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晃补之 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29

我来回答

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23:03

晁补之(1053-1110)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来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啸傲田园。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晁补之早年从父晁端友游宦杭州,携文谒苏轼,深受嘉许。苏轼称其"於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晁君成诗集引》)于是知名。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吴曾认为四学士中,"秦、晁长于议论",张文潜有"晁论峥嵘走珠玉"之句(《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他的记叙体散文,如《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等,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叙议交织,均可看出苏(轼)文的影响。

晁补之词今存 160余首,风格与东坡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而绮艳语较少。有的篇什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索"(〔满江红〕),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

著作《宋史·气文志》录有《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另补之间现存一百六十余首,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人生经历
高祖迪,赠刑部侍郎。曾祖宗简为尚书刑部郎中,知越州,赠特进吏部尚书。又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少傅。迥子宗悫官至参知政事,可谓名重一时。可是后来这一显赫的世家大族却逐渐衰落下来。补之父晁端友仅做过上虞令、新城令之类小官。而少年时代的晁补之,随父亲游官四方,曾一度寓居洛阳。治平元年(1084),他十二岁时,从父仕会稽(今浙江绍兴),过曹娥江,游上虞观海。此后一直在江南各地,历览胜览,开拓了胸襟眼界。

熙宁四年(1071)冬,苏轼通判杭州,时晁补之正待父杭之新城,以久慕轼大各,乃往拜谒。乃听到苏轼议论,遂退而撰《七述》,备述钱塘山川风物之秀丽。苏轼读后大为赞叹,“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传)这是二人订交之始,此后直贯终生,对晁补之影响极深远。熙宁八年,晁端友病卒京师昭得坊,官终著作佐郎。补之因家贫,竟不能以时葬,引为终身憾事。这年他才二十三岁,即奉母归巨野故里,耕读度日,常常为衣食困窘叹息。这一段艰苦岁月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痕迹。
直到元丰二年(1029)举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改充北京国子监教授,才步入坎坷的仕官生涯。元佑元年(1086),哲宗即位,高太后执政,旧党得主国是。晁补之被召试京师,除太学正。不久,又以执政李清臣荐,除秘书省正字。时苏轼任翰林学士,黄庭坚、张耒等俱供职馆阁,他们诗酒酬唱,度过一生中最惬意的时期。不过,晁补之虽居官京师,却因生性清孤耿介,不事干谒,一直未能摆脱穷苦的困扰。元佑五年,他终因校书郎官奉微薄,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两年后又被召还朝,除秘书省著作佐郎。时期朝政动荡,哲宗亲政,用章忄享为相、倡绍述之说,新党复起,乃尽逐元佑相臣。晁补之于绍圣元年(1094)出知济州(今山东济南)。

以后,章忄享又兴史祸,晁补之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遂于绍圣二年,敕降通判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到贬所不久,又以岳父杜纯弟杜■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为避亲嫌,改差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县)。朝廷纷争倾轧继续缴烈。绍圣四年(1097),党讫起,再治元�旧臣。晁补之亦亦在籍中,被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盐酒税,乃匆匆赶赴贬所。不料行到丹阳途中,母杨氏夫人病殁,即奉灵柩还乡,服丧家居。到元符元年(1098),因嫌巨里地方低卑贫薄,便迁居金乡(今山东金乡县)城东。次年夏服除,改监信州(今江西上饶)盐酒税。一年后,政局又起变化,由于哲宗病逝,徽宗即位,皇太后听政,复用元佑党人。晁补之得遇赦,被召为著作佐郎还京师。建中靖国元年(1101),授尚书礼部员外郎、哲宗实录院检讨官、神宗国史编修官。他都再三上表辞谢而求外任,不许,只得改除吏部郎中。七月间,苏轼的病逝,使他悲痛深钜,一腔真挚情意尽数倾注到《祭端明苏公文》中。

然而,政局变幻难测。向太后去世,徽宗又绍述熙宁、元丰,改元祟宁、党论复起。晁补之为言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但任职才数月,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朝廷局势却急剧变化,再穷治元佑及元符末旧臣。补之遂于秋日离任,由吏部改授密州,又改�州,然皆不许。九月,宰相蔡京籍司马光、苏轼等一百二十人罪状,谓之奸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皆在其中。补之乃管勾江州太平观,退返金乡家园闲处,是年已过五十,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废黜生涯。这一阶段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诗、词、文各体具备,多方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和复杂矛盾的心绪,取得较大成绩。到大观二年(1180),政局渐有缓和,补之先是改提西京祟福宫,又改提举南京鸿庆宫。大观四年诣吏部侯调,得起知达州,寻改泗州。是年中秋日病卒官舍,终年五十八岁。

文学成就
晁补之在诗、文、词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四《鸡肋集》提要说:“今观其集,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聚,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逡迈,并驾于张、秦之间,亦未知孰为先后。”又卷一百九十八《晁无咎词》提要云:“其词神姿高秀,与轼可肩随。”胡仔在《苕溪渔隐坐话前集》卷五十一中则特别提出:“余观《鸡肋集》,惟古乐府是共所长,辞格俊逸可喜。”

他的散文擅长描绘山林景物,名篇有《照碧堂记》、《拱翠堂记》、《有竹堂记》等,而以《新城游北山记》最为脍炙人口: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亦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嘴,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晁氏善于继承柳宗元写山水游记的传统,风格峭刻峻洁,语言凝练简朴。此文可见一斑。
他的诗风与耒来接近,而且以乐府诗见长。他的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如《豆叶黄》:蒹葭苍,豆叶黄,南村不见冈,北村十顷强。东家东满箱,西家未上场。豆叶黄,野离离,鼠窟之,兔入畦。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衔角复衔箕。豆叶黄谷又熟。翁媪衰,�糜粥。豆叶黄,叶黄不独豆。白黍堪作酒,瓠大枣红皱。豆叶黄,穰穰何朊朊,腰镰独健妇,大男往何许?官家教弓刀,要汝杀贼去。这是一幅农村的风俗画,它画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负担的沉重。

作者的另一首著名的长篇歌行《芳仪怨》,是写南唐后主李煜的妹妹入宋后嫁孙某,又在宋辽战争中被辽圣宋所掳,封为芳仪的悲剧:“秦淮潮水钟山树,塞北江南易怀土”,“国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云信流传”,辞句凄宛动人,当时曾传诵一时。晁补之的词风颇能追步苏轼。如〔洞仙歌〕《填卢仝词》就是效法苏轼的〔哨遍〕之隐括陶潜的《归去来辞》的。〔模鱼儿〕《东皋寓居》则被公认为其代表作:买陂塘,旋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识破。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幕。
此词先是描述归来园的清丽景色,充分呈现啸傲风月、寄兴诗酒的意趣襟怀;过片转而悔痛年轻时徒然为馆阁侍臣消磨岁月,接着迭用旧典坐实儒冠误人,一时的荣华显赫也不足恃,总不如归隐高蹈。证诸有关史实及他的生平,就会明白晁补之心中实在是积郁着一股不易消解的愤懑,所以才激出“功名浪语”的反笔,质率径直,酣畅奔泻,以气象的阔大见长,全然不同于传统艺术规范的密丽婉曲。故《气概》卷四说:“无咎词堂庑颇大,人知辛稼轩〔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为后来名家所竞效,其实辛词所本,即无咎〔摸鱼儿〕‘买坡塘旋栽杨柳’之波澜也。”此外,如〔一丛花〕《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于此声中为辞,依韵和答》二首,简直同〔摸鱼儿〕如出出一辙,只不过有些句子情绪更加激切,吐属更为率直发露,犹似骨鲠塞喉,尽出方快。这与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风格实在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说晁补之属豪放词家,师承苏轼,只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章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合乎词的当行本色。如他的〔引驾行〕“梅精琼绽”一词,起首说春光满园,人却独自落泪,中间略事点染,歇拍便揭示出“忆年时,把罗袂”的缘由:全在旧情难忘啊!过片转过笔意呼应,只写了恋人留在印象最深处的一个细微动作,则她的风采便跃然可见。
那艳红的樱桃仿佛一根基线,将今春与去春连缀起来,韵华依然,芳姿历历能迹,人竟一去无音讯,当时的离别实出无奈,但此情有谁知,又堪向谁人道呢!全词用铺叙手法,章法缜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率拙间饶见浑厚气,表现出作为驾驭长调的能力,得益于柳永处实多。又如〔鹧鸪天〕,上阕先以“欲上面湖”虚似,暗示蛰居贬地的苦闷,随之点明“还思”齐州风物景光的本旨,见出眷念挚情。下厥慨喟年华渐老去,犹自连蹇仕途,以后纵或有幸重游旧境,只怕也没有当时豪兴了。词中即景言情,于轻歌微吟间透出流连迟回的惆怅,虽淡淡,却余味缭绕不尽,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50399.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0 00:21

晁补之(1053-1110)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来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啸傲田园。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晁补之早年从父晁端友游宦杭州,携文谒苏轼,深受嘉许。苏轼称其"於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晁君成诗集引》)于是知名。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吴曾认为四学士中,"秦、晁长于议论",张文潜有"晁论峥嵘走珠玉"之句(《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他的记叙体散文,如《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等,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叙议交织,均可看出苏(轼)文的影响。
晁补之词今存 160余首,风格与东坡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而绮艳语较少。有的篇什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索"(〔满江红〕),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
著作《宋史·气文志》录有《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另补之间现存一百六十余首,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人生经历
高祖迪,赠刑部侍郎。曾祖宗简为尚书刑部郎中,知越州,赠特进吏部尚书。又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少傅。迥子宗悫官至参知政事,可谓名重一时。可是后来这一显赫的世家大族却逐渐衰落下来。补之父晁端友仅做过上虞令、新城令之类小官。而少年时代的晁补之,随父亲游官四方,曾一度寓居洛阳。治平元年(1084),他十二岁时,从父仕会稽(今浙江绍兴),过曹娥江,游上虞观海。此后一直在江南各地,历览胜览,开拓了胸襟眼界。
熙宁四年(1071)冬,苏轼通判杭州,时晁补之正待父杭之新城,以久慕轼大各,乃往拜谒。乃听到苏轼议论,遂退而撰《七述》,备述钱塘山川风物之秀丽。苏轼读后大为赞叹,“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传)这是二人订交之始,此后直贯终生,对晁补之影响极深远。熙宁八年,晁端友病卒京师昭得坊,官终著作佐郎。补之因家贫,竟不能以时葬,引为终身憾事。这年他才二十三岁,即奉母归巨野故里,耕读度日,常常为衣食困窘叹息。这一段艰苦岁月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痕迹。
直到元丰二年(1029)举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改充北京国子监教授,才步入坎坷的仕官生涯。元佑元年(1086),哲宗即位,高太后执政,旧党得主国是。晁补之被召试京师,除太学正。不久,又以执政李清臣荐,除秘书省正字。时苏轼任翰林学士,黄庭坚、张耒等俱供职馆阁,他们诗酒酬唱,度过一生中最惬意的时期。不过,晁补之虽居官京师,却因生性清孤耿介,不事干谒,一直未能摆脱穷苦的困扰。元佑五年,他终因校书郎官奉微薄,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两年后又被召还朝,除秘书省著作佐郎。时期朝政动荡,哲宗亲政,用章忄享为相、倡绍述之说,新党复起,乃尽逐元佑相臣。晁补之于绍圣元年(1094)出知济州(今山东济南)。
以后,章忄享又兴史祸,晁补之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遂于绍圣二年,敕降通判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到贬所不久,又以岳父杜纯弟杜■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为避亲嫌,改差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县)。朝廷纷争倾轧继续缴烈。绍圣四年(1097),党讫起,再治元 旧臣。晁补之亦亦在籍中,被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盐酒税,乃匆匆赶赴贬所。不料行到丹阳途中,母杨氏夫人病殁,即奉灵柩还乡,服丧家居。到元符元年(1098),因嫌巨里地方低卑贫薄,便迁居金乡(今山东金乡县)城东。次年夏服除,改监信州(今江西上饶)盐酒税。一年后,政局又起变化,由于哲宗病逝,徽宗即位,皇太后听政,复用元佑党人。晁补之得遇赦,被召为著作佐郎还京师。建中靖国元年(1101),授尚书礼部员外郎、哲宗实录院检讨官、神宗国史编修官。他都再三上表辞谢而求外任,不许,只得改除吏部郎中。七月间,苏轼的病逝,使他悲痛深钜,一腔真挚情意尽数倾注到《祭端明苏公文》中。
然而,政局变幻难测。向太后去世,徽宗又绍述熙宁、元丰,改元祟宁、党论复起。晁补之为言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但任职才数月,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朝廷局势却急剧变化,再穷治元佑及元符末旧臣。补之遂于秋日离任,由吏部改授密州,又改 州,然皆不许。九月,宰相蔡京籍司马光、苏轼等一百二十人罪状,谓之奸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皆在其中。补之乃管勾江州太平观,退返金乡家园闲处,是年已过五十,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废黜生涯。这一阶段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诗、词、文各体具备,多方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和复杂矛盾的心绪,取得较大成绩。到大观二年(1180),政局渐有缓和,补之先是改提西京祟福宫,又改提举南京鸿庆宫。大观四年诣吏部侯调,得起知达州,寻改泗州。是年中秋日病卒官舍,终年五十八岁。
文学成就
晁补之在诗、文、词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四《鸡肋集》提要说:“今观其集,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聚,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逡迈,并驾于张、秦之间,亦未知孰为先后。”又卷一百九十八《晁无咎词》提要云:“其词神姿高秀,与轼可肩随。”胡仔在《苕溪渔隐坐话前集》卷五十一中则特别提出:“余观《鸡肋集》,惟古乐府是共所长,辞格俊逸可喜。”
他的散文擅长描绘山林景物,名篇有《照碧堂记》、《拱翠堂记》、《有竹堂记》等,而以《新城游北山记》最为脍炙人口: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亦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嘴,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晁氏善于继承柳宗元写山水游记的传统,风格峭刻峻洁,语言凝练简朴。此文可见一斑。
他的诗风与耒来接近,而且以乐府诗见长。他的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如《豆叶黄》:蒹葭苍,豆叶黄,南村不见冈,北村十顷强。东家东满箱,西家未上场。豆叶黄,野离离,鼠窟之,兔入畦。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衔角复衔箕。豆叶黄谷又熟。翁媪衰, 糜粥。豆叶黄,叶黄不独豆。白黍堪作酒,瓠大枣红皱。豆叶黄,穰穰何朊朊,腰镰独健妇,大男往何许?官家教弓刀,要汝杀贼去。这是一幅农村的风俗画,它画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负担的沉重。
作者的另一首著名的长篇歌行《芳仪怨》,是写南唐后主李煜的妹妹入宋后嫁孙某,又在宋辽战争中被辽圣宋所掳,封为芳仪的悲剧:“秦淮潮水钟山树,塞北江南易怀土”,“国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云信流传”,辞句凄宛动人,当时曾传诵一时。晁补之的词风颇能追步苏轼。如〔洞仙歌〕《填卢仝词》就是效法苏轼的〔哨遍〕之隐括陶潜的《归去来辞》的。〔模鱼儿〕《东皋寓居》则被公认为其代表作:买陂塘,旋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识破。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幕。
此词先是描述归来园的清丽景色,充分呈现啸傲风月、寄兴诗酒的意趣襟怀;过片转而悔痛年轻时徒然为馆阁侍臣消磨岁月,接着迭用旧典坐实儒冠误人,一时的荣华显赫也不足恃,总不如归隐高蹈。证诸有关史实及他的生平,就会明白晁补之心中实在是积郁着一股不易消解的愤懑,所以才激出“功名浪语”的反笔,质率径直,酣畅奔泻,以气象的阔大见长,全然不同于传统艺术规范的密丽婉曲。故《气概》卷四说:“无咎词堂庑颇大,人知辛稼轩〔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为后来名家所竞效,其实辛词所本,即无咎〔摸鱼儿〕‘买坡塘旋栽杨柳’之波澜也。”此外,如〔一丛花〕《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于此声中为辞,依韵和答》二首,简直同〔摸鱼儿〕如出出一辙,只不过有些句子情绪更加激切,吐属更为率直发露,犹似骨鲠塞喉,尽出方快。这与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风格实在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说晁补之属豪放词家,师承苏轼,只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章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合乎词的当行本色。如他的〔引驾行〕“梅精琼绽”一词,起首说春光满园,人却独自落泪,中间略事点染,歇拍便揭示出“忆年时,把罗袂”的缘由:全在旧情难忘啊!过片转过笔意呼应,只写了恋人留在印象最深处的一个细微动作,则她的风采便跃然可见。
那艳红的樱桃仿佛一根基线,将今春与去春连缀起来,韵华依然,芳姿历历能迹,人竟一去无音讯,当时的离别实出无奈,但此情有谁知,又堪向谁人道呢!全词用铺叙手法,章法缜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率拙间饶见浑厚气,表现出作为驾驭长调的能力,得益于柳永处实多。又如〔鹧鸪天〕,上阕先以“欲上面湖”虚似,暗示蛰居贬地的苦闷,随之点明“还思”齐州风物景光的本旨,见出眷念挚情。下厥慨喟年华渐老去,犹自连蹇仕途,以后纵或有幸重游旧境,只怕也没有当时豪兴了。词中即景言情,于轻歌微吟间透出流连迟回的惆怅,虽淡淡,却余味缭绕不尽,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0 01:56

晁补之(1053-1110)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来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啸傲田园。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晁补之早年从父晁端友游宦杭州,携文谒苏轼,深受嘉许。苏轼称其"於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晁君成诗集引》)于是知名。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吴曾认为四学士中,"秦、晁长于议论",张文潜有"晁论峥嵘走珠玉"之句(《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他的记叙体散文,如《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等,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叙议交织,均可看出苏(轼)文的影响。

晁补之词今存 160余首,风格与东坡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而绮艳语较少。有的篇什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索"(〔满江红〕),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

著作《宋史·气文志》录有《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另补之间现存一百六十余首,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详细资料:http://bk.baidu.com/view/50399.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0 03:47

晁补之 (1053~1110) 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官至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有《谒岱祠纪事》诗及白龙池元佑三年(1088年)题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0 05:55

我没有,请采纳,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0 08:20

晁补之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号归来子,济
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少有才名,年十七,随父赴
杭州新城,著《七述》,谒通判苏轼,自此受知于轼。
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
监教授。元佑中,任太学正,以李清臣荐,召试学士
院,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出判扬
州。绍圣中,坐元佑党,贬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
立,任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大观四年,知泗
州,到任不久病卒,年五十八。《宋史》、《东都事
略》有传。与黄庭坚、秦观、张耒俱从苏轼游,并称
“苏门四学士”。著有《鸡肋集》七十卷,词集六卷,
名《晁氏琴趣外篇》。王灼《碧鸡漫志》谓补之词
“学东坡,韵制得七八”。

迷神引
贬玉溪,对不山作
晁补之
黯黯青山红日暮,
浩浩大江东注。
余霞散绮,
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
在何处。
几点渔灯小,
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
傍前浦。
暗想平生,
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究,
归心阻。
断魂素月,
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
声声怨,为谁苦。
猿鸟一时啼,
惊岛屿。
烛暗不成眠,
听津鼓。

此词写于贬谪途中。词中通过从日暮到夜晚江边
景物的描述,表现了羁旅生活的哀愁和寂寞。全词
“触景生情,复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秾丽周密。譬
之织锦家,真窦氏回文梭也”(贺裳《邹水轩词筌》)。
上片以景起,气象雄浑,景物壮阔。首两句写词
人伫立信江畔所见的景色。青山,本碧绿青翠,说它
“黯黯”,是由于“红日暮”,但斜照下,山色反而显
得雄浑沉厚。这是远望所见。俯视脚下,但见“浩浩
大江东注”,不由人不发出人生如逝水东流的感叹。
“余霞散绮”两句源于谢朓诗“余霞散成绮,澄
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对“红日”、
“大江”的深一层渲染。词用一“向”字,别具意
味。如绮(锦缎)的“余霞”映在淡烟轻雾笼罩的江面
上,一直跟随着流水往前,这样就把“东注”的“浩
浩大江”写得既真实又清空了。
以下三句,直抒情怀“长安”,代指北宋京成汴
梁。晁补之是一个颇想在*上有一番作为的人。他
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在开封府和礼部考试时均名列第
一。“晁张班马手,崔蔡不足云”。黄庭坚称赞他和张
耒如司马迁、班固,而远超过汉代的崔瑗和蔡邕。但
正是这样一个才气纵横,政绩斐然的人,却生潦倒,
功名蹭蹬。所以,这“使人愁”,不只是因为大江东
去,而有着被贬他乡、*失意的深沉内容。此三句
本自李白《登金陵风凰台》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
安不见使人愁”。
上片末四句既从正面用笔,又从侧面暗示时间已
由著而夜:“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
前浦。”渔灯不仅只有几点闪闪烁烁,而且细小微弱;
这时近岸的船坞里,他一片迷潆了。再往稍远的地方
看,航行江面的客船,也降下船帆,靠在前面临水近
岸的地方了。由于近观,渔灯“几点”而“小”,看
到清清楚楚;由于远望,故所见客帆“一片”,给人
以多的感觉。从用字说,“几点”对“一片”,“近
坞”对“前浦”,一写少和多,一写近和远,概括出
词人当时目力所见的空间范围。词人处理情、景、意
的关系,理路清楚,而运笔有起伏,有衬托,以“长
安远”为中枢,前后时间、场景,顿生变化,由高运
绮丽而转所见,词笔极为浑成。
下片一奇峰空起,汪泣恣肆,语调凄切,情感悲
苦,倾吐出满怀衷肠。“自悔儒冠误”,极言心中悲愤
感慨,谓富家子弟养尊处优,而一般读书人往往潦倒
一生。此处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自怨自
艾的情绪跃然纸上。晋人阮籍,佯狂不羁,纵酒颓
放,表现出他对当时*的不满,实际上也是一种远
祸全身的手段。他常驾车独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
痛哭而返。这里词人觉得他和阮籍一样,施展自己的
宏图抱负是不可能了,而羁于谪宦,欲归又不得归。
过片后这四句包含了许许多多难言的辛酸痛楚,读之
令人凄伤。
接下来词人借素月、《竹枝》歌声、猿鸟啼鸣,
对凄苦的情怀,再作更富形象性的渲染。晁补之是济
洲巨野人,此刻贬官信州,从北至南,千里迢迢,烟
树苍茫,面对素月,怎能不为之销魂呢?“平楚”,
谢朓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杨慎称:
“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
楚’犹《诗》所谓‘平林”也”(《升庵诗话》)。
“ 一千里伤平楚”,与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
一带伤心碧”,意境很相近,只是此处由近而远,思
故乡千里迢迢,故望“平楚”而伤情无限。
词人接着又从听觉方面与这种凄苦情怀。《竹枝
歌》,原是巴渝一带的民歌。“聆其音,中黄钟之羽。
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
淇氵仆之艳”(刘禹锡《竹枝词引》)。周邦彦《点绛
唇》“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是说歌声作用于人,
只感到怨苦。“为谁苦”?用似问非问的提示,而且前
用“声声怨”加重形容,便更觉其苦深。
随后又写岛屿上的猿啼鸟鸣,呼应开头的“大江
东注”,表明作者的往处在江水湄。“一时啼”,有时
断时续之意。正当夜深人静他心情刚刚平静下来时,
那突然一声猿啼,一声鸟鸣,就更会产生凄凉之感。
说“惊岛屿”是婉语,因为岛屿突出于江心,本是无
情之物,都为之而惊,那么人之“惊”更可想而知
了。
“烛暗”夜深仍未成眠,猿啼鸟鸣也因困倦而睡
去了吧。渡口停泊的船只,发出了开航的鼓声信号,
表明天色将明,而人之彻夜未眠又可知。烛暗,表明
夜己深。
这首词情景深化,意境淡远凄清,一派怨思哀绪
盘旋而下,贯注在字里行间。全词虽多用典故与前贤
成句,但由于出自真情挚意,所以不觉为累,反倒生
发牵引,更丰富深化了词旨,使之余味溢于言外。

水龙吟
次歆林圣予惜春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
带风伴雨如驰骤。
幽葩细萼,
小园低槛,
壅培未就。
吹尽繁红,
占春长久,
不如垂柳。
算春常不老,
人愁春老,
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
忍轻辜、
芳醪经口。
那知自是,
桃花结子,
世上功名,
老来风味,
春归时候。
不因春瘦。
樽前痛饮,
狂歌似旧,
情难依旧。

本篇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
不厌其详尽发露,全在于真情贯注,气势充沛,所以
不必以蕴藉空灵之格求之。
上片起首五句先表达一般惜春之意,但写到花的
地方,都别有寓意,说被吹落的花,是些在“小园低
槛”之中,“壅培未就”的嫩花小朵,一经风雨,便
已吹扫净尽;而垂柳经春,由鹅黄而翠绿,而密可
藏鸦,春二三月正是柳芽萌发以至茁壮成长的时期。
“ 吹尽繁红,占春最久,不如垂柳。”占春最久”是
相对“繁红”易尽而言的,这里不仅有物情的体会,
有哲理的蕴藏,也反映了作者兴趣的所注。
以下四句“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
间有。”四序代谢,春去复来,从远看,是“春常不
老”,这是第一点。春花易谢,春柳不凋,从长近时
看,春总是“发生”的季节。《尔雅》云:“春为发
生。”这是春“不老”的第二点。人因春去而愁“春
老”,自然界不任其咎,只是人们自己在那里多愁善
感罢了。作者写到这里,在“惜春”这个题目上已把
自己的见解阐述清楚,使用的不是如陈季常《无愁可
解》那样纯是理性的语言,它有景语,有情语,也有
一点苏东坡的旷逸之气。
过片接过上文“春常不老”“愁只是、人间有”
的命题,结合人们包括自己所谓春恨表现,自嘲自
解。“春恨十常*,忍轻辜、芳醪经口”,化用“世
间不如意事十常*”的成语,说明每当春去匆匆,
风雨摧花时,必生怅恨,唯有借酒遣之。这是自嘲。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桃花之落,是
因为它要结实了,而不是春之无情,有意造成“红
瘦”的局面。语本中唐诗人王建《宫词》“树头树底
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
恨五更风。”的诗意。说明白了这是自然规律,那么
春恨便无须发生了。这是自解。以上就“惜春”题目
反复推究,把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从物理和哲理上加
以剖析,心理上的疙瘩似乎可以消除,但作者之所以
费如许笔墨写出他已经明白了的自然界的道理,却是
为了衬托出他还不曾明白、不能解决、正在苦恼的政
治、人生方面的“春归”问题。这才是这首词的主
旨。
“世上功名三句”直接切入主题。“世上功名”
是为国家立功扬名,在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心目中有
一个从读书、应试、为官到建功立业的打算。“老来
风味”:人生一世,由少而壮而老的最后阶段。而这
两方面,在作者此时来说,都已到了“春归时候”,
即事业无成,人已老大。词的这几句便反映了他的思
想感慨。“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纵能
借歌酒自我排遣,奈何已失的*上的和人生的青春
不能恢复,豪情难似旧时,这才是作者所无法譬解的
那种“惜春”之情。
此词写“惜春”题目,而落笔颇与他人不同,抒
情融以说理,理性多于感情,在惜春词中别具一格。

摸鱼儿
东皋寓居
晁补之
买陂塘、
旋栽杨柳,
依稀淮岸湘浦。
东皋嘉雨新痕涨,
消嘴鹭来鸥聚。
堪爱处,
最好是、
一川夜月光流渚。
无人独舞。
任翠幄张天,
柔茵藉地,
洒尽未能去。
青绫被,
莫忆金闺故步。
儒冠曾把身误。
弓刀千骑成何事?
荒了邵平瓜圃。
君试觑,
满青镜、
星星鬓影今如许!
功名浪语。
便似得班超,
封候万里,
归计恐迟暮。

此词为作者的代表作,作于晁氏贬谪回乡后居于
东山“归去来园”时。词中不仅描写了园中胜景,而
且抒发全词借议论抒怀,情真意挚,气势豪迈,连用
典故而能流转自如,一气贯注。
上片描绘出一幅冲淡平和,闲适宁静的风景画:
陂塘杨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的青
山绿水。东皋新雨,草木葱茏,山间溪水的涨痕清晰
可辨,沙州上聚集着白鹭、鸥鸟,一片静穆明净的景
色。然而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满山明月映照着溪
流,将那一川溪水与点点沙洲裹上了一层银装。以
“ 一川”形容夜月,可见月色朗洁,清辉遍照。“光
流渚”三字则将宁谧的月色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浑
然一体,那滔滔汩汩流动着的,难以辩识那是溪水还
是月光。完全是一幅动静谐和的山中月夜图。面对着
此景,词人翩然起舞,头上是浓绿的树幕,脚底有如
茵的柔草,偌大的世界好象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尽情
地领略这池塘月色,酒尽了还不忍离开。词之上片,
寓情于景。表现了归隐的乐趣。绘色绘影的描写中,
可见到作者“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的高超艺
术表现力。词中用了由大及细,由抽象到具体的写
法,先说园内景色如淮岸湘浦,是大处落墨,总述全
貌。接着写雨至水涨,鸥鹭悠闲,是水边常见景物,
但已见其明丽清幽。最后以“堪爱处”、“最好是”引
出野居幽栖的最佳景象。
下片即景抒情,以议论出之,表现了厌弃官场、
激流勇退的情怀。词人直陈胸臆,以为作官拘束,不
值得留恋,儒冠误身,功名亦难久恃,这一句是从杜
甫《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句化出。他深感
今是昨非,对自己曾跻身官场、虚掷时日表示后悔。
词人开函对镜,已是白发种种,益见功名如过眼云
烟,终为泡影。末句说显赫如班超,也只能长期身居
西域,到了暮年才得还乡。
此词一反传统词家所谓“词须宛转绵丽”的常
规,慷慨磊落,直抒胸臆,辞气充沛,感情爽豁,词
境开阔,颇富豁达,清旷的情趣,与作者的恩师苏东
坡在词风上一脉相承,并对辛弃疾的词作产生了重要
影响。

洞仙歌
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
青烟幂处,
碧海飞金镜。
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
零乱多少寒,
神京远,
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
云母屏开,
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
付与金尊,
投晓共流霞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
看玉做人间,
素秋千顷。

此为赏月词,作于徽宗大观四年(1110)中秋。作
者时任泗州知州。全词从天上到人间,又从人间到天
上,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境界阔大,想象丰富,词气
雄放,与东坡词颇有相似之处。上片,写中秋夜景,
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
辉发”句意,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和“青烟”指
遮蔽月光的云影。“幂”是覆盖之意。夜空象茫茫碧
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云层,象一面金镜飞上
碧空,金色的光辉照亮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
月之突然升起,使人感到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异欣
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
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静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充满凉
意的,悠长寂寞的中秋月夜图,烘托出词人的孤寂心
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美好月色的珍惜眷恋。
以下两句,写因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神京”,
指北宋京城汴梁。蓝桥,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唐裴
鉶《传奇·裴航》云:“书生裴航在鄂渚遇仙人樊夫
人,夫人赠诗云:“一饮琼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
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裴航经
过蓝桥驿,口渴求浆,得遇仙人云英,寻得玉杵臼捣
药百日,与之结为夫妇,一同仙去。裴航捣药时昼作
夜息,夜里见有玉兔待玉杵臼相助夜捣,“雪光辉室,
可鉴毫芒”,此与古代流传的月中有玉兔捣药的传说
相合,故词中引用,以蓝桥神仙窟代指蟾宫月窟。这
两句意思是说,京城邈远难至,倒是这一轮明月,与
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作者为苏门四学十之一,曾
三次任京官,后面两次都是因牵连党争而去职,被贬
外郡;作此词前不久词人虽得脱出党籍,起任泗州知
州,但朝中已无知音。“神京远”的“远”,主要是从
*的含意说的。上面这几句在赞美眷恋中透出了几
分凄清。这时作者已五十八岁,前次去官回家,就已
修葺归来园隐居,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此词
对仕途坎坷,也仅微露怅恨而已,全词的主调,仍然
是旷达豪放的。两句明白点出孤寂心情,意脉紧接上
文,而扬景则由环境景物转到望月抒怀。
下片转写室内宴饮赏月。“水晶帘不下”反用李
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云母屏
开”化用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卷帘、
开屏,都是为使月光遍满,为下文“付与金尊”预作
地步,表现了对明月的极端爱悦。“佳人”脂席间的
女性。“淡指粉”的“淡”字也与月光极协调。水晶
做成的帘子高高卷起,云母屏风已经打开,明月的冷
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筵上的人
频频举怀,饮酒赏月,似乎要把明月的清辉全部纳入
金尊之中,待天晓时同着流霞,一道饮尽。这里把月
下筵面的高雅素美,赏月兴致的无比浓厚,都写到极
致。月光本来无形。作者却赋予它形体,要把它“付
与金尊”,真奇思妙想也。“流霞”本为神话中的仙酒
名,汉王充《论衡·道虚》载,项曼都离家求仙,被
仙人带至月边,饥渴时则饮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
数月不饥。词中语意双关,既指酒,也指朝霞。天晓
时分,月尚未落,朝霞已生;将二者同时倾尽,意思
是说赏月饮酒,打算直到月落霞消方罢。
结尾两句由室内转到室外,包举八荒,丽而且
壮,使通篇为之增色。夜更深,月更明,虽然夜深露
冷,作者赏月的兴致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更加豪壮。
这时他想起《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的一个故事:晋
庾亮在武昌,尝秋夜与诸佐吏殷浩之徒在南楼赏月,
据胡床咏谑。作者觉得在庭中赏月不能尽兴,所以要
象庾亮那样登上南楼,去观赏那月光下如白玉做成的
人无际素白澄澈的清秋气象。古代五行说以秋配金,
其色白,故称秋天为素秋。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
普照大地,可谓奇想自外飞来。它既写月色,也暗含
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象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
意。
关于此词的表现技巧,清人黄蓼园评论说:“前
段从无月看到有月,后段从有月看到月满,层次井
井,而词致奇杰。各段俱有新警语,自觉冰魂玉魄,
气象万千,兴乃不浅。”(《蓼园词选》)分析颇为精
当。全词以月起,以月,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篇中
明写、暗写相结合,将月之色、先、形、神、人对
月之怜爱迷恋,写得极为生动入微。

临江仙
信州作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
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
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
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
犹道不如归。

此词是作者贬谪信州期间的作品,表现了他厌弃
官场而思归故里的思想感情。全词采用侧面抒写的手
法,同时又多处运用前人成句,且做到玉润珠圆,天
衣无缝,表现了词人怀归思远的浩茫心事。
上片以一种表面上谈泊的意境,表露着自己旁徨
苦闷的心情。起首二句说自己谪宦江城,困窘无依,
只能与残僧野寺相依存。这一夸张的说法,流露出一
种委屈孤愤的情绪。下面三句所描绘的是似乎十分恬
淡超脱的隐士生活:在松林捣药,向竹丛漫步,但水
源已到而足犹未驻,云涛四起仍茫然眺远,便分明突
现出一个胸积沉郁者的形象。下片跌进一层,借怨责
一只夜鸟的悲啼,倾诉出自己萦怀难解的谪居之怨,
思乡之苦,构思工巧此词,用一个颇带*的强问句
于过片处,“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即
用啼声打破了上片结句创造的看来宁静的氛围,揭示
出词人内心的并不宁静,又使词意宕开一步,引出下
文披露的怀归之情,确是“承上接下”,才高一筹。
“醉耳”二字用得尤好。古来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常
爱称醉,可实际上他们正是十分清醒地承受着痛愤的
折磨。此处的“醉耳”亦如此,因为他如果真醉了,
又焉能为幽禽的悲啼所震动!接下去的三句明里写鸟
鸣,暗里写心声,层层深入,“月斜西院愈声悲”,一
个“愈”字,说明幽禽的悲鸣一直萦绕耳边,随着时
光的推移,愈来愈使心灵强烈震颤。走出世归隐与世
无争的道路吗?青山虽然无限美好,放浪山林的生
活虽能使自己暂离仕途的烦恼,但终非自己的宿愿,
“不如归去”,一声布谷的哀呼,喊出词人不甘就此
度过余生的郁闷。
这首词巧妙地运用前人成句或化用他词语,表达
了词人愤郁难抑、百无聊赖,心事重重而又思归不得
的苦闷。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
落花风静帆收。
垂杨低映木兰舟。
半篙春水滑,
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
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无计入红楼。
行云归楚峡,
飞梦到杨州。

这首词抒发了一个萍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
词之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寓情。下片承前“愁”
字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之,求之,写出低徊往
昔、憧憬来日的复杂情怀。全词情景交融,通过环境
描写烘托人物的复杂情感,物象婉丽,笔调潇洒,余
韵深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4 00:01

晁补之(1053-1110)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来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啸傲田园。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晁补之早年从父晁端友游宦杭州,携文谒苏轼,深受嘉许。苏轼称其"於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晁君成诗集引》)于是知名。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吴曾认为四学士中,"秦、晁长于议论",张文潜有"晁论峥嵘走珠玉"之句(《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他的记叙体散文,如《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等,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叙议交织,均可看出苏(轼)文的影响。

晁补之词今存 160余首,风格与东坡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而绮艳语较少。有的篇什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索"(〔满江红〕),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

著作《宋史·气文志》录有《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另补之间现存一百六十余首,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人生经历
高祖迪,赠刑部侍郎。曾祖宗简为尚书刑部郎中,知越州,赠特进吏部尚书。又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少傅。迥子宗悫官至参知政事,可谓名重一时。可是后来这一显赫的世家大族却逐渐衰落下来。补之父晁端友仅做过上虞令、新城令之类小官。而少年时代的晁补之,随父亲游官四方,曾一度寓居洛阳。治平元年(1084),他十二岁时,从父仕会稽(今浙江绍兴),过曹娥江,游上虞观海。此后一直在江南各地,历览胜览,开拓了胸襟眼界。

熙宁四年(1071)冬,苏轼通判杭州,时晁补之正待父杭之新城,以久慕轼大各,乃往拜谒。乃听到苏轼议论,遂退而撰《七述》,备述钱塘山川风物之秀丽。苏轼读后大为赞叹,“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传)这是二人订交之始,此后直贯终生,对晁补之影响极深远。熙宁八年,晁端友病卒京师昭得坊,官终著作佐郎。补之因家贫,竟不能以时葬,引为终身憾事。这年他才二十三岁,即奉母归巨野故里,耕读度日,常常为衣食困窘叹息。这一段艰苦岁月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痕迹。
直到元丰二年(1029)举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改充北京国子监教授,才步入坎坷的仕官生涯。元佑元年(1086),哲宗即位,高太后执政,旧党得主国是。晁补之被召试京师,除太学正。不久,又以执政李清臣荐,除秘书省正字。时苏轼任翰林学士,黄庭坚、张耒等俱供职馆阁,他们诗酒酬唱,度过一生中最惬意的时期。不过,晁补之虽居官京师,却因生性清孤耿介,不事干谒,一直未能摆脱穷苦的困扰。元佑五年,他终因校书郎官奉微薄,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两年后又被召还朝,除秘书省著作佐郎。时期朝政动荡,哲宗亲政,用章忄享为相、倡绍述之说,新党复起,乃尽逐元佑相臣。晁补之于绍圣元年(1094)出知济州(今山东济南)。

以后,章忄享又兴史祸,晁补之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遂于绍圣二年,敕降通判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到贬所不久,又以岳父杜纯弟杜■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为避亲嫌,改差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县)。朝廷纷争倾轧继续缴烈。绍圣四年(1097),党讫起,再治元�旧臣。晁补之亦亦在籍中,被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盐酒税,乃匆匆赶赴贬所。不料行到丹阳途中,母杨氏夫人病殁,即奉灵柩还乡,服丧家居。到元符元年(1098),因嫌巨里地方低卑贫薄,便迁居金乡(今山东金乡县)城东。次年夏服除,改监信州(今江西上饶)盐酒税。一年后,政局又起变化,由于哲宗病逝,徽宗即位,皇太后听政,复用元佑党人。晁补之得遇赦,被召为著作佐郎还京师。建中靖国元年(1101),授尚书礼部员外郎、哲宗实录院检讨官、神宗国史编修官。他都再三上表辞谢而求外任,不许,只得改除吏部郎中。七月间,苏轼的病逝,使他悲痛深钜,一腔真挚情意尽数倾注到《祭端明苏公文》中。

然而,政局变幻难测。向太后去世,徽宗又绍述熙宁、元丰,改元祟宁、党论复起。晁补之为言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但任职才数月,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朝廷局势却急剧变化,再穷治元佑及元符末旧臣。补之遂于秋日离任,由吏部改授密州,又改�州,然皆不许。九月,宰相蔡京籍司马光、苏轼等一百二十人罪状,谓之奸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皆在其中。补之乃管勾江州太平观,退返金乡家园闲处,是年已过五十,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废黜生涯。这一阶段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诗、词、文各体具备,多方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和复杂矛盾的心绪,取得较大成绩。到大观二年(1180),政局渐有缓和,补之先是改提西京祟福宫,又改提举南京鸿庆宫。大观四年诣吏部侯调,得起知达州,寻改泗州。是年中秋日病卒官舍,终年五十八岁。

文学成就
晁补之在诗、文、词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四《鸡肋集》提要说:“今观其集,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聚,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逡迈,并驾于张、秦之间,亦未知孰为先后。”又卷一百九十八《晁无咎词》提要云:“其词神姿高秀,与轼可肩随。”胡仔在《苕溪渔隐坐话前集》卷五十一中则特别提出:“余观《鸡肋集》,惟古乐府是共所长,辞格俊逸可喜。”

他的散文擅长描绘山林景物,名篇有《照碧堂记》、《拱翠堂记》、《有竹堂记》等,而以《新城游北山记》最为脍炙人口: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亦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嘴,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晁氏善于继承柳宗元写山水游记的传统,风格峭刻峻洁,语言凝练简朴。此文可见一斑。
他的诗风与耒来接近,而且以乐府诗见长。他的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如《豆叶黄》:蒹葭苍,豆叶黄,南村不见冈,北村十顷强。东家东满箱,西家未上场。豆叶黄,野离离,鼠窟之,兔入畦。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衔角复衔箕。豆叶黄谷又熟。翁媪衰,�糜粥。豆叶黄,叶黄不独豆。白黍堪作酒,瓠大枣红皱。豆叶黄,穰穰何朊朊,腰镰独健妇,大男往何许?官家教弓刀,要汝杀贼去。这是一幅农村的风俗画,它画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负担的沉重。

作者的另一首著名的长篇歌行《芳仪怨》,是写南唐后主李煜的妹妹入宋后嫁孙某,又在宋辽战争中被辽圣宋所掳,封为芳仪的悲剧:“秦淮潮水钟山树,塞北江南易怀土”,“国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云信流传”,辞句凄宛动人,当时曾传诵一时。晁补之的词风颇能追步苏轼。如〔洞仙歌〕《填卢仝词》就是效法苏轼的〔哨遍〕之隐括陶潜的《归去来辞》的。〔模鱼儿〕《东皋寓居》则被公认为其代表作:买陂塘,旋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识破。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幕。
此词先是描述归来园的清丽景色,充分呈现啸傲风月、寄兴诗酒的意趣襟怀;过片转而悔痛年轻时徒然为馆阁侍臣消磨岁月,接着迭用旧典坐实儒冠误人,一时的荣华显赫也不足恃,总不如归隐高蹈。证诸有关史实及他的生平,就会明白晁补之心中实在是积郁着一股不易消解的愤懑,所以才激出“功名浪语”的反笔,质率径直,酣畅奔泻,以气象的阔大见长,全然不同于传统艺术规范的密丽婉曲。故《气概》卷四说:“无咎词堂庑颇大,人知辛稼轩〔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为后来名家所竞效,其实辛词所本,即无咎〔摸鱼儿〕‘买坡塘旋栽杨柳’之波澜也。”此外,如〔一丛花〕《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于此声中为辞,依韵和答》二首,简直同〔摸鱼儿〕如出出一辙,只不过有些句子情绪更加激切,吐属更为率直发露,犹似骨鲠塞喉,尽出方快。这与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风格实在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说晁补之属豪放词家,师承苏轼,只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章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合乎词的当行本色。如他的〔引驾行〕“梅精琼绽”一词,起首说春光满园,人却独自落泪,中间略事点染,歇拍便揭示出“忆年时,把罗袂”的缘由:全在旧情难忘啊!过片转过笔意呼应,只写了恋人留在印象最深处的一个细微动作,则她的风采便跃然可见。
那艳红的樱桃仿佛一根基线,将今春与去春连缀起来,韵华依然,芳姿历历能迹,人竟一去无音讯,当时的离别实出无奈,但此情有谁知,又堪向谁人道呢!全词用铺叙手法,章法缜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率拙间饶见浑厚气,表现出作为驾驭长调的能力,得益于柳永处实多。又如〔鹧鸪天〕,上阕先以“欲上面湖”虚似,暗示蛰居贬地的苦闷,随之点明“还思”齐州风物景光的本旨,见出眷念挚情。下厥慨喟年华渐老去,犹自连蹇仕途,以后纵或有幸重游旧境,只怕也没有当时豪兴了。词中即景言情,于轻歌微吟间透出流连迟回的惆怅,虽淡淡,却余味缭绕不尽,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50399.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4 01:19

晁补之(1053-1110)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来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啸傲田园。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晁补之早年从父晁端友游宦杭州,携文谒苏轼,深受嘉许。苏轼称其"於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晁君成诗集引》)于是知名。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吴曾认为四学士中,"秦、晁长于议论",张文潜有"晁论峥嵘走珠玉"之句(《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他的记叙体散文,如《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等,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叙议交织,均可看出苏(轼)文的影响。
晁补之词今存 160余首,风格与东坡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而绮艳语较少。有的篇什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索"(〔满江红〕),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
著作《宋史·气文志》录有《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另补之间现存一百六十余首,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人生经历
高祖迪,赠刑部侍郎。曾祖宗简为尚书刑部郎中,知越州,赠特进吏部尚书。又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少傅。迥子宗悫官至参知政事,可谓名重一时。可是后来这一显赫的世家大族却逐渐衰落下来。补之父晁端友仅做过上虞令、新城令之类小官。而少年时代的晁补之,随父亲游官四方,曾一度寓居洛阳。治平元年(1084),他十二岁时,从父仕会稽(今浙江绍兴),过曹娥江,游上虞观海。此后一直在江南各地,历览胜览,开拓了胸襟眼界。
熙宁四年(1071)冬,苏轼通判杭州,时晁补之正待父杭之新城,以久慕轼大各,乃往拜谒。乃听到苏轼议论,遂退而撰《七述》,备述钱塘山川风物之秀丽。苏轼读后大为赞叹,“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传)这是二人订交之始,此后直贯终生,对晁补之影响极深远。熙宁八年,晁端友病卒京师昭得坊,官终著作佐郎。补之因家贫,竟不能以时葬,引为终身憾事。这年他才二十三岁,即奉母归巨野故里,耕读度日,常常为衣食困窘叹息。这一段艰苦岁月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痕迹。
直到元丰二年(1029)举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改充北京国子监教授,才步入坎坷的仕官生涯。元佑元年(1086),哲宗即位,高太后执政,旧党得主国是。晁补之被召试京师,除太学正。不久,又以执政李清臣荐,除秘书省正字。时苏轼任翰林学士,黄庭坚、张耒等俱供职馆阁,他们诗酒酬唱,度过一生中最惬意的时期。不过,晁补之虽居官京师,却因生性清孤耿介,不事干谒,一直未能摆脱穷苦的困扰。元佑五年,他终因校书郎官奉微薄,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两年后又被召还朝,除秘书省著作佐郎。时期朝政动荡,哲宗亲政,用章忄享为相、倡绍述之说,新党复起,乃尽逐元佑相臣。晁补之于绍圣元年(1094)出知济州(今山东济南)。
以后,章忄享又兴史祸,晁补之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遂于绍圣二年,敕降通判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到贬所不久,又以岳父杜纯弟杜■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为避亲嫌,改差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县)。朝廷纷争倾轧继续缴烈。绍圣四年(1097),党讫起,再治元 旧臣。晁补之亦亦在籍中,被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盐酒税,乃匆匆赶赴贬所。不料行到丹阳途中,母杨氏夫人病殁,即奉灵柩还乡,服丧家居。到元符元年(1098),因嫌巨里地方低卑贫薄,便迁居金乡(今山东金乡县)城东。次年夏服除,改监信州(今江西上饶)盐酒税。一年后,政局又起变化,由于哲宗病逝,徽宗即位,皇太后听政,复用元佑党人。晁补之得遇赦,被召为著作佐郎还京师。建中靖国元年(1101),授尚书礼部员外郎、哲宗实录院检讨官、神宗国史编修官。他都再三上表辞谢而求外任,不许,只得改除吏部郎中。七月间,苏轼的病逝,使他悲痛深钜,一腔真挚情意尽数倾注到《祭端明苏公文》中。
然而,政局变幻难测。向太后去世,徽宗又绍述熙宁、元丰,改元祟宁、党论复起。晁补之为言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但任职才数月,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朝廷局势却急剧变化,再穷治元佑及元符末旧臣。补之遂于秋日离任,由吏部改授密州,又改 州,然皆不许。九月,宰相蔡京籍司马光、苏轼等一百二十人罪状,谓之奸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皆在其中。补之乃管勾江州太平观,退返金乡家园闲处,是年已过五十,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废黜生涯。这一阶段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诗、词、文各体具备,多方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和复杂矛盾的心绪,取得较大成绩。到大观二年(1180),政局渐有缓和,补之先是改提西京祟福宫,又改提举南京鸿庆宫。大观四年诣吏部侯调,得起知达州,寻改泗州。是年中秋日病卒官舍,终年五十八岁。
文学成就
晁补之在诗、文、词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四《鸡肋集》提要说:“今观其集,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聚,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逡迈,并驾于张、秦之间,亦未知孰为先后。”又卷一百九十八《晁无咎词》提要云:“其词神姿高秀,与轼可肩随。”胡仔在《苕溪渔隐坐话前集》卷五十一中则特别提出:“余观《鸡肋集》,惟古乐府是共所长,辞格俊逸可喜。”
他的散文擅长描绘山林景物,名篇有《照碧堂记》、《拱翠堂记》、《有竹堂记》等,而以《新城游北山记》最为脍炙人口: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亦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嘴,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晁氏善于继承柳宗元写山水游记的传统,风格峭刻峻洁,语言凝练简朴。此文可见一斑。
他的诗风与耒来接近,而且以乐府诗见长。他的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如《豆叶黄》:蒹葭苍,豆叶黄,南村不见冈,北村十顷强。东家东满箱,西家未上场。豆叶黄,野离离,鼠窟之,兔入畦。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衔角复衔箕。豆叶黄谷又熟。翁媪衰, 糜粥。豆叶黄,叶黄不独豆。白黍堪作酒,瓠大枣红皱。豆叶黄,穰穰何朊朊,腰镰独健妇,大男往何许?官家教弓刀,要汝杀贼去。这是一幅农村的风俗画,它画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负担的沉重。
作者的另一首著名的长篇歌行《芳仪怨》,是写南唐后主李煜的妹妹入宋后嫁孙某,又在宋辽战争中被辽圣宋所掳,封为芳仪的悲剧:“秦淮潮水钟山树,塞北江南易怀土”,“国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云信流传”,辞句凄宛动人,当时曾传诵一时。晁补之的词风颇能追步苏轼。如〔洞仙歌〕《填卢仝词》就是效法苏轼的〔哨遍〕之隐括陶潜的《归去来辞》的。〔模鱼儿〕《东皋寓居》则被公认为其代表作:买陂塘,旋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识破。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幕。
此词先是描述归来园的清丽景色,充分呈现啸傲风月、寄兴诗酒的意趣襟怀;过片转而悔痛年轻时徒然为馆阁侍臣消磨岁月,接着迭用旧典坐实儒冠误人,一时的荣华显赫也不足恃,总不如归隐高蹈。证诸有关史实及他的生平,就会明白晁补之心中实在是积郁着一股不易消解的愤懑,所以才激出“功名浪语”的反笔,质率径直,酣畅奔泻,以气象的阔大见长,全然不同于传统艺术规范的密丽婉曲。故《气概》卷四说:“无咎词堂庑颇大,人知辛稼轩〔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为后来名家所竞效,其实辛词所本,即无咎〔摸鱼儿〕‘买坡塘旋栽杨柳’之波澜也。”此外,如〔一丛花〕《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于此声中为辞,依韵和答》二首,简直同〔摸鱼儿〕如出出一辙,只不过有些句子情绪更加激切,吐属更为率直发露,犹似骨鲠塞喉,尽出方快。这与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风格实在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说晁补之属豪放词家,师承苏轼,只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章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合乎词的当行本色。如他的〔引驾行〕“梅精琼绽”一词,起首说春光满园,人却独自落泪,中间略事点染,歇拍便揭示出“忆年时,把罗袂”的缘由:全在旧情难忘啊!过片转过笔意呼应,只写了恋人留在印象最深处的一个细微动作,则她的风采便跃然可见。
那艳红的樱桃仿佛一根基线,将今春与去春连缀起来,韵华依然,芳姿历历能迹,人竟一去无音讯,当时的离别实出无奈,但此情有谁知,又堪向谁人道呢!全词用铺叙手法,章法缜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率拙间饶见浑厚气,表现出作为驾驭长调的能力,得益于柳永处实多。又如〔鹧鸪天〕,上阕先以“欲上面湖”虚似,暗示蛰居贬地的苦闷,随之点明“还思”齐州风物景光的本旨,见出眷念挚情。下厥慨喟年华渐老去,犹自连蹇仕途,以后纵或有幸重游旧境,只怕也没有当时豪兴了。词中即景言情,于轻歌微吟间透出流连迟回的惆怅,虽淡淡,却余味缭绕不尽,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4 00:01

晁补之(1053-1110)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来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啸傲田园。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晁补之早年从父晁端友游宦杭州,携文谒苏轼,深受嘉许。苏轼称其"於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晁君成诗集引》)于是知名。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吴曾认为四学士中,"秦、晁长于议论",张文潜有"晁论峥嵘走珠玉"之句(《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他的记叙体散文,如《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等,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叙议交织,均可看出苏(轼)文的影响。

晁补之词今存 160余首,风格与东坡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而绮艳语较少。有的篇什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索"(〔满江红〕),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

著作《宋史·气文志》录有《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另补之间现存一百六十余首,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人生经历
高祖迪,赠刑部侍郎。曾祖宗简为尚书刑部郎中,知越州,赠特进吏部尚书。又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少傅。迥子宗悫官至参知政事,可谓名重一时。可是后来这一显赫的世家大族却逐渐衰落下来。补之父晁端友仅做过上虞令、新城令之类小官。而少年时代的晁补之,随父亲游官四方,曾一度寓居洛阳。治平元年(1084),他十二岁时,从父仕会稽(今浙江绍兴),过曹娥江,游上虞观海。此后一直在江南各地,历览胜览,开拓了胸襟眼界。

熙宁四年(1071)冬,苏轼通判杭州,时晁补之正待父杭之新城,以久慕轼大各,乃往拜谒。乃听到苏轼议论,遂退而撰《七述》,备述钱塘山川风物之秀丽。苏轼读后大为赞叹,“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传)这是二人订交之始,此后直贯终生,对晁补之影响极深远。熙宁八年,晁端友病卒京师昭得坊,官终著作佐郎。补之因家贫,竟不能以时葬,引为终身憾事。这年他才二十三岁,即奉母归巨野故里,耕读度日,常常为衣食困窘叹息。这一段艰苦岁月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痕迹。
直到元丰二年(1029)举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改充北京国子监教授,才步入坎坷的仕官生涯。元佑元年(1086),哲宗即位,高太后执政,旧党得主国是。晁补之被召试京师,除太学正。不久,又以执政李清臣荐,除秘书省正字。时苏轼任翰林学士,黄庭坚、张耒等俱供职馆阁,他们诗酒酬唱,度过一生中最惬意的时期。不过,晁补之虽居官京师,却因生性清孤耿介,不事干谒,一直未能摆脱穷苦的困扰。元佑五年,他终因校书郎官奉微薄,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两年后又被召还朝,除秘书省著作佐郎。时期朝政动荡,哲宗亲政,用章忄享为相、倡绍述之说,新党复起,乃尽逐元佑相臣。晁补之于绍圣元年(1094)出知济州(今山东济南)。

以后,章忄享又兴史祸,晁补之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遂于绍圣二年,敕降通判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到贬所不久,又以岳父杜纯弟杜■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为避亲嫌,改差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县)。朝廷纷争倾轧继续缴烈。绍圣四年(1097),党讫起,再治元�旧臣。晁补之亦亦在籍中,被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盐酒税,乃匆匆赶赴贬所。不料行到丹阳途中,母杨氏夫人病殁,即奉灵柩还乡,服丧家居。到元符元年(1098),因嫌巨里地方低卑贫薄,便迁居金乡(今山东金乡县)城东。次年夏服除,改监信州(今江西上饶)盐酒税。一年后,政局又起变化,由于哲宗病逝,徽宗即位,皇太后听政,复用元佑党人。晁补之得遇赦,被召为著作佐郎还京师。建中靖国元年(1101),授尚书礼部员外郎、哲宗实录院检讨官、神宗国史编修官。他都再三上表辞谢而求外任,不许,只得改除吏部郎中。七月间,苏轼的病逝,使他悲痛深钜,一腔真挚情意尽数倾注到《祭端明苏公文》中。

然而,政局变幻难测。向太后去世,徽宗又绍述熙宁、元丰,改元祟宁、党论复起。晁补之为言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但任职才数月,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朝廷局势却急剧变化,再穷治元佑及元符末旧臣。补之遂于秋日离任,由吏部改授密州,又改�州,然皆不许。九月,宰相蔡京籍司马光、苏轼等一百二十人罪状,谓之奸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皆在其中。补之乃管勾江州太平观,退返金乡家园闲处,是年已过五十,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废黜生涯。这一阶段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诗、词、文各体具备,多方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和复杂矛盾的心绪,取得较大成绩。到大观二年(1180),政局渐有缓和,补之先是改提西京祟福宫,又改提举南京鸿庆宫。大观四年诣吏部侯调,得起知达州,寻改泗州。是年中秋日病卒官舍,终年五十八岁。

文学成就
晁补之在诗、文、词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四《鸡肋集》提要说:“今观其集,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聚,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逡迈,并驾于张、秦之间,亦未知孰为先后。”又卷一百九十八《晁无咎词》提要云:“其词神姿高秀,与轼可肩随。”胡仔在《苕溪渔隐坐话前集》卷五十一中则特别提出:“余观《鸡肋集》,惟古乐府是共所长,辞格俊逸可喜。”

他的散文擅长描绘山林景物,名篇有《照碧堂记》、《拱翠堂记》、《有竹堂记》等,而以《新城游北山记》最为脍炙人口: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亦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嘴,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晁氏善于继承柳宗元写山水游记的传统,风格峭刻峻洁,语言凝练简朴。此文可见一斑。
他的诗风与耒来接近,而且以乐府诗见长。他的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如《豆叶黄》:蒹葭苍,豆叶黄,南村不见冈,北村十顷强。东家东满箱,西家未上场。豆叶黄,野离离,鼠窟之,兔入畦。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衔角复衔箕。豆叶黄谷又熟。翁媪衰,�糜粥。豆叶黄,叶黄不独豆。白黍堪作酒,瓠大枣红皱。豆叶黄,穰穰何朊朊,腰镰独健妇,大男往何许?官家教弓刀,要汝杀贼去。这是一幅农村的风俗画,它画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负担的沉重。

作者的另一首著名的长篇歌行《芳仪怨》,是写南唐后主李煜的妹妹入宋后嫁孙某,又在宋辽战争中被辽圣宋所掳,封为芳仪的悲剧:“秦淮潮水钟山树,塞北江南易怀土”,“国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云信流传”,辞句凄宛动人,当时曾传诵一时。晁补之的词风颇能追步苏轼。如〔洞仙歌〕《填卢仝词》就是效法苏轼的〔哨遍〕之隐括陶潜的《归去来辞》的。〔模鱼儿〕《东皋寓居》则被公认为其代表作:买陂塘,旋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识破。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幕。
此词先是描述归来园的清丽景色,充分呈现啸傲风月、寄兴诗酒的意趣襟怀;过片转而悔痛年轻时徒然为馆阁侍臣消磨岁月,接着迭用旧典坐实儒冠误人,一时的荣华显赫也不足恃,总不如归隐高蹈。证诸有关史实及他的生平,就会明白晁补之心中实在是积郁着一股不易消解的愤懑,所以才激出“功名浪语”的反笔,质率径直,酣畅奔泻,以气象的阔大见长,全然不同于传统艺术规范的密丽婉曲。故《气概》卷四说:“无咎词堂庑颇大,人知辛稼轩〔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为后来名家所竞效,其实辛词所本,即无咎〔摸鱼儿〕‘买坡塘旋栽杨柳’之波澜也。”此外,如〔一丛花〕《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于此声中为辞,依韵和答》二首,简直同〔摸鱼儿〕如出出一辙,只不过有些句子情绪更加激切,吐属更为率直发露,犹似骨鲠塞喉,尽出方快。这与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风格实在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说晁补之属豪放词家,师承苏轼,只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章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合乎词的当行本色。如他的〔引驾行〕“梅精琼绽”一词,起首说春光满园,人却独自落泪,中间略事点染,歇拍便揭示出“忆年时,把罗袂”的缘由:全在旧情难忘啊!过片转过笔意呼应,只写了恋人留在印象最深处的一个细微动作,则她的风采便跃然可见。
那艳红的樱桃仿佛一根基线,将今春与去春连缀起来,韵华依然,芳姿历历能迹,人竟一去无音讯,当时的离别实出无奈,但此情有谁知,又堪向谁人道呢!全词用铺叙手法,章法缜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率拙间饶见浑厚气,表现出作为驾驭长调的能力,得益于柳永处实多。又如〔鹧鸪天〕,上阕先以“欲上面湖”虚似,暗示蛰居贬地的苦闷,随之点明“还思”齐州风物景光的本旨,见出眷念挚情。下厥慨喟年华渐老去,犹自连蹇仕途,以后纵或有幸重游旧境,只怕也没有当时豪兴了。词中即景言情,于轻歌微吟间透出流连迟回的惆怅,虽淡淡,却余味缭绕不尽,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50399.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4 02:53

晁补之(1053-1110)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来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啸傲田园。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晁补之早年从父晁端友游宦杭州,携文谒苏轼,深受嘉许。苏轼称其"於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晁君成诗集引》)于是知名。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吴曾认为四学士中,"秦、晁长于议论",张文潜有"晁论峥嵘走珠玉"之句(《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他的记叙体散文,如《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等,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叙议交织,均可看出苏(轼)文的影响。

晁补之词今存 160余首,风格与东坡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而绮艳语较少。有的篇什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索"(〔满江红〕),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

著作《宋史·气文志》录有《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另补之间现存一百六十余首,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详细资料:http://bk.baidu.com/view/50399.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4 04:45

晁补之 (1053~1110) 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官至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有《谒岱祠纪事》诗及白龙池元佑三年(1088年)题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4 01:19

晁补之(1053-1110)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来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啸傲田园。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晁补之早年从父晁端友游宦杭州,携文谒苏轼,深受嘉许。苏轼称其"於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晁君成诗集引》)于是知名。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吴曾认为四学士中,"秦、晁长于议论",张文潜有"晁论峥嵘走珠玉"之句(《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他的记叙体散文,如《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等,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叙议交织,均可看出苏(轼)文的影响。
晁补之词今存 160余首,风格与东坡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而绮艳语较少。有的篇什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索"(〔满江红〕),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
著作《宋史·气文志》录有《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另补之间现存一百六十余首,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人生经历
高祖迪,赠刑部侍郎。曾祖宗简为尚书刑部郎中,知越州,赠特进吏部尚书。又高叔祖晁迥,宋真宗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太子少傅。迥子宗悫官至参知政事,可谓名重一时。可是后来这一显赫的世家大族却逐渐衰落下来。补之父晁端友仅做过上虞令、新城令之类小官。而少年时代的晁补之,随父亲游官四方,曾一度寓居洛阳。治平元年(1084),他十二岁时,从父仕会稽(今浙江绍兴),过曹娥江,游上虞观海。此后一直在江南各地,历览胜览,开拓了胸襟眼界。
熙宁四年(1071)冬,苏轼通判杭州,时晁补之正待父杭之新城,以久慕轼大各,乃往拜谒。乃听到苏轼议论,遂退而撰《七述》,备述钱塘山川风物之秀丽。苏轼读后大为赞叹,“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宋史》本传)这是二人订交之始,此后直贯终生,对晁补之影响极深远。熙宁八年,晁端友病卒京师昭得坊,官终著作佐郎。补之因家贫,竟不能以时葬,引为终身憾事。这年他才二十三岁,即奉母归巨野故里,耕读度日,常常为衣食困窘叹息。这一段艰苦岁月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痕迹。
直到元丰二年(1029)举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改充北京国子监教授,才步入坎坷的仕官生涯。元佑元年(1086),哲宗即位,高太后执政,旧党得主国是。晁补之被召试京师,除太学正。不久,又以执政李清臣荐,除秘书省正字。时苏轼任翰林学士,黄庭坚、张耒等俱供职馆阁,他们诗酒酬唱,度过一生中最惬意的时期。不过,晁补之虽居官京师,却因生性清孤耿介,不事干谒,一直未能摆脱穷苦的困扰。元佑五年,他终因校书郎官奉微薄,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两年后又被召还朝,除秘书省著作佐郎。时期朝政动荡,哲宗亲政,用章忄享为相、倡绍述之说,新党复起,乃尽逐元佑相臣。晁补之于绍圣元年(1094)出知济州(今山东济南)。
以后,章忄享又兴史祸,晁补之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遂于绍圣二年,敕降通判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到贬所不久,又以岳父杜纯弟杜■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为避亲嫌,改差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县)。朝廷纷争倾轧继续缴烈。绍圣四年(1097),党讫起,再治元 旧臣。晁补之亦亦在籍中,被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盐酒税,乃匆匆赶赴贬所。不料行到丹阳途中,母杨氏夫人病殁,即奉灵柩还乡,服丧家居。到元符元年(1098),因嫌巨里地方低卑贫薄,便迁居金乡(今山东金乡县)城东。次年夏服除,改监信州(今江西上饶)盐酒税。一年后,政局又起变化,由于哲宗病逝,徽宗即位,皇太后听政,复用元佑党人。晁补之得遇赦,被召为著作佐郎还京师。建中靖国元年(1101),授尚书礼部员外郎、哲宗实录院检讨官、神宗国史编修官。他都再三上表辞谢而求外任,不许,只得改除吏部郎中。七月间,苏轼的病逝,使他悲痛深钜,一腔真挚情意尽数倾注到《祭端明苏公文》中。
然而,政局变幻难测。向太后去世,徽宗又绍述熙宁、元丰,改元祟宁、党论复起。晁补之为言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今山西永济),但任职才数月,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朝廷局势却急剧变化,再穷治元佑及元符末旧臣。补之遂于秋日离任,由吏部改授密州,又改 州,然皆不许。九月,宰相蔡京籍司马光、苏轼等一百二十人罪状,谓之奸党,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皆在其中。补之乃管勾江州太平观,退返金乡家园闲处,是年已过五十,从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废黜生涯。这一阶段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诗、词、文各体具备,多方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和复杂矛盾的心绪,取得较大成绩。到大观二年(1180),政局渐有缓和,补之先是改提西京祟福宫,又改提举南京鸿庆宫。大观四年诣吏部侯调,得起知达州,寻改泗州。是年中秋日病卒官舍,终年五十八岁。
文学成就
晁补之在诗、文、词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四《鸡肋集》提要说:“今观其集,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聚,诸体诗俱风骨高骞,一往逡迈,并驾于张、秦之间,亦未知孰为先后。”又卷一百九十八《晁无咎词》提要云:“其词神姿高秀,与轼可肩随。”胡仔在《苕溪渔隐坐话前集》卷五十一中则特别提出:“余观《鸡肋集》,惟古乐府是共所长,辞格俊逸可喜。”
他的散文擅长描绘山林景物,名篇有《照碧堂记》、《拱翠堂记》、《有竹堂记》等,而以《新城游北山记》最为脍炙人口: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亦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嘴,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晁氏善于继承柳宗元写山水游记的传统,风格峭刻峻洁,语言凝练简朴。此文可见一斑。
他的诗风与耒来接近,而且以乐府诗见长。他的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如《豆叶黄》:蒹葭苍,豆叶黄,南村不见冈,北村十顷强。东家东满箱,西家未上场。豆叶黄,野离离,鼠窟之,兔入畦。豕母从豚儿,豕啼豚咿咿,衔角复衔箕。豆叶黄谷又熟。翁媪衰, 糜粥。豆叶黄,叶黄不独豆。白黍堪作酒,瓠大枣红皱。豆叶黄,穰穰何朊朊,腰镰独健妇,大男往何许?官家教弓刀,要汝杀贼去。这是一幅农村的风俗画,它画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负担的沉重。
作者的另一首著名的长篇歌行《芳仪怨》,是写南唐后主李煜的妹妹入宋后嫁孙某,又在宋辽战争中被辽圣宋所掳,封为芳仪的悲剧:“秦淮潮水钟山树,塞北江南易怀土”,“国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云信流传”,辞句凄宛动人,当时曾传诵一时。晁补之的词风颇能追步苏轼。如〔洞仙歌〕《填卢仝词》就是效法苏轼的〔哨遍〕之隐括陶潜的《归去来辞》的。〔模鱼儿〕《东皋寓居》则被公认为其代表作:买陂塘,旋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嘴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识破。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幕。
此词先是描述归来园的清丽景色,充分呈现啸傲风月、寄兴诗酒的意趣襟怀;过片转而悔痛年轻时徒然为馆阁侍臣消磨岁月,接着迭用旧典坐实儒冠误人,一时的荣华显赫也不足恃,总不如归隐高蹈。证诸有关史实及他的生平,就会明白晁补之心中实在是积郁着一股不易消解的愤懑,所以才激出“功名浪语”的反笔,质率径直,酣畅奔泻,以气象的阔大见长,全然不同于传统艺术规范的密丽婉曲。故《气概》卷四说:“无咎词堂庑颇大,人知辛稼轩〔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阕为后来名家所竞效,其实辛词所本,即无咎〔摸鱼儿〕‘买坡塘旋栽杨柳’之波澜也。”此外,如〔一丛花〕《十二叔节推以无咎生日,于此声中为辞,依韵和答》二首,简直同〔摸鱼儿〕如出出一辙,只不过有些句子情绪更加激切,吐属更为率直发露,犹似骨鲠塞喉,尽出方快。这与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风格实在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说晁补之属豪放词家,师承苏轼,只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章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合乎词的当行本色。如他的〔引驾行〕“梅精琼绽”一词,起首说春光满园,人却独自落泪,中间略事点染,歇拍便揭示出“忆年时,把罗袂”的缘由:全在旧情难忘啊!过片转过笔意呼应,只写了恋人留在印象最深处的一个细微动作,则她的风采便跃然可见。
那艳红的樱桃仿佛一根基线,将今春与去春连缀起来,韵华依然,芳姿历历能迹,人竟一去无音讯,当时的离别实出无奈,但此情有谁知,又堪向谁人道呢!全词用铺叙手法,章法缜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跃摇曳,率拙间饶见浑厚气,表现出作为驾驭长调的能力,得益于柳永处实多。又如〔鹧鸪天〕,上阕先以“欲上面湖”虚似,暗示蛰居贬地的苦闷,随之点明“还思”齐州风物景光的本旨,见出眷念挚情。下厥慨喟年华渐老去,犹自连蹇仕途,以后纵或有幸重游旧境,只怕也没有当时豪兴了。词中即景言情,于轻歌微吟间透出流连迟回的惆怅,虽淡淡,却余味缭绕不尽,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4 06:53

我没有,请采纳,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4 02:53

晁补之(1053-1110) 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间调京,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后派任扬州通判,又召回秘书省等职。绍圣初,出知齐州,后来因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连贬应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崇宁追贬元佑旧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后退闲故里,啸傲田园。晚年起知泗州。死于任所。

晁补之早年从父晁端友游宦杭州,携文谒苏轼,深受嘉许。苏轼称其"於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晁君成诗集引》)于是知名。其集有诗赋23卷。杂著散文47卷。诗以古体为多,七律次之。补之喜学韩、欧,骨力遒劲,辞格俊逸。也有失于散缓,散文化倾向较显著。其散文成就高于诗,风格温润典缛,流畅俊迈。吴曾认为四学士中,"秦、晁长于议论",张文潜有"晁论峥嵘走珠玉"之句(《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他的记叙体散文,如《新城游北山记》、《拱翠堂记》等,或即景抒情,描摹真切,或借事寓理,叙议交织,均可看出苏(轼)文的影响。

晁补之词今存 160余首,风格与东坡词相近。写景、咏花、赠和、悼亡而外,还多写贬谪生涯和田园风光,而绮艳语较少。有的篇什气象雄俊,追步东坡,如〔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等篇,词气慷慨,笔如游龙,为后来名家所竞效,有人认为亦是辛弃疾词所本。晁词时有健句豪语,如"牙帐尘昏余剑戟,翠帷月冷虚□索"(〔满江红〕),但缺乏苏词的旷达超妙,而趋于凄壮沉咽。

著作《宋史·气文志》录有《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续楚辞》二十卷、《变离*》二十卷、《鸡肋集》一百卷和《晁补之集》七十卷。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宁二年均遭禁,现存的仅有《鸡肋集》七十集,其中诗赋二十三卷,散文杂著四十七卷,系补之从弟晁谦之于绍兴七年编成刊行于建阳。有明晁■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庆元五年黄汝嘉本、明崇祯八年顾凝远诗瘦阁依宋本重刊本、四部丛刊本。另补之间现存一百六十余首,有明毛晋汲古阁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旧钞《鸡肋集词》一卷本、旧钞《晁补之乐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孙贻端刊《晁氏丛书》本、涵芬楼刊林大椿七卷本、吴昌绶煦楼影刊宋金元明本词本,龙榆生《苏门四学士词·晁氏琴趣外篇》校点本等。

详细资料:http://bk.baidu.com/view/50399.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4 04:45

晁补之 (1053~1110) 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官至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有《谒岱祠纪事》诗及白龙池元佑三年(1088年)题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4 06:53

我没有,请采纳,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4 09:17

晁补之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号归来子,济
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少有才名,年十七,随父赴
杭州新城,著《七述》,谒通判苏轼,自此受知于轼。
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
监教授。元佑中,任太学正,以李清臣荐,召试学士
院,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出判扬
州。绍圣中,坐元佑党,贬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
立,任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大观四年,知泗
州,到任不久病卒,年五十八。《宋史》、《东都事
略》有传。与黄庭坚、秦观、张耒俱从苏轼游,并称
“苏门四学士”。著有《鸡肋集》七十卷,词集六卷,
名《晁氏琴趣外篇》。王灼《碧鸡漫志》谓补之词
“学东坡,韵制得七八”。

迷神引
贬玉溪,对不山作
晁补之
黯黯青山红日暮,
浩浩大江东注。
余霞散绮,
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
在何处。
几点渔灯小,
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
傍前浦。
暗想平生,
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究,
归心阻。
断魂素月,
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
声声怨,为谁苦。
猿鸟一时啼,
惊岛屿。
烛暗不成眠,
听津鼓。

此词写于贬谪途中。词中通过从日暮到夜晚江边
景物的描述,表现了羁旅生活的哀愁和寂寞。全词
“触景生情,复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秾丽周密。譬
之织锦家,真窦氏回文梭也”(贺裳《邹水轩词筌》)。
上片以景起,气象雄浑,景物壮阔。首两句写词
人伫立信江畔所见的景色。青山,本碧绿青翠,说它
“黯黯”,是由于“红日暮”,但斜照下,山色反而显
得雄浑沉厚。这是远望所见。俯视脚下,但见“浩浩
大江东注”,不由人不发出人生如逝水东流的感叹。
“余霞散绮”两句源于谢朓诗“余霞散成绮,澄
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对“红日”、
“大江”的深一层渲染。词用一“向”字,别具意
味。如绮(锦缎)的“余霞”映在淡烟轻雾笼罩的江面
上,一直跟随着流水往前,这样就把“东注”的“浩
浩大江”写得既真实又清空了。
以下三句,直抒情怀“长安”,代指北宋京成汴
梁。晁补之是一个颇想在*上有一番作为的人。他
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在开封府和礼部考试时均名列第
一。“晁张班马手,崔蔡不足云”。黄庭坚称赞他和张
耒如司马迁、班固,而远超过汉代的崔瑗和蔡邕。但
正是这样一个才气纵横,政绩斐然的人,却生潦倒,
功名蹭蹬。所以,这“使人愁”,不只是因为大江东
去,而有着被贬他乡、*失意的深沉内容。此三句
本自李白《登金陵风凰台》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
安不见使人愁”。
上片末四句既从正面用笔,又从侧面暗示时间已
由著而夜:“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
前浦。”渔灯不仅只有几点闪闪烁烁,而且细小微弱;
这时近岸的船坞里,他一片迷潆了。再往稍远的地方
看,航行江面的客船,也降下船帆,靠在前面临水近
岸的地方了。由于近观,渔灯“几点”而“小”,看
到清清楚楚;由于远望,故所见客帆“一片”,给人
以多的感觉。从用字说,“几点”对“一片”,“近
坞”对“前浦”,一写少和多,一写近和远,概括出
词人当时目力所见的空间范围。词人处理情、景、意
的关系,理路清楚,而运笔有起伏,有衬托,以“长
安远”为中枢,前后时间、场景,顿生变化,由高运
绮丽而转所见,词笔极为浑成。
下片一奇峰空起,汪泣恣肆,语调凄切,情感悲
苦,倾吐出满怀衷肠。“自悔儒冠误”,极言心中悲愤
感慨,谓富家子弟养尊处优,而一般读书人往往潦倒
一生。此处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自怨自
艾的情绪跃然纸上。晋人阮籍,佯狂不羁,纵酒颓
放,表现出他对当时*的不满,实际上也是一种远
祸全身的手段。他常驾车独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
痛哭而返。这里词人觉得他和阮籍一样,施展自己的
宏图抱负是不可能了,而羁于谪宦,欲归又不得归。
过片后这四句包含了许许多多难言的辛酸痛楚,读之
令人凄伤。
接下来词人借素月、《竹枝》歌声、猿鸟啼鸣,
对凄苦的情怀,再作更富形象性的渲染。晁补之是济
洲巨野人,此刻贬官信州,从北至南,千里迢迢,烟
树苍茫,面对素月,怎能不为之销魂呢?“平楚”,
谢朓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杨慎称:
“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
楚’犹《诗》所谓‘平林”也”(《升庵诗话》)。
“ 一千里伤平楚”,与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
一带伤心碧”,意境很相近,只是此处由近而远,思
故乡千里迢迢,故望“平楚”而伤情无限。
词人接着又从听觉方面与这种凄苦情怀。《竹枝
歌》,原是巴渝一带的民歌。“聆其音,中黄钟之羽。
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
淇氵仆之艳”(刘禹锡《竹枝词引》)。周邦彦《点绛
唇》“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是说歌声作用于人,
只感到怨苦。“为谁苦”?用似问非问的提示,而且前
用“声声怨”加重形容,便更觉其苦深。
随后又写岛屿上的猿啼鸟鸣,呼应开头的“大江
东注”,表明作者的往处在江水湄。“一时啼”,有时
断时续之意。正当夜深人静他心情刚刚平静下来时,
那突然一声猿啼,一声鸟鸣,就更会产生凄凉之感。
说“惊岛屿”是婉语,因为岛屿突出于江心,本是无
情之物,都为之而惊,那么人之“惊”更可想而知
了。
“烛暗”夜深仍未成眠,猿啼鸟鸣也因困倦而睡
去了吧。渡口停泊的船只,发出了开航的鼓声信号,
表明天色将明,而人之彻夜未眠又可知。烛暗,表明
夜己深。
这首词情景深化,意境淡远凄清,一派怨思哀绪
盘旋而下,贯注在字里行间。全词虽多用典故与前贤
成句,但由于出自真情挚意,所以不觉为累,反倒生
发牵引,更丰富深化了词旨,使之余味溢于言外。

水龙吟
次歆林圣予惜春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
带风伴雨如驰骤。
幽葩细萼,
小园低槛,
壅培未就。
吹尽繁红,
占春长久,
不如垂柳。
算春常不老,
人愁春老,
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
忍轻辜、
芳醪经口。
那知自是,
桃花结子,
世上功名,
老来风味,
春归时候。
不因春瘦。
樽前痛饮,
狂歌似旧,
情难依旧。

本篇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
不厌其详尽发露,全在于真情贯注,气势充沛,所以
不必以蕴藉空灵之格求之。
上片起首五句先表达一般惜春之意,但写到花的
地方,都别有寓意,说被吹落的花,是些在“小园低
槛”之中,“壅培未就”的嫩花小朵,一经风雨,便
已吹扫净尽;而垂柳经春,由鹅黄而翠绿,而密可
藏鸦,春二三月正是柳芽萌发以至茁壮成长的时期。
“ 吹尽繁红,占春最久,不如垂柳。”占春最久”是
相对“繁红”易尽而言的,这里不仅有物情的体会,
有哲理的蕴藏,也反映了作者兴趣的所注。
以下四句“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
间有。”四序代谢,春去复来,从远看,是“春常不
老”,这是第一点。春花易谢,春柳不凋,从长近时
看,春总是“发生”的季节。《尔雅》云:“春为发
生。”这是春“不老”的第二点。人因春去而愁“春
老”,自然界不任其咎,只是人们自己在那里多愁善
感罢了。作者写到这里,在“惜春”这个题目上已把
自己的见解阐述清楚,使用的不是如陈季常《无愁可
解》那样纯是理性的语言,它有景语,有情语,也有
一点苏东坡的旷逸之气。
过片接过上文“春常不老”“愁只是、人间有”
的命题,结合人们包括自己所谓春恨表现,自嘲自
解。“春恨十常*,忍轻辜、芳醪经口”,化用“世
间不如意事十常*”的成语,说明每当春去匆匆,
风雨摧花时,必生怅恨,唯有借酒遣之。这是自嘲。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桃花之落,是
因为它要结实了,而不是春之无情,有意造成“红
瘦”的局面。语本中唐诗人王建《宫词》“树头树底
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
恨五更风。”的诗意。说明白了这是自然规律,那么
春恨便无须发生了。这是自解。以上就“惜春”题目
反复推究,把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从物理和哲理上加
以剖析,心理上的疙瘩似乎可以消除,但作者之所以
费如许笔墨写出他已经明白了的自然界的道理,却是
为了衬托出他还不曾明白、不能解决、正在苦恼的政
治、人生方面的“春归”问题。这才是这首词的主
旨。
“世上功名三句”直接切入主题。“世上功名”
是为国家立功扬名,在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心目中有
一个从读书、应试、为官到建功立业的打算。“老来
风味”:人生一世,由少而壮而老的最后阶段。而这
两方面,在作者此时来说,都已到了“春归时候”,
即事业无成,人已老大。词的这几句便反映了他的思
想感慨。“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纵能
借歌酒自我排遣,奈何已失的*上的和人生的青春
不能恢复,豪情难似旧时,这才是作者所无法譬解的
那种“惜春”之情。
此词写“惜春”题目,而落笔颇与他人不同,抒
情融以说理,理性多于感情,在惜春词中别具一格。

摸鱼儿
东皋寓居
晁补之
买陂塘、
旋栽杨柳,
依稀淮岸湘浦。
东皋嘉雨新痕涨,
消嘴鹭来鸥聚。
堪爱处,
最好是、
一川夜月光流渚。
无人独舞。
任翠幄张天,
柔茵藉地,
洒尽未能去。
青绫被,
莫忆金闺故步。
儒冠曾把身误。
弓刀千骑成何事?
荒了邵平瓜圃。
君试觑,
满青镜、
星星鬓影今如许!
功名浪语。
便似得班超,
封候万里,
归计恐迟暮。

此词为作者的代表作,作于晁氏贬谪回乡后居于
东山“归去来园”时。词中不仅描写了园中胜景,而
且抒发全词借议论抒怀,情真意挚,气势豪迈,连用
典故而能流转自如,一气贯注。
上片描绘出一幅冲淡平和,闲适宁静的风景画:
陂塘杨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的青
山绿水。东皋新雨,草木葱茏,山间溪水的涨痕清晰
可辨,沙州上聚集着白鹭、鸥鸟,一片静穆明净的景
色。然而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满山明月映照着溪
流,将那一川溪水与点点沙洲裹上了一层银装。以
“ 一川”形容夜月,可见月色朗洁,清辉遍照。“光
流渚”三字则将宁谧的月色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浑
然一体,那滔滔汩汩流动着的,难以辩识那是溪水还
是月光。完全是一幅动静谐和的山中月夜图。面对着
此景,词人翩然起舞,头上是浓绿的树幕,脚底有如
茵的柔草,偌大的世界好象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尽情
地领略这池塘月色,酒尽了还不忍离开。词之上片,
寓情于景。表现了归隐的乐趣。绘色绘影的描写中,
可见到作者“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的高超艺
术表现力。词中用了由大及细,由抽象到具体的写
法,先说园内景色如淮岸湘浦,是大处落墨,总述全
貌。接着写雨至水涨,鸥鹭悠闲,是水边常见景物,
但已见其明丽清幽。最后以“堪爱处”、“最好是”引
出野居幽栖的最佳景象。
下片即景抒情,以议论出之,表现了厌弃官场、
激流勇退的情怀。词人直陈胸臆,以为作官拘束,不
值得留恋,儒冠误身,功名亦难久恃,这一句是从杜
甫《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句化出。他深感
今是昨非,对自己曾跻身官场、虚掷时日表示后悔。
词人开函对镜,已是白发种种,益见功名如过眼云
烟,终为泡影。末句说显赫如班超,也只能长期身居
西域,到了暮年才得还乡。
此词一反传统词家所谓“词须宛转绵丽”的常
规,慷慨磊落,直抒胸臆,辞气充沛,感情爽豁,词
境开阔,颇富豁达,清旷的情趣,与作者的恩师苏东
坡在词风上一脉相承,并对辛弃疾的词作产生了重要
影响。

洞仙歌
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
青烟幂处,
碧海飞金镜。
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
零乱多少寒,
神京远,
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
云母屏开,
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
付与金尊,
投晓共流霞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
看玉做人间,
素秋千顷。

此为赏月词,作于徽宗大观四年(1110)中秋。作
者时任泗州知州。全词从天上到人间,又从人间到天
上,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境界阔大,想象丰富,词气
雄放,与东坡词颇有相似之处。上片,写中秋夜景,
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
辉发”句意,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和“青烟”指
遮蔽月光的云影。“幂”是覆盖之意。夜空象茫茫碧
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云层,象一面金镜飞上
碧空,金色的光辉照亮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
月之突然升起,使人感到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异欣
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
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静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充满凉
意的,悠长寂寞的中秋月夜图,烘托出词人的孤寂心
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美好月色的珍惜眷恋。
以下两句,写因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神京”,
指北宋京城汴梁。蓝桥,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唐裴
鉶《传奇·裴航》云:“书生裴航在鄂渚遇仙人樊夫
人,夫人赠诗云:“一饮琼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
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裴航经
过蓝桥驿,口渴求浆,得遇仙人云英,寻得玉杵臼捣
药百日,与之结为夫妇,一同仙去。裴航捣药时昼作
夜息,夜里见有玉兔待玉杵臼相助夜捣,“雪光辉室,
可鉴毫芒”,此与古代流传的月中有玉兔捣药的传说
相合,故词中引用,以蓝桥神仙窟代指蟾宫月窟。这
两句意思是说,京城邈远难至,倒是这一轮明月,与
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作者为苏门四学十之一,曾
三次任京官,后面两次都是因牵连党争而去职,被贬
外郡;作此词前不久词人虽得脱出党籍,起任泗州知
州,但朝中已无知音。“神京远”的“远”,主要是从
*的含意说的。上面这几句在赞美眷恋中透出了几
分凄清。这时作者已五十八岁,前次去官回家,就已
修葺归来园隐居,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此词
对仕途坎坷,也仅微露怅恨而已,全词的主调,仍然
是旷达豪放的。两句明白点出孤寂心情,意脉紧接上
文,而扬景则由环境景物转到望月抒怀。
下片转写室内宴饮赏月。“水晶帘不下”反用李
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云母屏
开”化用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卷帘、
开屏,都是为使月光遍满,为下文“付与金尊”预作
地步,表现了对明月的极端爱悦。“佳人”脂席间的
女性。“淡指粉”的“淡”字也与月光极协调。水晶
做成的帘子高高卷起,云母屏风已经打开,明月的冷
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筵上的人
频频举怀,饮酒赏月,似乎要把明月的清辉全部纳入
金尊之中,待天晓时同着流霞,一道饮尽。这里把月
下筵面的高雅素美,赏月兴致的无比浓厚,都写到极
致。月光本来无形。作者却赋予它形体,要把它“付
与金尊”,真奇思妙想也。“流霞”本为神话中的仙酒
名,汉王充《论衡·道虚》载,项曼都离家求仙,被
仙人带至月边,饥渴时则饮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
数月不饥。词中语意双关,既指酒,也指朝霞。天晓
时分,月尚未落,朝霞已生;将二者同时倾尽,意思
是说赏月饮酒,打算直到月落霞消方罢。
结尾两句由室内转到室外,包举八荒,丽而且
壮,使通篇为之增色。夜更深,月更明,虽然夜深露
冷,作者赏月的兴致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更加豪壮。
这时他想起《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的一个故事:晋
庾亮在武昌,尝秋夜与诸佐吏殷浩之徒在南楼赏月,
据胡床咏谑。作者觉得在庭中赏月不能尽兴,所以要
象庾亮那样登上南楼,去观赏那月光下如白玉做成的
人无际素白澄澈的清秋气象。古代五行说以秋配金,
其色白,故称秋天为素秋。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
普照大地,可谓奇想自外飞来。它既写月色,也暗含
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象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
意。
关于此词的表现技巧,清人黄蓼园评论说:“前
段从无月看到有月,后段从有月看到月满,层次井
井,而词致奇杰。各段俱有新警语,自觉冰魂玉魄,
气象万千,兴乃不浅。”(《蓼园词选》)分析颇为精
当。全词以月起,以月,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篇中
明写、暗写相结合,将月之色、先、形、神、人对
月之怜爱迷恋,写得极为生动入微。

临江仙
信州作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
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
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
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
犹道不如归。

此词是作者贬谪信州期间的作品,表现了他厌弃
官场而思归故里的思想感情。全词采用侧面抒写的手
法,同时又多处运用前人成句,且做到玉润珠圆,天
衣无缝,表现了词人怀归思远的浩茫心事。
上片以一种表面上谈泊的意境,表露着自己旁徨
苦闷的心情。起首二句说自己谪宦江城,困窘无依,
只能与残僧野寺相依存。这一夸张的说法,流露出一
种委屈孤愤的情绪。下面三句所描绘的是似乎十分恬
淡超脱的隐士生活:在松林捣药,向竹丛漫步,但水
源已到而足犹未驻,云涛四起仍茫然眺远,便分明突
现出一个胸积沉郁者的形象。下片跌进一层,借怨责
一只夜鸟的悲啼,倾诉出自己萦怀难解的谪居之怨,
思乡之苦,构思工巧此词,用一个颇带*的强问句
于过片处,“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即
用啼声打破了上片结句创造的看来宁静的氛围,揭示
出词人内心的并不宁静,又使词意宕开一步,引出下
文披露的怀归之情,确是“承上接下”,才高一筹。
“醉耳”二字用得尤好。古来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常
爱称醉,可实际上他们正是十分清醒地承受着痛愤的
折磨。此处的“醉耳”亦如此,因为他如果真醉了,
又焉能为幽禽的悲啼所震动!接下去的三句明里写鸟
鸣,暗里写心声,层层深入,“月斜西院愈声悲”,一
个“愈”字,说明幽禽的悲鸣一直萦绕耳边,随着时
光的推移,愈来愈使心灵强烈震颤。走出世归隐与世
无争的道路吗?青山虽然无限美好,放浪山林的生
活虽能使自己暂离仕途的烦恼,但终非自己的宿愿,
“不如归去”,一声布谷的哀呼,喊出词人不甘就此
度过余生的郁闷。
这首词巧妙地运用前人成句或化用他词语,表达
了词人愤郁难抑、百无聊赖,心事重重而又思归不得
的苦闷。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
落花风静帆收。
垂杨低映木兰舟。
半篙春水滑,
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
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无计入红楼。
行云归楚峡,
飞梦到杨州。

这首词抒发了一个萍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
词之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寓情。下片承前“愁”
字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之,求之,写出低徊往
昔、憧憬来日的复杂情怀。全词情景交融,通过环境
描写烘托人物的复杂情感,物象婉丽,笔调潇洒,余
韵深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3-04 09:17

晁补之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号归来子,济
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少有才名,年十七,随父赴
杭州新城,著《七述》,谒通判苏轼,自此受知于轼。
元丰二年(1079)进士,授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
监教授。元佑中,任太学正,以李清臣荐,召试学士
院,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出判扬
州。绍圣中,坐元佑党,贬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
立,任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大观四年,知泗
州,到任不久病卒,年五十八。《宋史》、《东都事
略》有传。与黄庭坚、秦观、张耒俱从苏轼游,并称
“苏门四学士”。著有《鸡肋集》七十卷,词集六卷,
名《晁氏琴趣外篇》。王灼《碧鸡漫志》谓补之词
“学东坡,韵制得七八”。

迷神引
贬玉溪,对不山作
晁补之
黯黯青山红日暮,
浩浩大江东注。
余霞散绮,
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
在何处。
几点渔灯小,
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
傍前浦。
暗想平生,
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究,
归心阻。
断魂素月,
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
声声怨,为谁苦。
猿鸟一时啼,
惊岛屿。
烛暗不成眠,
听津鼓。

此词写于贬谪途中。词中通过从日暮到夜晚江边
景物的描述,表现了羁旅生活的哀愁和寂寞。全词
“触景生情,复缘情布景,节节转换,秾丽周密。譬
之织锦家,真窦氏回文梭也”(贺裳《邹水轩词筌》)。
上片以景起,气象雄浑,景物壮阔。首两句写词
人伫立信江畔所见的景色。青山,本碧绿青翠,说它
“黯黯”,是由于“红日暮”,但斜照下,山色反而显
得雄浑沉厚。这是远望所见。俯视脚下,但见“浩浩
大江东注”,不由人不发出人生如逝水东流的感叹。
“余霞散绮”两句源于谢朓诗“余霞散成绮,澄
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对“红日”、
“大江”的深一层渲染。词用一“向”字,别具意
味。如绮(锦缎)的“余霞”映在淡烟轻雾笼罩的江面
上,一直跟随着流水往前,这样就把“东注”的“浩
浩大江”写得既真实又清空了。
以下三句,直抒情怀“长安”,代指北宋京成汴
梁。晁补之是一个颇想在*上有一番作为的人。他
二十七岁考中进士,在开封府和礼部考试时均名列第
一。“晁张班马手,崔蔡不足云”。黄庭坚称赞他和张
耒如司马迁、班固,而远超过汉代的崔瑗和蔡邕。但
正是这样一个才气纵横,政绩斐然的人,却生潦倒,
功名蹭蹬。所以,这“使人愁”,不只是因为大江东
去,而有着被贬他乡、*失意的深沉内容。此三句
本自李白《登金陵风凰台》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
安不见使人愁”。
上片末四句既从正面用笔,又从侧面暗示时间已
由著而夜:“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
前浦。”渔灯不仅只有几点闪闪烁烁,而且细小微弱;
这时近岸的船坞里,他一片迷潆了。再往稍远的地方
看,航行江面的客船,也降下船帆,靠在前面临水近
岸的地方了。由于近观,渔灯“几点”而“小”,看
到清清楚楚;由于远望,故所见客帆“一片”,给人
以多的感觉。从用字说,“几点”对“一片”,“近
坞”对“前浦”,一写少和多,一写近和远,概括出
词人当时目力所见的空间范围。词人处理情、景、意
的关系,理路清楚,而运笔有起伏,有衬托,以“长
安远”为中枢,前后时间、场景,顿生变化,由高运
绮丽而转所见,词笔极为浑成。
下片一奇峰空起,汪泣恣肆,语调凄切,情感悲
苦,倾吐出满怀衷肠。“自悔儒冠误”,极言心中悲愤
感慨,谓富家子弟养尊处优,而一般读书人往往潦倒
一生。此处前句用“暗想”,后句用“自悔”,自怨自
艾的情绪跃然纸上。晋人阮籍,佯狂不羁,纵酒颓
放,表现出他对当时*的不满,实际上也是一种远
祸全身的手段。他常驾车独游,等到路走不通了,便
痛哭而返。这里词人觉得他和阮籍一样,施展自己的
宏图抱负是不可能了,而羁于谪宦,欲归又不得归。
过片后这四句包含了许许多多难言的辛酸痛楚,读之
令人凄伤。
接下来词人借素月、《竹枝》歌声、猿鸟啼鸣,
对凄苦的情怀,再作更富形象性的渲染。晁补之是济
洲巨野人,此刻贬官信州,从北至南,千里迢迢,烟
树苍茫,面对素月,怎能不为之销魂呢?“平楚”,
谢朓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杨慎称:
“楚,丛木也。登高望远,见木杪如平地,故云‘平
楚’犹《诗》所谓‘平林”也”(《升庵诗话》)。
“ 一千里伤平楚”,与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
一带伤心碧”,意境很相近,只是此处由近而远,思
故乡千里迢迢,故望“平楚”而伤情无限。
词人接着又从听觉方面与这种凄苦情怀。《竹枝
歌》,原是巴渝一带的民歌。“聆其音,中黄钟之羽。
其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
淇氵仆之艳”(刘禹锡《竹枝词引》)。周邦彦《点绛
唇》“楚歌声苦,村落黄昏鼓”,是说歌声作用于人,
只感到怨苦。“为谁苦”?用似问非问的提示,而且前
用“声声怨”加重形容,便更觉其苦深。
随后又写岛屿上的猿啼鸟鸣,呼应开头的“大江
东注”,表明作者的往处在江水湄。“一时啼”,有时
断时续之意。正当夜深人静他心情刚刚平静下来时,
那突然一声猿啼,一声鸟鸣,就更会产生凄凉之感。
说“惊岛屿”是婉语,因为岛屿突出于江心,本是无
情之物,都为之而惊,那么人之“惊”更可想而知
了。
“烛暗”夜深仍未成眠,猿啼鸟鸣也因困倦而睡
去了吧。渡口停泊的船只,发出了开航的鼓声信号,
表明天色将明,而人之彻夜未眠又可知。烛暗,表明
夜己深。
这首词情景深化,意境淡远凄清,一派怨思哀绪
盘旋而下,贯注在字里行间。全词虽多用典故与前贤
成句,但由于出自真情挚意,所以不觉为累,反倒生
发牵引,更丰富深化了词旨,使之余味溢于言外。

水龙吟
次歆林圣予惜春
晁补之
问春何苦匆匆,
带风伴雨如驰骤。
幽葩细萼,
小园低槛,
壅培未就。
吹尽繁红,
占春长久,
不如垂柳。
算春常不老,
人愁春老,
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
忍轻辜、
芳醪经口。
那知自是,
桃花结子,
世上功名,
老来风味,
春归时候。
不因春瘦。
樽前痛饮,
狂歌似旧,
情难依旧。

本篇抒写惜春情怀,层层铺叙,多有转折,但却
不厌其详尽发露,全在于真情贯注,气势充沛,所以
不必以蕴藉空灵之格求之。
上片起首五句先表达一般惜春之意,但写到花的
地方,都别有寓意,说被吹落的花,是些在“小园低
槛”之中,“壅培未就”的嫩花小朵,一经风雨,便
已吹扫净尽;而垂柳经春,由鹅黄而翠绿,而密可
藏鸦,春二三月正是柳芽萌发以至茁壮成长的时期。
“ 吹尽繁红,占春最久,不如垂柳。”占春最久”是
相对“繁红”易尽而言的,这里不仅有物情的体会,
有哲理的蕴藏,也反映了作者兴趣的所注。
以下四句“算春常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
间有。”四序代谢,春去复来,从远看,是“春常不
老”,这是第一点。春花易谢,春柳不凋,从长近时
看,春总是“发生”的季节。《尔雅》云:“春为发
生。”这是春“不老”的第二点。人因春去而愁“春
老”,自然界不任其咎,只是人们自己在那里多愁善
感罢了。作者写到这里,在“惜春”这个题目上已把
自己的见解阐述清楚,使用的不是如陈季常《无愁可
解》那样纯是理性的语言,它有景语,有情语,也有
一点苏东坡的旷逸之气。
过片接过上文“春常不老”“愁只是、人间有”
的命题,结合人们包括自己所谓春恨表现,自嘲自
解。“春恨十常*,忍轻辜、芳醪经口”,化用“世
间不如意事十常*”的成语,说明每当春去匆匆,
风雨摧花时,必生怅恨,唯有借酒遣之。这是自嘲。
“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桃花之落,是
因为它要结实了,而不是春之无情,有意造成“红
瘦”的局面。语本中唐诗人王建《宫词》“树头树底
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
恨五更风。”的诗意。说明白了这是自然规律,那么
春恨便无须发生了。这是自解。以上就“惜春”题目
反复推究,把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从物理和哲理上加
以剖析,心理上的疙瘩似乎可以消除,但作者之所以
费如许笔墨写出他已经明白了的自然界的道理,却是
为了衬托出他还不曾明白、不能解决、正在苦恼的政
治、人生方面的“春归”问题。这才是这首词的主
旨。
“世上功名三句”直接切入主题。“世上功名”
是为国家立功扬名,在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心目中有
一个从读书、应试、为官到建功立业的打算。“老来
风味”:人生一世,由少而壮而老的最后阶段。而这
两方面,在作者此时来说,都已到了“春归时候”,
即事业无成,人已老大。词的这几句便反映了他的思
想感慨。“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纵能
借歌酒自我排遣,奈何已失的*上的和人生的青春
不能恢复,豪情难似旧时,这才是作者所无法譬解的
那种“惜春”之情。
此词写“惜春”题目,而落笔颇与他人不同,抒
情融以说理,理性多于感情,在惜春词中别具一格。

摸鱼儿
东皋寓居
晁补之
买陂塘、
旋栽杨柳,
依稀淮岸湘浦。
东皋嘉雨新痕涨,
消嘴鹭来鸥聚。
堪爱处,
最好是、
一川夜月光流渚。
无人独舞。
任翠幄张天,
柔茵藉地,
洒尽未能去。
青绫被,
莫忆金闺故步。
儒冠曾把身误。
弓刀千骑成何事?
荒了邵平瓜圃。
君试觑,
满青镜、
星星鬓影今如许!
功名浪语。
便似得班超,
封候万里,
归计恐迟暮。

此词为作者的代表作,作于晁氏贬谪回乡后居于
东山“归去来园”时。词中不仅描写了园中胜景,而
且抒发全词借议论抒怀,情真意挚,气势豪迈,连用
典故而能流转自如,一气贯注。
上片描绘出一幅冲淡平和,闲适宁静的风景画:
陂塘杨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的青
山绿水。东皋新雨,草木葱茏,山间溪水的涨痕清晰
可辨,沙州上聚集着白鹭、鸥鸟,一片静穆明净的景
色。然而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满山明月映照着溪
流,将那一川溪水与点点沙洲裹上了一层银装。以
“ 一川”形容夜月,可见月色朗洁,清辉遍照。“光
流渚”三字则将宁谧的月色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浑
然一体,那滔滔汩汩流动着的,难以辩识那是溪水还
是月光。完全是一幅动静谐和的山中月夜图。面对着
此景,词人翩然起舞,头上是浓绿的树幕,脚底有如
茵的柔草,偌大的世界好象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尽情
地领略这池塘月色,酒尽了还不忍离开。词之上片,
寓情于景。表现了归隐的乐趣。绘色绘影的描写中,
可见到作者“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的高超艺
术表现力。词中用了由大及细,由抽象到具体的写
法,先说园内景色如淮岸湘浦,是大处落墨,总述全
貌。接着写雨至水涨,鸥鹭悠闲,是水边常见景物,
但已见其明丽清幽。最后以“堪爱处”、“最好是”引
出野居幽栖的最佳景象。
下片即景抒情,以议论出之,表现了厌弃官场、
激流勇退的情怀。词人直陈胸臆,以为作官拘束,不
值得留恋,儒冠误身,功名亦难久恃,这一句是从杜
甫《奉赠韦左丞丈》“儒冠多误身”句化出。他深感
今是昨非,对自己曾跻身官场、虚掷时日表示后悔。
词人开函对镜,已是白发种种,益见功名如过眼云
烟,终为泡影。末句说显赫如班超,也只能长期身居
西域,到了暮年才得还乡。
此词一反传统词家所谓“词须宛转绵丽”的常
规,慷慨磊落,直抒胸臆,辞气充沛,感情爽豁,词
境开阔,颇富豁达,清旷的情趣,与作者的恩师苏东
坡在词风上一脉相承,并对辛弃疾的词作产生了重要
影响。

洞仙歌
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
青烟幂处,
碧海飞金镜。
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
零乱多少寒,
神京远,
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
云母屏开,
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
付与金尊,
投晓共流霞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
看玉做人间,
素秋千顷。

此为赏月词,作于徽宗大观四年(1110)中秋。作
者时任泗州知州。全词从天上到人间,又从人间到天
上,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境界阔大,想象丰富,词气
雄放,与东坡词颇有相似之处。上片,写中秋夜景,
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
辉发”句意,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和“青烟”指
遮蔽月光的云影。“幂”是覆盖之意。夜空象茫茫碧
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云层,象一面金镜飞上
碧空,金色的光辉照亮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
月之突然升起,使人感到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异欣
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
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静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充满凉
意的,悠长寂寞的中秋月夜图,烘托出词人的孤寂心
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美好月色的珍惜眷恋。
以下两句,写因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神京”,
指北宋京城汴梁。蓝桥,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唐裴
鉶《传奇·裴航》云:“书生裴航在鄂渚遇仙人樊夫
人,夫人赠诗云:“一饮琼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
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后裴航经
过蓝桥驿,口渴求浆,得遇仙人云英,寻得玉杵臼捣
药百日,与之结为夫妇,一同仙去。裴航捣药时昼作
夜息,夜里见有玉兔待玉杵臼相助夜捣,“雪光辉室,
可鉴毫芒”,此与古代流传的月中有玉兔捣药的传说
相合,故词中引用,以蓝桥神仙窟代指蟾宫月窟。这
两句意思是说,京城邈远难至,倒是这一轮明月,与
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作者为苏门四学十之一,曾
三次任京官,后面两次都是因牵连党争而去职,被贬
外郡;作此词前不久词人虽得脱出党籍,起任泗州知
州,但朝中已无知音。“神京远”的“远”,主要是从
*的含意说的。上面这几句在赞美眷恋中透出了几
分凄清。这时作者已五十八岁,前次去官回家,就已
修葺归来园隐居,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此词
对仕途坎坷,也仅微露怅恨而已,全词的主调,仍然
是旷达豪放的。两句明白点出孤寂心情,意脉紧接上
文,而扬景则由环境景物转到望月抒怀。
下片转写室内宴饮赏月。“水晶帘不下”反用李
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云母屏
开”化用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卷帘、
开屏,都是为使月光遍满,为下文“付与金尊”预作
地步,表现了对明月的极端爱悦。“佳人”脂席间的
女性。“淡指粉”的“淡”字也与月光极协调。水晶
做成的帘子高高卷起,云母屏风已经打开,明月的冷
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筵上的人
频频举怀,饮酒赏月,似乎要把明月的清辉全部纳入
金尊之中,待天晓时同着流霞,一道饮尽。这里把月
下筵面的高雅素美,赏月兴致的无比浓厚,都写到极
致。月光本来无形。作者却赋予它形体,要把它“付
与金尊”,真奇思妙想也。“流霞”本为神话中的仙酒
名,汉王充《论衡·道虚》载,项曼都离家求仙,被
仙人带至月边,饥渴时则饮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
数月不饥。词中语意双关,既指酒,也指朝霞。天晓
时分,月尚未落,朝霞已生;将二者同时倾尽,意思
是说赏月饮酒,打算直到月落霞消方罢。
结尾两句由室内转到室外,包举八荒,丽而且
壮,使通篇为之增色。夜更深,月更明,虽然夜深露
冷,作者赏月的兴致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更加豪壮。
这时他想起《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的一个故事:晋
庾亮在武昌,尝秋夜与诸佐吏殷浩之徒在南楼赏月,
据胡床咏谑。作者觉得在庭中赏月不能尽兴,所以要
象庾亮那样登上南楼,去观赏那月光下如白玉做成的
人无际素白澄澈的清秋气象。古代五行说以秋配金,
其色白,故称秋天为素秋。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
普照大地,可谓奇想自外飞来。它既写月色,也暗含
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象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
意。
关于此词的表现技巧,清人黄蓼园评论说:“前
段从无月看到有月,后段从有月看到月满,层次井
井,而词致奇杰。各段俱有新警语,自觉冰魂玉魄,
气象万千,兴乃不浅。”(《蓼园词选》)分析颇为精
当。全词以月起,以月,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篇中
明写、暗写相结合,将月之色、先、形、神、人对
月之怜爱迷恋,写得极为生动入微。

临江仙
信州作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
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
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
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
犹道不如归。

此词是作者贬谪信州期间的作品,表现了他厌弃
官场而思归故里的思想感情。全词采用侧面抒写的手
法,同时又多处运用前人成句,且做到玉润珠圆,天
衣无缝,表现了词人怀归思远的浩茫心事。
上片以一种表面上谈泊的意境,表露着自己旁徨
苦闷的心情。起首二句说自己谪宦江城,困窘无依,
只能与残僧野寺相依存。这一夸张的说法,流露出一
种委屈孤愤的情绪。下面三句所描绘的是似乎十分恬
淡超脱的隐士生活:在松林捣药,向竹丛漫步,但水
源已到而足犹未驻,云涛四起仍茫然眺远,便分明突
现出一个胸积沉郁者的形象。下片跌进一层,借怨责
一只夜鸟的悲啼,倾诉出自己萦怀难解的谪居之怨,
思乡之苦,构思工巧此词,用一个颇带*的强问句
于过片处,“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即
用啼声打破了上片结句创造的看来宁静的氛围,揭示
出词人内心的并不宁静,又使词意宕开一步,引出下
文披露的怀归之情,确是“承上接下”,才高一筹。
“醉耳”二字用得尤好。古来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常
爱称醉,可实际上他们正是十分清醒地承受着痛愤的
折磨。此处的“醉耳”亦如此,因为他如果真醉了,
又焉能为幽禽的悲啼所震动!接下去的三句明里写鸟
鸣,暗里写心声,层层深入,“月斜西院愈声悲”,一
个“愈”字,说明幽禽的悲鸣一直萦绕耳边,随着时
光的推移,愈来愈使心灵强烈震颤。走出世归隐与世
无争的道路吗?青山虽然无限美好,放浪山林的生
活虽能使自己暂离仕途的烦恼,但终非自己的宿愿,
“不如归去”,一声布谷的哀呼,喊出词人不甘就此
度过余生的郁闷。
这首词巧妙地运用前人成句或化用他词语,表达
了词人愤郁难抑、百无聊赖,心事重重而又思归不得
的苦闷。

临江仙
晁补之
绿暗汀州三月暮,
落花风静帆收。
垂杨低映木兰舟。
半篙春水滑,
一段夕阳愁。
灞水桥东回首处,
美人新上帘钩。
青鸾无计入红楼。
行云归楚峡,
飞梦到杨州。

这首词抒发了一个萍踪游子的旅愁和乡情。
词之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寓情。下片承前“愁”
字展开,因愁而忆,因忆而思之,求之,写出低徊往
昔、憧憬来日的复杂情怀。全词情景交融,通过环境
描写烘托人物的复杂情感,物象婉丽,笔调潇洒,余
韵深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临沂比较有名的男装品牌 呼伦贝尔市悦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呼伦贝尔中汇实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呼伦贝尔油玉不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如何避免wps卡顿? 属鼠的男人找对象是属什么,属鼠的人和什么属相合 96年鼠的姻缘在哪年 属相相合年份运势提升 2024属鼠找对象属什么最佳 黑客攻击网站能报案吗 黑客攻击报案有用吗 苏门四学士,分别都是谁呢? 市场营销观念 周边的农业银行? 市场营销观念与社会营销观念的本质区别 我所在的位置附近有农业银行营业厅吗 营销观念是什么 小度小度我要去附近的农业银行怎么去? 有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500字 市场营销观念演进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有机化学与我们的生活500字 简述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简述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下列关于社会营销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多选) 附近哪里有农业银行营业厅? 社会营销观念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机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最近的农业银行在哪里附近的农业银行在哪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用途是什么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巨野历史名人 苏门六学士的陈师道 鸡肋集的作者资料 晁补之的人物生平 圣泉寺的主要景点 萧县书画的历史沿革 圣泉寺里有什么景点 岳阳楼记概括段落大意 萄组词两个字有哪些呀!除了葡萄 快来的英文是什么 如图所示:我是华为nova2plus bac al00型的手机? 快点过来英语怎么说 快点过来用英文怎么说 我马上来 怎么说 英语 快来吃饭,用英语怎么说 五花肉烧萝卜的做法窍门 五花肉焖萝卜 家常做法 萝卜炒五花肉做法 白萝卜炖五花肉的常见做法? 五花肉煮白萝卜的做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