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家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1: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3:02
春秋末期,随着晋国国君权力的不断衰弱,在晋国也进行着一场“智、韩、赵、魏四家争霸之乱”,最初实力雄厚的智家反而在后来退出了 历史 的舞台。缘由何在?
公元前478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司马光认为,这件事影响了整个战国的格局,故将其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在这里,我姑且称之为,上承春秋,下启战国。
01.当礼教成为笑柄
在八世纪之前,中国人会面都是席地而坐。什么叫席地而坐呢?就是坐在芦苇、竹篾之类编成的席子上,也就是坐在自己的小腿上。那时的叩头只是直起身子,把头深深的俯下。
至于为什么说是笑柄,这源于齐鲁之交的一件事。
公元前478年,齐平公姜骜与鲁哀公姬蒋,在蒙邑进行了一场会谈,蒙邑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蒙阴县,此次见面,发生了一件令齐平公异常尴尬的事情,姜骜对姬蒋行叩头大礼,姬蒋却只是轻轻甩袖,双手一拱,只做了一个揖,便算了事。齐平公当日未曾出言中伤,原是为了以后。
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474年二人再度会盟,齐国壮士抓住姬蒋,*他叩头!
#周王朝之所以在战国时代还一息尚存,司马光将其归结为由于并无名分,司马光认为“天子最重要的责任,莫过于维护礼教;等级是礼教中最重要的关键;而名份是等级中最重要的关键”。
与此或有关系,但更多的也许只是由于此时的周王朝太弱太小,已经无法撼动诸侯国的力量,却又残存利用价值,各国都愿意维护表面和平。那时,没有足够的实力一举吞并六国,谁也不会轻举妄动。#
02.智姓家族的由盛及衰
最初,晋国内四家鼎立,实力相当,智家族长智申不听劝告,由着自己的心意,让智瑶做他的继承人。好言相劝的人见他如此固执,深知智瑶掌权,智家必亡,便脱离智家,改姓为辅。
果不其然,智瑶手握大权后,先后要求韩虎,魏驹割让领土给他。此二人皆将一万户的小城慷慨相赠。
接连两次咄咄相*,甚有成果,让智瑶尝到了甜头,又把矛头指向了赵家。他向赵无恤指明要蔺邑、皋狼,赵无恤不肯交出城池。智瑶一怒之下竟然联合韩、魏两家攻晋,赵无恤不敌,逃亡晋阳。
智瑶决开汾水,洪水漫天滚滚而来,生死存亡之际,赵无恤派出使节以唇亡齿寒之礼说服韩、魏两家反决堤防,斩首智瑶。
自此智家覆灭,唯有当年改姓为辅的那位头脑清醒之人幸存。
#智瑶死后,他的家臣豫让,为心中忠义,几次刺杀赵无恤,未果,被赵无恤赐死。
大抵在那个年代,真的有人可以为一份知遇之恩两肋插刀,豫让明目张胆的行刺,何尝不是在慷慨赴死。#
03.何人当为魏国相
魏斯是魏国第一任国君,因他尊重贤能,四方人士跨越千山万水为他而来。韩、赵开战,魏两不相帮,坚持中立,两国知其本意敬佩不已,自愿向魏国朝觐。
魏国需要良相,李克说“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魏斯认为应当在魏成与翟璜二人中择其一。
魏斯问李克:“何人当为魏国相?”
李克说:“适合成为魏国相的人,已经极为明显”
李克进而又说:“您可观察心仪人选,平日,亲近何人?有财后,用于何处?升官后,是否举荐贤能?穷困时,是否接受不义之财?贫贱时是否有所不为?”
听到此处,魏斯已然明白,该择何人为相。
是为魏成也!
原因在此
国君担心西河, 翟璜推荐吴起;国君忧虑邺城, 翟璜推荐西门豹;
国君进攻中山国,翟璜推荐乐羊;国君需要中山守将,翟璜推荐李克
推荐五位,皆为部属
而魏成千钟俸禄, 只余百钟家用,其余均用作广交圣贤
所以才发掘出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介绍给国君
国君皆尊为师傅
两相比较,高下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