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22 02:44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20 02:21
长阳民间吹打乐由吹奏乐打击乐组成,边吹边打。情绪吻合,自由配器,恰到好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乡土气息。吹奏乐器有:土笛、巴呜、唢呐、长号。打击乐有:鼓、锣、钹、云锣、梆子等。吹奏曲牌也十分丰富,分:堂调、大调、客调、茶调等。上菜、礼仪、迎宾,曲调各不相同。它以悠扬、欢快为主,也有表现悲沉的“茶调”(它是土家的哀乐)。
“满堂红”是一红欢快活跃的喜调。土家地区胜产包谷(玉米),在秋收时节,人们把丰收的包谷搬回家,连壳叶堆在堂屋里,晚上,四邻乡亲聚集在堂屋里剥包谷叶,堂屋中间吊一盏灯,有三个灯捻子,一齐点燃,四方通亮,这种灯火名叫“满堂红”。人们在灯下边干活边唱歌,心情表现丰收的喜悦,久而久之,“满堂红”曲调,就在这种气氛中产生出来,它广泛适用于喜庆场合。人们一听此曲,就感到心情舒畅,烦恼顿失。吹奏满堂红的器乐最主要的是唢呐(又叫喇叭子),长号不能缺少。并且吹奏满堂红都要给乐器派发“红”(即封利事)搭在乐器上,以示喜庆,或主人家讲礼了,过细了。
说起“满堂红”中的喇叭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女盐神拿一乐器向廪君求爱,给予廪君,并教其音,第二天,女盐神考廪君,廪君说:“高音为喇,低音为叭”。故称此乐器为“喇叭子”,也因盐神教廪君学“喇叭子”而结为夫妻。所以吹奏此乐,必需搭红,沿袭数千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9 23:29
唢呐由来 ;「唢呐」两个字,其实就是波斯原来乐器的音译( Surna)。唢呐又名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西晋 时期(公元265-420年)开凿於新疆克孜尔石窟 寺第三十八窟的壁画中就已经出现了演奏唢呐的绘画, 在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岗石窟(公元460-494年开 凿)中也有唢呐的雕刻形象。据山东嘉祥史料记载,从 现存于武氏祠和於1977年出土的汉画像石印证,早 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山东西南(位於济宁、荷泽两地之 间)一带就有了比较完整的鼓吹乐队。 唢呐不但用於独奏,也用於戏曲、歌舞伴奏,在古 时民间的婚丧喜庆是少不了它的,在现在的国乐团、民 族乐队中它也是很重要的乐器。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0:47
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据历史资料考查,唢呐流传于波斯,伊朗,阿拉伯一带。金元时期传入我国。根据文字记载,明正德公元1506—1521年间,王西楼所作词中就有这样一句:“唢呐唆哪,曲儿小,腔儿大。”明代弘治间,朝鲜修篆的《乐学轨范》中写道:“唢呐制与喇叭……不知起于何代,当是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在明代又将唢呐编入《回部乐》中,称“苏尔奈”。我国有20多个民族流行唢呐,流行地区不同,其称呼也各不相同:汉族现有唢呐、大笛、海笛、喇叭、叽呐、乌拉哇、暖子、梨花等多种名称,而明、清时期有苏尔奈、得梨、号笛、金口角、聂兜姜等叫法:维吾尔族称苏奈尔、黎族称抹轰、拜来、宰乃、沙喇等,蒙古族称荜什库尔、那仁荜篥格等等。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2:22
*教的主要节日是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另外还有圣纪(圣忌)节。每逢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维吾尔族男性合着纳合拉鼓和唢呐的强烈节奏,要炽烈地跳萨玛舞。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4:13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