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私家藏书编目逐渐形成制度的朝代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03:5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02:12
书院藏书是我国古代藏书的一个特点。书院之名起于唐代,北宋后书院发展成为一种读书、讲学新的教育组织,它的目的在于自由研究学问,讲究身心修养,是理学家或者学者讲学之所。明清时期,书院几乎遍及各省通都大邑,以至穷乡僻壤,这一时期出现了古代比较著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等有名的书院。为了教学和学生读书的便利,书院成为我国古代藏书的一个重要场合,也是我国古代藏书的重要补充。
一、古代藏书的发源
“藏书”一词,始见于《韩非子.喻老》篇。藏书可能为世界历史上所共有,但是我国古代藏书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在《中国藏书通史》中记载:夏代及以前的三皇五帝时代已经出现了众多的文献,夏代文献载体多种多样,夏王室已形成了保存文献的观念,宗庙是夏王室收藏图书“专门的场所”,明确提出了我国的官方藏书早在夏代便已经出现,夏代当为中国藏书之始。
发展到殷商时代开始有了正式的史官,称为“作册”或“史”,他们是王室文献草拟者和保藏者。到了周代,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官称“史”或“太史”,既记载各国当代政事,又负责保藏*文献。《史记》记载老子为“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周王室有目的地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我国古代藏书溯源大抵如此。
二、古代藏书受重视的原因
那么,我们古代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藏书呢?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历代统治者对“文章的重视”,这是我国古代藏书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通过文献书籍是知古的最直接最有效渠道,周天子和诸侯为了知古鉴今,就往往向主管藏书的史官请教。古代帝王直接谈说读书藏书者不多,魏文帝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一个侧面充分表达了历代统治者对藏书的看法,藏书实际上事关统治大业,兴衰盛事,焉能不重视?
宋太祖赵匡胤说:“宰相需用读书人”,他的继承者宋太宗下令编写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书成后他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二三卷,至一年内全部看完,并因此把书名改为《太平御览》。清雍正皇帝说:“读书养气”,体味到了读书可以变化气质。可见,读书有这么多好处,怎么能不重视藏书呢?
其实,更多的朝代则是以实际行动说明其对藏书的重视。继周代有藏书的“藏室”,有执掌藏书之职的*后,秦代也有专门藏书处叫石室。乃至西汉,“武帝置太史公,命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宰相,开献书之路,置书写之官,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
到了魏晋南北朝设有秘书、中外三阁、兰台等国家藏书处,直至隋唐、两宋、明清历代都设有专门的国家藏书机构。有资料表明,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皇家证书——汉武帝刘彻“开献书之路”开始,到清乾隆为修《四库全书》而在全国大规模征书,大约有57位皇帝直接过问并参与征书、藏书事宜,从人员选拔、下诏征书、经费来源、优惠*、机构设置,到整理编目、圈定流通范围等,常常是由皇帝亲自颁发敕令,作为一种国家*行为而实施。正是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我国古代藏书才能绵延不绝、蔚为大观。
第二,历代藏书家的经世致用观。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曾谈到自己忍受奇耻大辱写作《史记》之衷心:“仆诚以著此拈,藏诸私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对于古代许多藏书家的藏书观正是最好的概括。
藏书为了读书,为了经世致用,这种思想藏书观是中国藏书思想的精华。韩非不仅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藏书”一词的人,也是明确主张藏书利用最早的人。他在《三难》篇中说“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于百姓者也。”布于百姓,就是说藏书不能束之高阁,而是要为百姓所用。这种思想为后来藏书家所发扬。
古代藏书的经世致用,不仅有理论,更有其实践。如晋代藏书家范平,有书七千余卷,远近来读者常百余人。南齐崔慰祖聚书万卷,邻里少年来其家借书,他都“亲自取与,未尝与辞”。让藏书对外开放,使所藏之书发挥其培育人才的社会功能,既有和统治者藏书相一致的一面,更有其造福于社会的一面。
三、古代书院的藏书制度
由藏书而刻书,使藏书也真正由藏而达于布,不得不说是对藏书精神的发扬光大,发挥了藏书的更大作用。我国古代藏书能够绵延不绝、源远流长,主要得力于历代统治者对于“文章”和藏书的重视,所以藏书也是自“官家”开始,并随着历史的进程,由官府藏书而至于私家藏书,再发展为寺院藏书和书院藏书,四位一体,四轮并转,进而形成我国古代藏书之大观。
在中国*党的历任领导人中,*是当过教师的人。我们至今还可以读到他上课用的“教案”。作为一个有着与众不同的求学成才经历的人,他对中国的传统教育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总体来讲,批判和否定的多。但是,他对于书院却有着自己的看法。
*是把书院的形式作为自己创设的新型学习组织的典范而提出来的。这里,师生关系、自由研究、课程简而研讨周,是*所推崇的。纵观*对教育问题的一系列论述,这一思想的痕迹处处可见。“书院和学校各有利弊,自修大学乃取其利,去其弊”,就是取古代书院的形式,纳入现代学校的内容,而为适合人性,便利研究的一种特别的组织。
樊克政在《书院史话》一书中提到:“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教育组织形式。其别具一格的教学与组织管理等制度,萌芽于唐,形成于宋,废改于清末,有长达百年以上的发展史。”
从教育史的角度看,促使书院产生并能得到发展的—个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自隋、唐以后,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官学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庸,一些真心求学的士子势必要在官学以外去寻找就学的场所,具有学校性质的书院正适应了这一客观需要。书院的发展及其—整套制度的形成,又是同理学的兴起与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理学对于维护和加强封建统治的作用,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并不为封建统治者所认识,于是理学家们便只好以书院作为从事研究与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而这就势必促进书院的发展及其制度的趋于成熟。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书院对中华文明史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书院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图书事业史的发展,对促进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宋、元、明、清时的著名书院,一般都是当时各地的教育中心,对推进所在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此同时,书院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教学与组织管理等方面还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形成了不少与官学迥然有别的特点,如把从事教学工作与进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不同学派可以在同一书院中讲学,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师生感情甚笃以及管人员较少等。所有这些,不仅丰富了我国的教育遗产,而且也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结:
有的学者指出:“我国古代官学重视人文科学教育,忽视自然科学教育,近年来学者对书院自然科学教育资料的研究,进行医学教学与实践,开展军事教育,中国标准化语言语音及外国语言文字教育等方面的情况,这些研究和资料弥足珍贵。”
从历史的发展看,社会教育都具有许多功能,培养人才只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教育还担负发展文化、开发民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任务。书院的人才模式与官学不同,主要目的是培养儒生,重视德育,既要培养伦理道德型的人才,不求功名利禄。以上,便是中国古代藏书制度发展的相关内容,谢谢您的阅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02:12
在我国古代私家藏书编目录逐渐形成制度的朝代是。时间长了说历史悠久,而且还是非常讨厌的,一般的在很久以前就有了。
在我国古代,私家藏书编目逐渐形成制度的朝代是
藏书可能为世界历史上所共有,但是我国古代藏书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这个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在《中国藏书通史》中记载:夏代及以前的三皇五帝时代已经出现了众多的文献,夏代文献载体多种多样,夏王室已形成了保存文献的观念,宗庙是夏王室收藏图书“专门的场所”,明确提出了我国的官方藏书早在夏代便已经出现,夏代当为中国...
在我国古代私家藏书编目逐渐形成制度的朝代是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zhi度是从战dao国时期产生,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地主阶级的一层建筑,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自产生以来,历朝都实行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到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专制主义中央集...
我国古代藏书发展的背景
至汉代,中国藏书制度逐步确立,刘邦开国之初,修建了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三座国家藏书楼,收藏从秦丞相府、御史府收集的书籍。在管理上,西汉时由御史中臣、太常、太史等兼管图书。从东汉桓帝时开始,国家藏书设置了专门管理机构——秘书监。两汉统治者比较重视文化。鉴于国家藏书甚少,历代帝王从民间各地...
孔子第五位,藏书人是谁
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古代私家藏书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此后私家藏书在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成长期:春秋末期——东汉 孔子是我国第一代私人藏书家我国古代的商周时期,因为学术初萌,典籍较少,出现一个“学术官守”的特殊阶段,因此官府藏书的历史要比私家藏书早近千年。东周以后,周王室逐渐...
我国古代藏书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各个时期情况如何?
中国最早的图书形式——简牍与帛书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书籍,一般指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在一定材料上记录知识并装成卷册的著作物。从文字出现到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图籍,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了图像文字。到了商代后期,汉字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语法构造、能表达一定思想的文字了。这一点...
我国古代藏书主要分为哪几大类我国古代藏书主要分类
我国古代藏书分为书院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和官府藏书四类。其中,官府藏书的历史最为悠久,是我国古代发育最早的古代藏书体系,官府藏书因为有政府权力与国库资财的强力支持而藏书丰厚。官府藏书的特点一、历史悠久。商周的中央政府就设有藏书室,春秋时各诸侯国很早就建立起管理图书典籍的专门机构,并...
我国古代私人藏书的发展如何?
私家藏书的管理首先是要爱惜图书。宋朝史学家司马光同时也是一个藏书家,他讲究图书管理的第一原则就是要“宝惜图书”,他说看书的时候要注意“几案洁净”、“承以方版”,还有特别讲究的是不能“以指爪撮起”。元朝书画名家、藏书家赵孟頫,也说首先要对图书怀有敬意,看书的时候要“净几焚香”,...
中国古代藏书包含哪四个分支
我国古代图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和顺序是是在《隋书·经籍志》中最后确定下来的。具体划分如下:经部:指儒家学说,儒家经书开始有五部,即诗、书、易、礼、春秋,称为“五经”。从唐代到宋代,形成十三经,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纪、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
明清宫廷藏书研究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藏书史的两大主流是宫廷藏书与私家藏书,二者相互影响,但目前对宫廷藏书的研究相对较少。宫廷藏书因其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在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开国君主通常注重宫廷藏书建设,搜求遗书以体现文治。宫廷藏书是历朝历代藏书的主要部分,数量庞大且质量上乘,管理机构严谨,保存条件优越,...
私家藏书风景目录
《中国藏书通史》提要,讲述了中国藏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古籍到电子文献的演变,反映了藏书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特征。《中国私家藏书史》提要,记录了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发展,揭示了藏书家的个人追求和历史意义,丰富了藏书史的内涵。《历代名人与天一阁》提要,讲述了天一阁与历代文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