哲学的特殊贡献,把人生问题置于文化的大视野中来考察;二是打通中西哲学,西方的重点放在苏格拉底和存在主义,中国则着重阐述了儒道二家哲学的内在理路及价值,博采众家之长,在建构现代人生哲学时对一切思想资源保持开放的心态。

人们是否赞同本书中的某些具体观点,这丝毫不重要。一个优秀哲学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我对哲学课的最低和最高要求是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使他们约略领悟到哲学的爱智魅力,但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哲学教学的结果是南辕北辙,使学生听见哲学一词就头痛,看见贴着哲学标签的门就扭头,其实那些门是通往哲学的呢。因此,在向读者推荐本书的同时,我期待我们通识课程的改革,从而出现一批真正能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的哲学教师和哲学教材。

不见善不作 惟见恶可作 是处可怖畏 犹如险恶道 云何见所作 云何得善法 何处不怖畏 如王夷坦道 作恶不即受 如乳即成酪 犹灰覆火上 愚者轻蹈之 ——《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2006-1-9 22:41:00 申请在线工作室善缘

头衔:
等级:★版主
威望:52点
文章:1003篇
积分:12362分
魅力:6898点
金币:617枚
现金:21582元
门派:心网义工团
来自:
注册:2003年10月24日第 2 楼 字号14pt16pt18pt20pt22pt24pt30pt34pt38pt45pt

--------------------------------------------------------------------------------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对一般人而言,「哲学」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有些人笑称,所谓的哲学家,就是整天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寻找一只黑猫的人。亦即,他所说的一切全凭个人想象,而无法证明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一只猫;也有人抱怨,哲学是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把你原本懂的事情说成你不懂。然而,真的是如此吗?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章要特别说明,这种一般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到图书馆查看数据,必须根据书目编号,这时会发现编号「0」代表总类,也就是辞典、百科全书之类的工具书;编号「1」则是哲学类。为什么哲学会被排在第一号呢?这是因为在西方的学术传统里,早就界定了哲学的作用,认为哲学具有基础性与整合性,既能为一切知识奠基,又能统合所有的知识。人类的经验是多样而分散的,尤其为了深入了解的需要,往往只能分工而不能合作。然而,人的生命是完整的,我们总是希望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便可以作正确的抉择。「博士学位」的英文是Ph.D.,Ph.D.就是Doctor of Philosophy,也就是「哲学博士」,表示任何一门专业的学科,学到最后所抵达的境界都是哲学的层次。若要了解上面所说的是否合理,就要进一步思考:「到底什么是哲学?学了哲学之后对人生又有什么帮助?」◎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哲学的英文叫做Philosophy,这个字源于希腊文,是由希腊文中Philia和Sophia这两个字所合成的,意思是「爱智」—爱好智慧。希腊文之「爱」与「智」Sophia是「智慧」的意思。几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叫做《苏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Sophie这个字就是源自于Sophia,有些女孩喜欢把英文名字取做Sophia,代表对智慧有一种向往。「爱」这个字在希腊文中有三种不同的写法,以Philia、Eros、Agape三个字为代表,分别指涉三种不同的情怀。一般人比较熟悉的应该是Eros,其形容词是erotic,中文一般翻译为「*」。Eros是指「情爱」,代表一种出于本能的感性冲动及浪漫的情怀,它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一个人有情爱的*是正常的,因为若是没有这种能力,两性就不可能结合并且繁衍后代。Philia则是「友爱」,它和Philos是同一个字根。第三种爱叫做Agape,代表了「博爱」,也就是宗教里面所讲的无私的爱。在中文里「爱」这个字,往往显得浮泛,因此需要特别标明是友爱、情爱、博爱,或者是亲子之爱、夫妻之爱、家庭之爱、国家之爱等,藉此加以分别。在希腊文中则是直接使用不同的字,以避免让「爱」这个字混淆了,因为爱有很多种,譬如:有些人为了爱,可以牺牲奉献;有些人为了爱,执着到要去杀人或自杀;也有些人为了爱,达成自我实现。哲学所谈论的「爱」,重点在于「友爱」。友爱是温和而理性的,从互相欣赏与尊重开始,进而彼此砥砺,一起走上人生的路。换句话说,一个人在爱好智慧的时候,并不是一种Eros,好像男欢女爱一般,狂热到不能静止,也不是Agape那种泛爱一切、没有任何差等的博爱1,而是Philia,一种温和而理性的友爱,使我们对于智慧采取比较正确的态度。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那么,什么是「爱智」?在此要指出一个原则,即「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希腊时代有一派学者,自称为「辩士学派」(Sophists),相信自己拥有智慧。年长的人由于见多识广,可以教导别人,因此很容易摆出一种姿态,让年轻人觉得他好像很有学问,能够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其实他们未必是真正的智者,或爱好智慧的人。因为爱好智慧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哲学称为爱智,所强调的是「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wonder)。希腊时代有一句话说:「哲学起源于惊讶。」这个世界充满了变化,然而,这些不停在变化的东西,却还能够继续存在着,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惊讶的事吗?变化代表有生有灭,亦即本身应该是缺乏实在性的,但它居然能够持续存在,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因此人们要试着问:「到底存在是什么?」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在希腊人的想法中,智慧是「属灵的」(spiritual)、属于神明的。人因为是身、心合一的,而身体是一个物质,有重量、有惰性。例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样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身体如此沉重,就是因为它是物质,所以有惰性。又有时候我们很愿意帮忙别人,这代表心灵上的美好,却可能因为需要花时间、花力气,所以懒得行动。由此可知,人类的身体是软弱的,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西方强调「爱好智慧」是灵性上的追求,的确有其道理。人到了最后要离开世界时,应该检视自我,是不是全面降低了身体的影响程度,而让心灵完全自由地翱翔于永恒真实的领域。如果达到这种境界,就代表这个人的生命已经度过了各种试炼,取得最后的成全。每个人都需要哲学有人说,人生就像在求学,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脱,否则人生的辛苦有什么必要性呢?举例来说,人为什么要念书?念书的目的难道是为了念更多的书吗?当然不是。念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在《吕氏春秋》的记载中,有一个人叫作宁越,他十几岁时开始替别人做工,每天从早做到晚非常辛苦,工资却仅足温饱。他眼看着一生这样下去毫无希望,于是请教一位朋友,怎么做才能摆脱这种痛苦的人生。这位朋友告诉他,如果愿意念书,三十年之后可以免除这种痛苦。宁越听了,从此每天日以继夜地念书,十五年之后变得很有学问,有个贵族请他当家教,生活就此改观。这个故事当然是一个特例,因为大多数的人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老早忘了自己曾经立过什么志向。然而,这也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与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如果要依靠身体,只会一步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都没有。相反的,如果了解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外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如此说来,哲学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必须的,因为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是从事哲学思维,它像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有一部日本电影叫作「催眠」,叙述几个角色在不知不觉中被催眠了,然后在受制的情况下接受指示,做出许多平常无法思议的事。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催眠的,广告的作用就是一种催眠的过程。有一句广告台词说着:「你在看我吗?你可以再靠近一点!」事实上,当你电视看久了之后,真的走近一点去看,最后就会像被催眠一般,觉得好像活着就应该要像电视中的人一样,学这些人用一样的商品,否则就会活不下去,于是你变成了一个商品流通站,不断地去消费及使用这些商品。这种催眠作用在一个社会中可能形成一种集体潜意识,譬如我们从小开始,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被灌输了许多观念。我们往往认为这些观念是对的、没有问题的,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反省过。事实上,一个人如果要研究哲学,就必须养成一种习惯,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觉得好奇,这样才能让自己重新出发。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经验本身虽然像是一个丰富的宝库,其实里面的东西好坏都有、良莠不齐,就好像黄河之水一样,看起来浩浩荡荡,事实上挟泥沙以俱下。这时就需要依靠理性来对自己的经验作一个反省。当用理性反省经验的时候,才是真正清醒的时刻,而平常在经验的过程之中(如赶车、买东西、和别人通电话等),则恐怕是身不由己的,因为有许多外在的因素会引导我们朝着某个方向去行动、去生活。人会有各种好的与不好的经验,这是很自然的;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没用。然而,重要的是,必须以理性去思考这些经验。能够静下来思考,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可以说是人生开始转变的关键。我们常说「在生命转弯的地方」,思考能够让一个人找到生命中转弯的机会。当一个人在思考时,代表理性开始运作了,因此他在当下这一刻是清醒的,这也可以说是「我思,故我在」2。人思考的时候正是在把经验整合起来,然后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我?我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说到「我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代表自己曾经做过许多不该做的事。正由于有过这些不应该的行为,所以才会知道什么是应该。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负面的体验,就很难对正面有所理解。当然,理性思考有时候是很困难的,我们常会觉得有些问题剪不断,理还乱,因此到最后干脆不想。在「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这部电影中,郝思嘉在经过了许多灾难之后,最后靠在门边只说了一句话:「明天再说吧!」 她之所以会这么说,就是因为实在想不清楚,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复杂的事情发生。但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对哲学的基本描述哲学可以用三句话来描述:(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智能」、「真理」与「价值」是令人向往的三个名词,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设法真正了解它们的内涵。培养智慧诗人艾略特(Thomas S. Eliot,1888-1965)在一首诗中写着:「我们在信息里面失去的知识,到哪里去了?我们在知识里面失去的智能,到哪里去了?」信息是现代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譬如常常上网去寻找一些信息,藉此可以认识许多东西。再举个例子来说,九二一大地震的时候,有些人是从打电话回来的国外亲友那里得知地震几级、震央在什么地方等。这是因为在国外的人看到媒体的报导,知道台湾地震的信息,相反的,在台湾的人反而因为停电,一时之间无法得到任何讯息,陷入一片漆黑之中。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荒谬的现象,显示出了信息的重要。当然,信息也有不重要的地方,因为它实在太多了,并且随时都在改变,最后变得和垃圾没有两样。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类需要知识。知识的特色是针对某一个专门领域所作的研究,譬如天文学是专门研究天文,物理学是专门研究物理。同样的道理,其它的学科也各有本身专门的领域。知识是一种专业的、对部分的深入了解,因此也造就了社会上的许多专家。所谓的专家就是指对于某种知识作过专门的研究,成为这方面特定的人才。然而,专家难免是比较狭隘的,所以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说过一句话:「专家只是训练有素的狗。」这句话的用意并不在骂人,而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只是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又该如何培养智慧?我们日常生活主要是依靠感官,譬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如何等。然而,感觉是不可靠的,举例来说,如果把筷子放到水中,看起来会是弯的,但事实上它是直的;注视铁轨的时候,会觉得铁轨在远处交叉,但事实上铁轨并没有交叉。由此可知,感觉与理智是有差距的,有时候人们所看到的,与实际上用理性去了解及勘查的结果大不相同。由此看来,人们所有的感觉其实都是相对的。就以冷热来说,同样的一个温度,如果你是从北极来的话,会觉得很热;相反的,如果是从非洲来的话,可能就觉得已经够冷了。正由于感觉是相对而不可靠的,并且容易产生错误,所以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靠感觉生活。一个人如果只凭感觉生活,那么他的生活等于是毫无可靠的保障,随时充满着变化的危险。知识能够让我们对某些方面有明确的了解。古时候的人缺乏知识,所以看到打雷闪电就去拜神,发生了旱灾就杀牛祭祀,希望老天能够降雨。如果杀到第三头牛,正好开始下雨,那么从此以后只要是旱灾就要杀三头牛。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就是因为缺乏知识。我们如果有知识,就会透过知识来掌握周遭的生活环境,让自己的心灵不致于陷入盲目的猜疑之中。「智慧」有两点特色:「完整」与「根本」。(一)完整:许多人觉得联考没考好,或是填志愿的时候选错系,就好像一辈子都没有希望了。事实上,这种「一试定终身」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把某一阶段的成败,做为整个生命的成败,那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许多联考失败的人到最后还是成功了;也有人一辈子没经过联考,只念到小学或中学毕业,照样可以成功。生命是完整的,我们在一个地方失败,正好在另一个地方有了反省的机会,藉此能够有所改善;相反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可能反而没有太多反省的机会。所谓完整,代表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虑整体生命。如此一来,才能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发,以及在得意的时候知所收敛。(二)根本:人活在世界上,有些问题只是表面的小问题,而有些问题则是属于根本的大问题。生死就是最根本的大问题,所以哲学家常常会思索死亡的问题。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如果这一点能够看透的话,人生还会有什么困难呢?老子也曾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老百姓不怕死亡,那么你就算用死亡来吓唬他也没有用。当然,大部分的人做不到老子这种程度,因为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威胁。即使不是自己本身,而是自己所爱的人死亡,也是一种非常大的遗憾。除了生死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些其它的问题也属于根本的问题,譬如: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命运及不一样的遭遇?为什么有些人做坏事却没有遭受报应?为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就必须受苦受难?这些都属于根本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在生活里也都不会有明确的答案,所以需要以开放的心胸准备接触智慧。总的来说,培养智慧代表要超越感性的*,慢慢在知识的范围里面奠定基础。有了基础之后就要进一步达到完整而根本的境界,而这个境界和个人主体的觉悟和体验有关,这方面在稍后印证价值的部分会加以说明。
不见善不作 惟见恶可作 是处可怖畏 犹如险恶道 云何见所作 云何得善法 何处不怖畏 如王夷坦道 作恶不即受 如乳即成酪 犹灰覆火上 愚者轻蹈之 ——《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2006-1-12 21:29:00 信息服务介绍善缘

头衔:
等级:★版主
威望:52点
文章:1003篇
积分:12362分
魅力:6898点
金币:617枚
现金:21582元
门派:心网义工团
来自:
注册:2003年10月24日第 3 楼 字号14pt16pt18pt20pt22pt24pt30pt34pt38pt45pt

--------------------------------------------------------------------------------
发现真理希腊文中的「真理」叫做altheia,其意为「发现」,即英文中的discover这个字3。由此可知,真理就是揭开、发现。既然是揭开,那就代表原先是被遮蔽着的。究竟被什么所遮蔽?前面曾经指出,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会接受一些固定的观念或成见,譬如你居住地区的风俗习惯等。这些观念会让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有一定的方式。举例来说,非洲有个部落认为女孩子的脖子越长就代表越美,所以女孩子从小开始脖子上就会套上很多铜环。一般人看到可能会吓一跳,一点都不觉得那样有什么美,但是他们那一族的人因为从小受到特定的风俗习惯所影响,就会觉得很美。中国其实也有这样的风气,譬如古代有一句话,「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由于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孩子,因此宫中很多美女为了讨楚王的欢心,拚命地勒腰、节食,最后甚至饿死。这其实是古代的一个悲剧,说明了女性因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而无法发现环境、风俗给自己的制约,因此才会为了讨好男性而这样*自己。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往往被小时候所灌输的观念,被信息时代的广告宣传所「遮蔽」。唯有把这些遮蔽去掉,才能够发现*。哲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真理。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曾说:「哲学家是文化的医生。」文化也会生病,所以需要医生,而能够看出文化病因的,就是哲学家。这是因为哲学家爱好智慧,能够从整体及根本的角度来观察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在特定情况下的某些表现。藉由这种方式,能够发现问题所在,并进一步加以修正。这就是所谓的发现真理。发现和发明不同,没有人能够发明真理。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最后提出了E=mc2这个公式。我们不能说这个公式是爱因斯坦发明的,因为这个公式本来就存在,只能说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它。这就是为什么在科学上常讲「发现」的原因了。当然,也有人会讲发明,譬如发明了一项新产品。其实,人类没有一样发明是从无变成有的,而是发现了某些东西组在一起可以产生什么作用,如此而已。人生的问题,更是以发现为主。举例来说,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别人讲的话没什么道理,事实上这是因为我们先被个人的成见遮蔽。如果能够撇开成见,听听别人怎么说,然后试图了解其中的道理,或许会发现,其实别人的说法也是可以站得住脚的。所谓「道并行而不悖」,通往目标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而已。印证价值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凡是有规律之物就是必然的,它不可能离开固定的轨道。所谓自然就是必然。举例来说,我手上拿了一张纸,当我把手放开,这张纸「自然」就会往下掉。我也可以说,当我放开这张纸,它「必然」就会往下掉,这其实是一样的意思。如果自然界「脱轨」而行会如何?西方有一篇所谓的「最短的科幻小说」,这篇小说只有十一个字,即「那天早晨太阳从西边升起」。为什么这叫作科幻小说?因为它充满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如果太阳真的从西边升起,那代表地球的整个生态要颠倒过来:北极变成赤道,赤道变成南极。日夜颠倒还是小事,这很快就可以调适过来,然而气侯完全失常,整个地球的生态全部重新倒置过来,这才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这篇科幻小说的震撼力怎可谓不大?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生命的特色却和其它动物不同,亦即人有自由。有自由代表需要选择,而透过选择,就能够使某些价值呈现出来。有一位女同学问我:「老师,我今年大四了,认识五个男朋友,我应该要选择哪一个?」这种问题我怎么可能回答?挑选男朋友和到菜市场买猪肉是不一样的。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初恋情人嫁给了别人。二十年之后再见面时,他对初恋情人的先生说:「我真是羡慕你,当初我想追她追不到,现在你却能够把她娶回家,实在是太幸福了!」结果他初恋情人的先生却说:「你为什么不把她娶去呢,害我受了二十年的苦!」由此可知,人生的问题需要靠自己去印证。举例来说,有些人说:「能够关怀别人,稍微牺牲一下自己的享受,那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如果有一天你在满载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个老太太上车,这时候你正好有个位子,坐得很舒服。心里开始挣扎:「到底要不要让坐呢?」你有两个选择:如果选择不让坐,那就无从印证这句话的真假;如果选择让坐,那就是选择「印证价值」—也许当你站起来把座位让给老太太的时候,忽然觉得心情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展现了人格的尊严。从此以后你就相信,原来帮助别人真的是快乐的,然后这个道理就变成你的真理,因为它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证明。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相反的,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藉由体验去印证价值,那么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而准确。◎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哲学是一门需要生活经验来配合的学问。所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为了提升哲学素养,我们要提出四个基本观点: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培养思考习惯一般人通常没有思考的习惯,因此发生事情时都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并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正因为如此,这些反应往往缺乏一致性与连贯性,譬如,有些人的心情受天气影响,天气好的时候心情也好,看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有问题;相反的,如果天气不好,心情就差了,不管任何人遇到他都要倒霉。如此一来,这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主宰性就丧失了。有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养胃的药最好的是什么啊 婴儿积食发烧不愿吃药怎么办 板门穴位在哪个部位 手机设置放偷看的方法? 凝结水回收器生产厂家? 个人账户养老金预测公式:现有5万元,缴费20年,能领多少钱? 临沂比较有名的男装品牌 呼伦贝尔市悦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呼伦贝尔中汇实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呼伦贝尔油玉不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重庆事业单位收入?不同单位差别有多大? 女人四十多岁以后就不能生育了吗? 长期坚持喝骆驼奶粉的好处? 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哪... 求华为手表GT2智能WATCH+3运动健康蓝牙手环心率新... 43岁女人还能生育吗 重庆市城市照明管理局事业人员待遇如何?与主城其... 有人说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责任,有人说是专业知识,... 华为watchgt雅致款好用吗和其他的运动款比较差距大吗 哲学与人生的目录 重庆市级事业单位待遇怎样? 长期喝骆驼奶有什么好处 请问重庆主城区事业单位职员9级年收入大概多少?月... 《哲学与人生》最新txt全集下载 交流磁路和直流磁路的区别 2020年,那些显卡最便宜的多少钱? 华为watchgt2丢了怎样挂失SIM账户? 一般的电脑显卡最便宜的得多少钱 43岁的女人还能安全的生育吗? 通俗理解磁路 哲学与人生 心得体会600字 经常喝驼奶是不是能改善人的体质? 请问下重庆郊区县的乡镇社保所(事业单位编制)的,待... 重庆事业单位待遇 重庆事业单位工资一般是多少?? 学习了《哲学与人生》,你认为这门课对你的人生有... 重庆江津区城区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工资待遇是多少... 《哲学与人生》课,怎么教才会使中职生比较喜欢呢?! 重庆市事业单位待遇 43岁的女人还有生育能力吗? 重庆市属事业单位 待遇到底怎么样? 个人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通知书的相关知识 《哲学与人生》教会了我 我43啦还能生孩子吗?(是医生的进啊) 重庆丰都县事业单位工资待遇问题~急``````` 教师为什么要有渊博的知识 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专业技能对一个教师教学成功的重要性在哪些方面 谈谈你对《哲学与人生》的感受 学习哲学与人生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