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9 02:3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21:16
汉语中只有买卖“东西”而没有买卖“南北”的三个解释:
1.《辞源》里的解释是这样:“此义云物产于四方,约言之曰东西,犹记四季而约言春秋。”《辞源》的解释记载于清代梁章矩《〈浪迹丛谈〉续谈》。
2.民间对“东西”一词流传较广的解释是清代翟灏的一则笔记,大意就是:明崇祯皇帝问辅臣周延儒为什么只有买东西而没有买南北?周延儒答:“南属火,北属水,若在黄昏做晚饭时向别人借火借水,没有不给的;‘给’不能叫交易,因此交易货物只能叫东西。”
3. 与2相比,更通俗的说法是:东属木,西属金;木、金可以放在篮子里,而火、水不能用篮子装,所以“物”称为“东西”,不能称作“南北”。
而“东西”开始成为“物”的代称也有两种说法:
1.首先最早的能追溯到汉朝,但是更多的意见是在唐代。解释是:唐有“洛阳”、“长安”东、西二京,长安又有东、西二市,“东西”作为俗语可以体现出商贾或市民逛集市时东张西望的热闹场景。
2.其他答案中对1也有所提及,但是这种说法近来遭受了挑战,有学者提出:宋代以前文献中“东西”一词的出现频率远远不及更传统的“物”,“动使”一词反而在五代时期被频频用来借代“物”,所以“东西”一词更有可能是北方民族南下造成的“动使”口音被讹传。
最后,其实就“货物”本身的意义而言,历史记载中最早的多是“南北”。
1.南北朝时的《北史·魏收传》中记载:“南北初和……求南货于收。”至今一些怀旧的店铺还有“南北行”、“南货店”等名称。
2.倘若依据出现在文献中的频率判断,明代之后其实是“东西”更安全的时期。明代张燮《东西洋考》中说“西产多珍,东产多矿”。“东矿西珍”不久超越“南北”成为明代海外贸易方言中的“东西”,并进而引申为市肆交易“四方物产”的专称。至少到嘉靖年间苏祐撰写《逌旃璅言》时,已经出现这种今人看起来有些古怪的说法:“世称钱物曰东西,称男子曰南北。……意盖乡语相传有自来矣。”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21:17
东代表着金属,西代表着木材,南代表着水,北代表着火,能用篮子装下的就只有金属金和木材,所以叫买东西。可篮子却装不下水和火,而且水火不相容,不能叫买南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21:17
因为古时候的商业街地形分布,都是东西走向的街道,南北方面多是丧葬用品,比较不吉利,因此人们喜欢说买东西。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2 21:18
因为东和西分别代表着洛阳和长安这两所比较繁华的古城,在这里商贸交通比较发达和繁华,大部分市场交易都是在这个地方进行和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