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自新大陆的评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08:40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Op.95
Symphony no.9 in E minor “From the New World”
1893年,德沃夏克应瑟伯夫人(Jeanette Thurber, 一位纽约富商的太太)的邀请,抵达美国,担任新设立的国家音乐学院(National Conservatory of Music)院长。接下来三年他都留在纽约,一面想念着波希米亚的家乡,一面忙碌着,写下他最脍炙人口的乐曲:《e小调交响曲》“新世界”,这是他第一部完全在美国的作品,他宣称“只要是有鼻子的人都能够在这首交响曲中闻到美国风味”。德沃夏克刻意在此曲中使用粗犷的风格,以他所观察到的印第安音乐、美国民间音乐及黑人灵歌,为这首交响曲增添风味。其中文学印象也扮演重要角色,从草稿中可以明显得知:第二乐章的背景是朗费罗(Longfellow)诗作《海华沙之歌》(The song of Hiawatha),而第三乐章据说是要描绘“印地安人跳舞在森林中的一场盛宴”。
然而此曲的波希米亚风味也十分浓厚,再仔细一听,曲中的印地安人竟变成捷克的农民和村民;可见此曲并不是一张从国外寄回故乡的音乐明信片,而是对故乡家园的眷恋与回顾。就作曲技巧而言,这也正是德沃夏克的目的:教导美国作曲家以欧洲最优异的创作方式,将美国本土素材转化成伟大的交响曲。虽然素材是原创的而没有吸取美国本土音乐,此曲仍然获得极大的成功,为了使它听起来有“美国味”,德沃夏克不得不牺牲了一些捷克音乐特有的流畅性,为了让乐曲四平八稳地发展,他也必须牺牲一点精致感。然而也正是曲思的直指人心与丰富的旋律性以及旺盛的精力,使此曲成为德沃夏克最受欢迎的交响曲。曲中粗犷和开朗的作风、勇敢无畏的自信心,都是最典型的美国风格,而其动人心弦的抒情乐章,就连德沃夏克本人也难以掩饰。
精彩演绎的新世界交响曲
文·【桠柴】
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无论您是资深乐迷或是初入门者,应对它耳熟能详。你也可能存有多张这首名曲,但这是不可或缺的一张。十多年前,CD刚进入市场时,笔者还在物色音响,一位器材销售员向我介绍这唱片。多年来自己对古典音乐挚爱越深,购存的唱片也渐多,日以继夜地听,长年下来,许多版本都不经意地做了比较,我认为它是首选版本。
以笔者听过的版本而言,康德拉辛Kirill Kondrashin的演绎深刻、抒情、充满打动人心的张力,无论从力度上的张幅,或从节奏上的松弛表现,都有极为突出的表演,这可从第一和第二乐章里得到很好的体现。尤以第一乐章里中起始引子的定音鼓与弦乐的突发段落,精确得来充满弹性,俐落中毫不毛糙,张弛有序,不缺从容,相比许多其它版本,处处可见Kondrashin与Wiener Phil.合作已达化境,无论从技术或艺术的角度来看,都充满感人的说服力。
此版第三与第四乐章的表演更是精彩连篇,佳作连连,充满妙笔生花。先谈谈第三乐章,Kondrashin的弹性速度用得极为精彩,旋律流畅具备动感,跃动中不失抒情,点出了艺术中最为妙不可言的节奏变化。第四乐章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表现着实让人心花怒放,巨大辉煌音响在此出现。也许是Kondrashin的指挥技艺超群,或这时指挥与乐团的默契终于激发出让人目眩的火花,音乐的张力达到*,此时铜管齐鸣,火花四射,光辉灿烂中不失温润,弦乐的表现印证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伟大,其丝丝入扣的丝绒般音质,恬美中带着饱满的情感,抒情中不缺律动,这样的音乐性在其它的版本里,是不曾听过的。一经比较,再次显出这张唱片是那么独一无二。
第一乐章 序奏,慢板,e小调,4/8拍子。 此序奏部分颇为宏大,其主题与相继的主部快板部分有极其微妙的关系,担负一种连贯全曲的特殊任务,甚至可称之为全曲精神的中心旋律。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定音鼓和管乐器竞相奏出强烈而热情的节奏,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乐章的主部主题贯穿了全曲的四个乐章,其特性与居住于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境内的马札儿民族固有的民俗音乐具有共通的性质。这一特殊主题靠着巧妙发展,转达了不同于以往音乐世界的“新世界”的消息, 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德沃夏克当时背井离乡,乡愁蕴积,故而引用了他少年时期耳熟能详的民俗歌曲特质,以遣思乡念国的情怀。乐章中另一段优美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恰是作者这种心情的体现。
第二乐章 最缓板,降D大调,4/4拍子,复合三段体。 这一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中最为有名的乐章,经常被提出来单独演奏,其浓烈的乡愁之情,恰恰是德沃夏克本人身处他乡时,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的体现。整个乐队的木管部分在低音区合奏出充满哀伤气氛的几个和弦之后,由英国管独奏出充满奇异美感和神妙情趣的慢板主题,弦乐以简单的和弦作为伴奏,这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此部分被誉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为动人的慢板乐章。 事实上,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这充满无限乡愁的美丽旋律,曾被后人填上歌词,而改编成为一首名叫《恋故乡》的歌曲,并在美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本乐章的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 旋律优美绝伦, 在忽高忽低的情绪中流露出了一种无言的凄凉,仍是作者思乡之情的反映。 本乐章的第三主题转为明快而活泼的旋律,具有一些捷克民间舞蹈音乐的风格。
第三乐章 谐谑曲,从“海华沙的婚宴”中的印第安舞蹈中得到启发,舞蹈由快而慢地不停旋转。音乐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轻快而活泼,带有跳跃的情绪;第二主题清丽、明快,富有五声音阶特色;两个主题彼此应和、模仿。 乐章的中间部分主题悠长而婉转,是典型的捷克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气势宏大而雄伟,这个总结性的乐章将前面乐章的主要主题一一再现,同时孕育出新的主题,彼此交织成一股感情的洪流,抒发了作者想象中和家人聚首时的欢乐情景。乐章的主部主题由圆号和小号共同奏出,威武而雄壮;副部主题则是柔美、抒情性旋律,由单簧管奏出。这一切经过发展之后,形成辉煌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