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8 21: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6 12:23
李鸿钟
解放初期的聚庆斋糕点铺位于前门外大栅栏东口路北,三间大门脸,金匾黑字。童年时代,多次奉母命来这里购缸炉。
缸炉是一种混糖糕点,高高的正六边形,数个连在一起,掰而食之,炉发“漏”的音。
这就要提到蒲包了,过去人们讲究“礼轻仁义重”,探望老人或满月的妇人,手提个用香蒲编成的小蒲包儿,上盖红纸,用毛笔写上祝语,内装点心或水果。而缸炉也是那时人们常爱提着蒲包送的东西。
老人食用时,掰一小点儿,放入口中,反复地慢慢咀嚼,起磨牙的作用,促进面部的微循环,仿佛越嚼脸色越是红润。
看望坐月子的产妇,除了鸡蛋、小米、红糖、挂面之外,另购聚庆斋的缸炉也是一种时尚。缸炉对产妇的牙回位、护发、免疫系统恢复正常有功效。原理吗?咀嚼缸炉的过程中,正如侯宝林大师所云:加强口腔体操的训练!
糕点厂家,三节最忙,端午节的粽子;八月节的月饼;春节的领衔供品——蜜供尖,老舍先生在小说《正红旗下》中称“塔似蜜供”,结束食品是正月十五闹花灯的元宵。
国际友人说:中国人过年节是一种艺术。粽子,用苇叶裹糯米做的多角形食品,边品边观,怀念古人,欣赏郭沫若大师的《屈原》大剧作,江河龙舟大赛。
月饼,近些年人们吃得最多,忘了早年梅兰芳大师的“嫦娥奔月”,现在没人能演“吹腔”,更不知吴刚与桂花酒。
春节,华人的大节。咱们先人就懂得进入腊月门,贴春联,点红灯,换挂历,馒头上印梅花点,初七初八冻死寒鸦(又指人的脚丫儿),喝腊八粥,泡腊八蒜,人们就融入春节气氛。
蜜供,腊月二十三的领衔供品,用香油、开水、小苏打和面,在案板上擀成薄皮,用毛刷轻轻涂上一层红色,叠成卷,正一刀,反一刀,切成条,用手拧,掰、压扁,在油锅中炸成焦黄,凉透后,再放进白糖、麦芽糖、蜂蜜兑桂花的糖汁里“过浆”,过好浆的糖瓣,码在案板上,然后用湿糖浆像建筑师一样,从基上砌镂空的花砖子墙一样,按尺过在四方形的厚纸板上,一条条摞着往上粘,粘出四壁,再倾斜着粘成四个斜面,顶上再横压竖压几条糖背后,很自然地变为塔形,到春节人们称“蜜供尖”,老舍先生称“蜜供”。
供,就从这个字眼儿,就知道有点“孝敬”的意思。当年蜜供,不单为了吃,而是供佛、祭祖怀念亲情的必需品。
祭祖,京城老人还记得,那时春节,由“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胡同内谁家过年要是连蜜供都没摆上,就会遭到街坊四邻的议论或小瞧。大宅门厅,将太祖父母、祖父母的影像(画像),高挂堂屋,长条案上设摆五供:香炉、香筒、油灯和一对烛台。另摆五碗塔似蜜供、月饼与干鲜果品。
小门小户也用牌位,写下太祖姓名,后辈们分批磕头。让后人能记着先人创业成错之事和生活家史。
元宵,是聚庆斋的春节结束食品。正月十五闹花灯,商店宣传,门前挂上“桃园三结义”,“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红楼百草仕女图”,为猪年带来好财源!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这样喜*火,美好而深情,这是民族情,也系着民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