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02:2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3 06:25
有关楚国历史、地理的一些猜想
提要:
1、《诗•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说明殷商时期,楚人已经居住在南乡“荆楚”之地。同时说明,楚人已有一定的实力可以与商朝抗衡。
2、周公念楚人之德;周成王 上念“文王之师”鬻熊之功,下念楚人保护周公之力。为了安抚楚人,周成王就封鬻熊之曾孙熊绎为子男。楚国才跻身于诸侯之列。
3、楚国初封之地不可能在“淅川龙城”
4、熊绎之封地在“湖北南漳荆山”。
5、周昭王(约公元前1000--前977年)多次伐楚。其地是汉水以南的“荆楚”。昭王南征时,楚人疆界尚未扩展至汉水以北。
《左传》曰“辟在荆山”,《史记》说“居丹阳”。但是“荆山”和“丹阳”之地名很多,究竟在何处,就成了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常见的观点有:
1、安徽当涂小丹阳
《汉书•地理志》谓丹阳属今安徽当涂境,此说为后人所不取。
2、陕西商县
石泉先生认为:熊绎所居丹阳似当在今陕西商县的丹江河谷。 南漳荆山之名乃是西周中叶以后楚国势力南渡汉水后移植而去。(石泉、徐德宽《楚都丹阳地望新探》《江汉论坛》1982年第3期)。
据说,商县一带确有荆山、楚山等地名。但是,各地有“荆山”之名者很多,那个是熊绎的封地,既要符合文献记载,也要与历史现象无违,与各方面的条件都能符合,才有说服力。
至今并没有可靠文献资料证明熊绎之时,楚人在今商县有过活动。商县也不能称“南乡”。故石泉先生之论,不足以服人。
3、湖北秭归丹阳城
括地志云:“归州巴东县东南四里归故城,楚子熊绎之始国也。又熊绎墓在归州秭归县。舆地志云秭归县东有丹阳城,周回八里,熊绎始封也。”《水经注》称今湖北秭归为熊绎之始国。
4、湖北枝江丹阳聚
《史记•楚世家》◇集解徐广曰:“在南郡枝江县。” □正义颍容传例云:“楚居丹阳,今枝江县故城是也。”《左传•桓公二年》正义引宋仲子语,谓丹阳在今湖北枝江。
秭归说与枝江说,同样缺乏可靠证据。与“周公奔楚”等记载不符。
5、河南淅川(龙城)
清人宋翔凤在《过夜录》卷九《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徒郢考》中,则首倡丹阳今河南淅川说。认为丹阳在丹江与淅水的交汇处。淅川在丹江之北,为丹阳地望。
淅川众多楚墓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前七世纪末以后,其地为楚国的一个重要城邑。但是,不能证明它是楚人早期之居处、熊绎之封地(详见后)。
6、湖北南漳“荆山”
南漳“荆山”说,依据相对较多(详见后)。
楚国初封于湖北“南漳荆山”
◇、《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尔雅•释地》曰:“汉南曰荆州”。《周礼•职方》其文曰:“正南曰荆州”。史家对“荆州”看法不一。但是“荆山”,在“荆州”北部、汉水以南(今湖北南漳)还是明确的。《左传》的“熊绎辟在荆山”与《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的“荆(山)”,应当同指湖北南漳之荆山。属山林蛮荒之地。不大可能指淅川或枝江平原之地。
◇、历史上楚国的疆界变动很大,从前11世纪末“先王熊绎,辟在荆山”,仅在”狭小的山林僻壤。到楚成王时“楚地千里”,不仅囊括了江汉之地,还占有南阳盆地及淮河流域。
但是,王室祭礼用的“包茅”,一直是楚人必须向周王进贡的物品。前656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楚,借口之一就是“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包茅”乃楚“荆山”之特产。不当出于商县、秭归、枝江、淅川诸地。故“熊绎辟在荆山”之地望,应当在湖北南漳之荆山。
◇、周昭王(约公元前1000--前977年)多次伐楚。其地不是安徽当涂、陕西商县、湖北秭归、湖北枝江、河南淅川,而是汉水以南的荆楚”。
◇前656年齐桓公以诸侯之师伐楚,责问楚人:“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屈完曰:“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可见周昭王“丧六师于汉”不是在楚国之境内,故屈完可以把“昭王之不复”推诿曰:“君其问诸水滨”。这也是周昭王时,楚人西北疆界还未扩充至汉水以北的一个旁证。
《春秋左传•僖公四年》(前656年):“齐侯以诸侯之师……伐楚。‘……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楚成王使(屈完)对曰:‘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P81]
《史记》“周本纪”:“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P26]
正义帝王世纪云:“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长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讳之。”
◇、楚武王(前740—690年)时,楚人活动中心仍然在江汉之间——今南漳荆山到荆门市一带。从楚国周边的诸侯国来看(请看附图),汉水上、中游两岸,诸侯国密集,故楚国初封之地,不可能在汉水以北。楚武王初、中期,其西北疆界也还未扩充至汉水以北。
前704年楚武王三十七年夏,熊通合诸侯于沈鹿;楚子伐随,战于速杞,随师败绩。前701年楚君次于郊郢。莫敖、斗廉败郧师于蒲*(今湖北东云梦县西)……楚武王时多次攻伐汉水以东的随、郧。如果说楚国当时位于今淅川一带,那他合诸侯于沈鹿、伐随、郧等国时,就要越过罗、绞、谷、鄀、卢戎等众多非友好国家。这在冷兵器时代,是非常困难的。楚国要越过这些国家控制权县和那处,更是难以置信。
◇、“《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汉《孔安国传》:‘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相传卞和得璞于楚荆山,即此。”(《辞源》商务印书馆1983年修订版)。今人郝用威先生已在湖北保康--南漳的“荆山”西南,找到玉璞——“月光石”的原生矿床。可作“楚荆山”在湖北-南漳的旁证。(请看拙文《“和氏璧”故事》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168305&extra=page=1)
总的来说,楚国初封之地不可能在汉水以北的“淅川龙城”,也不可能远到长江岸边的湖北“秭归”、“枝江”。更不可能远到“安徽当涂”。只能是“湖北南漳之荆山”。
楚国初封之地不可能在“淅川龙城”
◇今淅川西南的龙城,在春秋之时是秦、楚之间的小国“鄀”
(前635年)《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秋,秦、晋伐鄀。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鄀之都)。秦人过析隈,入而系舆人以围商密,昏而傅焉。宵,坎血加书,伪与子仪、子边盟者。商密人惧曰:‘秦取析(今西峡)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师。囚申公子仪、息公子边以归。楚令尹子玉追秦师,弗及,遂围陈,纳顿子于顿。”[P121]
(前622年)《左传•文公五年》:“初,鄀叛楚即秦,又贰于楚。夏,秦人入鄀。六人叛楚即东夷。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冬,楚公子燮灭蓼。”[P150]
据此可知,至前622年,今淅川之地的鄀国,仍然是秦、楚争夺的对象。不可能是楚国的初封之地。
◇前617年之前,“鄀”最终为楚国吞并。
(前617年)《左传•文公十年》:“初,楚范巫矞似谓成王与子玉、子西曰:“三君皆将强死。”城濮之役(前632年,楚成王四十年四月),王思之,故使止子玉曰:“毋死。”不及。止子西,子西缢而县绝,王使适至,遂止之,使为商公。沿汉溯江,将入郢。王在渚宫,下,见之。惧而辞曰:“臣免于死,又有谗言,谓臣将逃,臣归死于司败也。”王使为工尹,又与子家谋弑穆王。穆王闻之。五月杀斗宜申及仲归。”[P159]
(前613年,楚庄王元年)《左传•文公十四年》:“楚庄王立,子孔、潘崇将袭群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而伐舒蓼。二子作乱,城郢,而使贼杀子孔,不克而还。八月,二子以楚子出,将如商密。庐戢梨及叔麋诱之,遂杀斗克及公子燮。”[P166]
《左传》“文公十年”之“商”,“文公十四年”之“商密”,就是原“鄀”都商密(今淅川西南李官桥龙城?)。说明前617年,楚穆王九年之时,原“鄀”国已经成为楚国的领土。
前七世纪末——前六世纪,淅川龙城为楚国的一个重要城邑。
◇淅川和尚岭楚墓出土了楚庄王箴尹“克黄升鼎”。克黄在前605年改名为“生”,故有“克黄”铭文的鼎,应该铸造于前605年之前。
前605年,《宣公四年》:“令尹子文。其孙箴尹克黄使于齐,还,及宋,闻乱。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弃君之命,独谁受之?尹,天也,天可逃乎?’遂归,复命而自拘于司败。王思子文之治楚国也,曰:‘子文无后,何以劝善?’使复其所,改命曰生。”[P186]
下寺2号墓中出土大型升鼎的铭文有“王子午”的名字。王子午为“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的弟弟,曾任楚康王的的令尹(子庚)。铭文大意:楚康王某年元月丁亥这一天,王子午选择了精美的黄铜,铸造了礼器鼎,用来祭礼祖先文王,用来乞求长寿……
令尹子庚墓距离和尚岭箴尹克黄墓仅仅400米。
◇楚墓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前七世纪末——前六世纪,淅川龙城为楚国的一个重要城邑。但是,尚不能证明它是熊绎之封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3 06:25
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3 06:26
湖北和湖南大部,荆州为首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3 06:26
应该是湖南湖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3 06:27
湖北和湖南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