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的起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8 22:5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2:45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氏族兴旺,人数众多,远在其他姓之上。据说当今李姓人氏大约有1亿,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据史载,李姓原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有一个孙子叫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理官,专管狱讼推断,有些像当代的法官,当时盛行以官职为姓,皋陶也就以“理”为姓。
商朝末年,皋陶后裔有一个叫理征的人,忠心耿耿,多次进谏纣王,当时纣王暴虐无道,沉湎酒色,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他。纣王对理征的多次劝谏很恼火,便把他杀了。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淮阳)人,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家人,于是便逃往豫西。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两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小利贞已经奄奄一息。那里荒无人烟,根本无法找到食物。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野树还有一些“木子”(野果),于是采下来吃,这才保全了性命。*俩逃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县(今河南鹿邑)安家落户。为了表示对“木子”保命的感激,而且理、李同音,可以躲避纣王的追捕,自利贞开始改姓李。这就是李姓的起源。
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数不胜数。从春秋时期的李耳(即老子)开始,战国有大将李牧,汉有“飞将军”李广,晋有以《陈情表》闻名于世的太子洗马李密。唐代更多,有大诗人李白、“鬼才”李贺、李商隐、军事家李靖、书法家李邕。南唐有中主李、后主李煜,宋有思想家李、女词人李清照,明代有杰出医药家李时珍、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清有戏曲理论家李渔、数学家李善兰、小说家李宝嘉、洋务派首领李鸿章,近代有中国*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老一辈*家李富春和李先念、爱国人士李嘉诚等。这一大批李姓中的杰出代表,不仅为李氏赢得了荣誉,也为中华民族创建了不朽的功勋。
李是中国五大姓氏之二,也是现在世界上的第二大姓,人口大约有8700多万。在中国以北方人居多。 在台湾排第五位。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人亦居多。
>>
李姓的起源复杂一些,其始祖名叫皋陶,皋陶可鼎鼎大名,他是黄帝孙子的后裔。皋陶 在尧称帝的时候,曾经担任“大理”,主管司法工作,并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史称“五刑”。皋陶的 子孙世袭其职,经历了虞,夏,商三个朝代,并且以官职为自己的姓氏,人称“理”氏。直至商朝 末年,后代理征,被历史上那个吓人的商纣王*致死,理征被杀次日,他的妻子契和氏携儿子理利贞,赶紧逃难。今天的人都知道,纣这烂王是不好惹的哟。*俩逃难 到伊侯之墟。因为逃难途中曾经躲也真是可怜,饥饿难当了。说来也巧,三天没有吃饭的这母女俩,被一树李子救了命。以后岁月较为太平,契和氏想起那惊险的往事,不免心下感激起那棵李子树来,好像巫术般突然出现,似有灵性。于是更名为“李”。(皋陶祖先为嬴姓,故李氏出自嬴姓。)
在先秦时期,李姓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进入魏晋以后,李氏逐渐发展,成 为当时的中原五大郡姓之一。另外四个是:王,崔,卢,郑。到唐代,因为皇帝姓李的缘故,使得 李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皇帝赐姓给一些人,让他们姓李,更有许多人自己改姓,冒充姓李。 于是,李姓在这三百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从一个影响较小的姓氏,一下子变成了中国的一个大 姓。在唐代以前,李姓主要在北方发展,在唐代,有过三次大的南迁,使得李姓开始遍布全中国。 李姓的主要聚居地有: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襄城,江夏,梓潼,范阳,广汉,梁国, 南阳。
参考资料:八斗文学(http://www.8dou.net)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108524.html?fr=qrl3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22:45
李姓起源{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迁徙分布{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郡望堂号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1、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2、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3、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4、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5、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6、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7、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8、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9、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10、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11、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12、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历史名人{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逸名网:起名|取名|测名 2007-4-2 10:22:35 uname.cn}
李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是在孤军深入,打了胜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作了乃祖的不肖子孙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以后又百计劝降苏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
参考资料:http://www.uname.cn/html/Surname/10_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