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党员教师怎么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2 10: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1 17:17
1.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2.组织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学科素养。
3.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作业质量
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为平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备课时须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将课堂适当留白,精心安排练习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
4.研究作业管理效能,提升课后作业的“质”
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
例如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
5.设计菜单作业,强化反馈功能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
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既要做好作业的合理布置,也要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增强其学习自信。
6.对学生多元评价
为学生制定“多元评价”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教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
7.进行教学上的创新
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
在保证孩子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创新课程,这也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8.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去
教师有针对性参与课后服务,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随着课后与学生接触的增多,对本班学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9.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
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统一教育思想;还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10.协调好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
参与课后服务,无形中拉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教师既要保证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需要自身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也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教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第四条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第五条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第二十四条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